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的新書《格局》那麼厚?讀這九章的15條金句就夠了

處在當前這樣的一個偉大的時代,是我們的幸運!

吳軍的新書《格局》那麼厚?讀這九章的15條金句就夠了

格局

【一、人生的格局】

1. 曾文正:“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2. 在工作中,主動性不僅體現在像老黃牛一樣把本職工作做好,還要主動和領導溝通,承擔更多、更重要的任務。

3. 管理上級不是給上級分配任務,也不是不服從上級的安排,而是讓上級瞭解我們的工作,並且在必要時及時尋求上級的幫助。

4. 當時,中國沒有支付手段,馬雲就自己做一個;沒有信用體系,馬雲就自己建立一個;沒有好的物流,馬雲就讓公司出面和物流企業談一個消費者能夠接受的條件。

5. 沒有主動性的企業,很快就會被淘汰;同樣,沒有主動性的個人,處境會越來越艱難,因為我們從事的行業消失的速度遠比我們想象的快。

6. 到了關鍵的時候,只有主動做事,奇蹟才會發生!

7. 凡事總有“兩面”——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當大家一致覺得一件事只有好的一面時,並不代表它不存在壞的一面,很可能是大家認識不夠深刻,沒有看到一些盲點。而那些沒有被發現的問題,一旦發生,後果可能極為嚴重,甚至是災難性的。

8. 在沒有聽到反對意見之前不要貿然行事。

9. 眾利勿為,眾爭勿往。

10. 先聽反對意見,把各種可能的壞消息都考慮到了,再決定定是否要做。因此,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覺得有好處,我通常就不做了。那些事情,要麼有大家都沒看到的風險,要麼眾人都覺得有利可圖,其實已經沒有利潤空間了。

11. 利益要分享,但是決策自己做。

12.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更好的敵人”。

13. 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禮記 大學》

14. 我們要做的是超過他人的長處,而不是滿足於超越別人的短處。

15. **我的感悟**:

人生的格局基礎是主動——明白並接受自己做不了的東西,積極思考自己該做的事情,然後努力去做,並把它做到極致。

【二、命運的力量】

1. 人貴在自知,知道自己的長處,知道自己能力的邊界,在這個邊界內最大化自己的收益,這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至於結果是好是壞,不妨泰然處之。盡人事,聽天命。

2. 但凡覺得自己了不起的人,通常都沒有見過真正聰明能幹的人。人只有到了人才薈萃的地方,才能體會到自己水平上的不足。

3. 著名哲學家康德最贊同和敬畏兩種東西,一是頭頂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律。星空是我們不能支配的客觀力量,而道德律則是我們能支配的。

4. 世界上有兩種男人,一種是見一個愛一個,比如歌德;另一種是一生認定一個不可替代的對象,比如但丁。

5. 很多時候,努力未必能有回報,但是不努力一定會後悔,最後問心無愧是我們唯一穩得的報酬。

6. 任何人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居其職就該盡其事,要勤勤懇懇地做事,本本分分地做人。既然領一份薪水,上上下下就指望我們做事對得起那份錢,而我們自己從良心出發,也該做些有益的事情。

7. 一個人要對不如自己的人,特別是下屬友善

8. 馬化騰和劉熾平曾經當面請教柳傳志如何避免事業上的“坑”,柳老只講了兩個要注意的地方:一個是不要和政府作對,另一個是要善待下面的人。

9. 任何不具備先決條件的嘗試都是難以成功的。

10. 對於一個人來講,生逢其時是最大的幸運。生活在今天的人,都可以算是生逢其時,不僅趕上了中國發展的最好時期,而且生活在全球沒有大的戰亂的環境中。無論是在國內做事,還是到海外發展,都有好的機會。

11. 同樣的條件,同樣的時機,有的人把事情做成了,有的人錯失良機,可見專業態度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12. 怎樣才能斬斷厄運鏈呢?方法很簡單,只要記住“止損”和“認命”這4個字。

13. 高估自己的能力,才會覺得有