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英國的羅拉德教派被稱為是歐洲歷史上最為著名德異端教派之一,這個名字聽起來非常怪異,羅拉德一詞,源自於荷蘭,意思是說話含糊不清,喃喃自語的人,羅拉德教派德的行為一直是比較激進而富含爭議的,因為他的大量信徒都出自於底層的工人、農民以及低等級的貴族和神職人員,羅拉德發展的運動又被稱為平民運動。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教廷的瘋狂促成了羅拉德派的誕生


教會是當時英國最大的封建主。它佔有英國大約三分之一的土地,不僅通過地租徭役盤剝英國農民,而且還通過沉重的賦稅和買賣假造聖徒遺物等無恥的方式榨取善男信女的鮮血。天主教會的腐敗墮落和無恥勒索,不僅加深了人們對僧侶的憎恨,而且激發了民族意識,使早已存在於英國社會中的反教會情緒在14世紀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王權和教廷的衝突越發巨大,在整個14世紀,議會通過了一系列的法令來反對教廷對英國內政的干涉。同時貴族和中下層的騎士和新興的市民越來越志趣相投,他們對於那些過著腐敗生活,控制著國家權力的修道院院長充滿了嫉妒和不滿,很明顯,古老的封建神學世界觀已經不能滿足這個新的世代了。處於最下層的平民深受教會和世俗的雙重壓迫,更最容易投入到這類反教會的運動中去。


十四世紀,英國神學家約翰.威克利夫率先向羅馬天主教會發起了猛烈攻勢,從而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不僅如此,隨著改革的深入,威克利夫的教會的改革主張得到了騎士、平民以及新興資產階級的大力支持,他們根據自身階層的需要,熱情的投入了這場宗教改革運動,而這些人就被蔑稱為“羅拉德派”,也就是所謂的異端。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分道揚鑣後的發展


根據參與者的身份不同,“羅拉德派”的人可以分為三大類型,一是地方上的低等級貴族,如騎士等,二是以牛津大學為中心對威克利夫學說的支持者,三是教會中的低等級神職人員。而由於所代表的階層利益的屬性不同,這就意味著威克里夫的追隨者們隨時可能走向分裂的道路。


根據三個不同屬性的派別所具有的性質不同,他們所起到的對英國的歷史作用也擁有比較大的差異。牛津大學的威克利夫學說擁護者在很短的時間就被統治層用分化和拉攏的手段走向解體。而當威克利夫學離開牛津大學以後,他也將他羅拉德教派傳播到全國各地,他們在低級貴族和自由民之間的迅速成長,讓統治者驚慌萬分。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在低級貴族中所發展而來的羅拉德教派則成為了以騎士為主的骨幹力量,他們參加教派的目的主要是嫉妒修道院主的大量財富和隨意斂財的本領,希望能夠奪取教會的力量並完成角色的轉換,他們成為了羅拉德教派在農村地方的擁護者。


於此同時,由於羅拉德教派在經濟和政治上同市民階層有一致性,所以雙方互相袒護和溝通,在當時的國會中佔有不可忽視的力量,雖然羅拉德派長期遭受迫害,但他們將自己的教義進行了廣泛的傳播,特別是那些窮苦的底層勞動人民,成為了這個組織的最堅定支持者,並進行了長期的反抗鬥爭。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羅拉德派運動實質上是威克利夫宗教改革運動的延續


第一,從羅拉德運動的人員組成來看,裡面的人員組成確實複雜,尤其是在牛津大學的羅拉德派運動失敗以後,推動了羅拉德派德神學家們成為各地的傳教士。


編年史家亨利.克林頓說:地方傳教士的增多,使威克利夫的信徒多了起來,當你在路上行走,遇到兩個人,其中有一個就會是威克利夫的信徒。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雖然有誇大其詞的表現,但這確實事實,羅拉德力量的壯大,不僅僅只限於窮教士,它遍佈在各個地方的各個階層,包括貴族、平民、僧侶,這時的羅拉德派已經成為了當時英國反天主教會的旗幟,在國會下議院中有羅拉德派的代表和同情者。


《英國人民簡史》:1382年10月,國會下院,堅決主張國王和上院撤銷一個已通過的法令,他們說:“現在讓這法令作廢吧,因為下院不欲因異端罪而受審訊,也不欲自己或後代比往昔祖先更受主教的束縛。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第二,從羅拉德教派的教義來看,威克利夫既然被認為是市民階層的代言人,而作為威克利夫學說繼承者的羅拉德教派教義也必定是反映了市民階層的利益訴求,這裡從羅拉德教派的綱領性文件《十二條款》中看出。從裡面的內容我們也不難發現,其中大量的內容仍然是反對教會,對教會神職人員富有的不滿,要求和他們有同等的社會地位,要求改革等等。正是這種對教會的共同牴觸,讓14世紀的英國階層能夠聯合在一起,當然,由於各自階層的不同屬性,也必然會導致內部的分裂。


第三,從整個英國的歷史趨勢來看,隨著英國國力的增強,手工工業和工商業的大力發展,民族意識的不斷增強,建立國家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而想要佔著茅坑不拉屎的羅馬教皇自然而然的就成為了時代的阻礙,歷史的倒車。當時的情況就是要求英國脫離於羅馬教會而建立起英國本土的教會。


第四,從羅拉德派運動的結果來看,在失去下議院德支持以後,其活動被迫轉入地下。這種行為預示著羅拉德派在當時的激進行動的消失,使其不得不逐漸開始收斂自身。擺脫羅馬教廷、建立國家、是羅拉德派的目標,也是英國史上巨大的歷史任務。在羅拉德派運動進入低潮以後,信徒們只能通過私下聚會一起聯繫,16世紀初期,隨著宗教改革的擴展,羅拉德派的行動再度活躍起來,並再次投入到新的宗教改革中去。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歷史的作用--百年戰爭的反對者 底層勞動人民的利益擁護者


封建時期的戰爭除了國家利益的衝突,最大的受難者永遠是平民百姓。英法歷史上的百年戰爭耗費了巨大人力和物力。據史料記載,僅1338年1月英軍首次進攻法國時,產生的軍費就不低於三十八萬英鎊,到了1450年,英王室因為戰爭所造成的欠款高達四十萬英鎊,更不要說這場戰爭總共加起來長達116年,所產生的費用更是天文數字。當然,毫無疑問的是,所有的費用都會轉嫁給窮苦的勞動人民,從1337年起,僅人頭稅就增加了三倍,這也是1381年起義的導火索。


儘管由於封建統治者的鎮壓,起義被殘酷的圍剿,但羅德拉派在底層人民之中的傳播更加的廣泛。1415年在領袖約翰.奧俄爾特卡斯提的帶領下,發動了一次巨大規模的起義,沉重打擊了英王的統治地位。雖然這次起義被亨利五世鎮壓下去,但羅德拉派的行動始終成為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這就間接的消耗了英國內部的實力,讓法國能夠更好的地方英國的侵略,加速英國在百年戰爭中的失敗。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歷史的作用--都鐸王朝建立的支持者


在約克王朝時期,他們對待羅拉德派的方式是較為溫和的,這是因為他們所統轄的基礎地區是羅拉德派流行的地區,同時也是約克王朝的重要社會力量。英國的薔薇戰爭時期,老牌的貴族勢力被消滅的所剩無幾,而新興的貴族勢力開始逐漸增多,而新增的勢力中都為都鐸王朝的中堅力量,而約克王朝的統治方式和執政特點又很好的被都鐸王朝所繼承。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羅拉德派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都鐸家的支持者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歷史中都鐸王朝對新興資產階級和貴族的保護以及對羅拉德派較為寬容的態度也就不難理解了。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歷史的作用--羅拉德派是英國清教運動的先行者


羅拉德派不僅繼承了威克里夫的學說,也是英國清教徒的先驅。這是因為他們主張過清苦和簡樸的生活,並且對教義中的煉獄和教階制度提出了反對,這些觀點都是當時信心資產階級中的廉價教會精神所迫切需要的,因此這種於教會所悖逆的觀點一經出現就受到了殘害,大量的羅拉德教派人士被綁上了火刑架。


與此同時,英國還出現了宗教改革先驅馬丁·路德所創建的路德教與羅拉德派相互聯繫和同盟的事件。這就譜寫了古老的羅拉德派同嶄新的路德教之間友好的篇章,推動了英國的宗教改革運動,加強了交流,促進了未來英國清教運動的歷史進程。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為何羅拉德教派能夠長期生存下來?


第一,從羅拉德派的傳統地區來看,佛蘭德爾地區的農村和城市中的紡織工人是他的主要信徒來源,並且教義中所倡導的安貧、簡樸等制度很容易被這些底層人民所接受,同時從十四世紀開始,英國鼓勵佛蘭德爾地區的熟練技工移居英國,而隨著這些工人的加入,羅拉德派思想的發展也就更為迅猛,並未其提供了堅實的群眾基礎,自然而然,英國的城鄉也就成為了這個教派的最肥沃土壤了。


第二,在十六世紀英國社會經濟形式劇烈變革年代裡,因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圈地運動的不斷擴大,社會貧富劃分也越來越大。資產階級和貴族需要通過廉價教會來麻痺和剝削窮苦的勞動人民,而底層人民則需要羅拉德教派為主導進行精神洗禮和反抗,而羅拉德教派的教義非常適合,從這個教派的歷史軌跡來看,它時而隱逸時而高調,結合英國的歷史國情,在經濟發展得浪潮中自顧不暇得統治們無法及時的看清和圍剿它。


第三,就天主教的狀況來看,到了十四世紀以後,這種古老的封建宗教體制已經成為了人民心中的阻礙,並將修道院上層的腐朽性暴露無遺,這樣的天主教會必然就會成為一切階級攻擊的目標,而羅拉德教義所包含德豐富內容,是能夠讓不同階級所代表的不同訴求加以利用,羅拉德派的發展和長期留存就不是偶然現象了。


爭議不斷的異教羅拉德派,到底給英國帶來了什麼?

結束語


我們在回顧英國曆史的時候,雖然可能會覺得羅拉德教派看似小眾,但它應該是英國曆史階層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它在英國的重大眾多歷史事件中都有著深入的參與並延申到整個英國社會層級,特別是對於英國的宗教改革所帶來的影響上,它讓無可救藥的宗教制度走向歷史的深淵做出了極大貢獻。


同時,也推動了英國經濟在當時社會的猛烈增長,為後面的工業革命打下良好的基礎。並且從某種意義上講,它也充當了資產積極和工人階級之間的潤滑劑,讓兩者在互相對立而矛盾的發展中得到了良性的融合,並對後世學者產生新興思想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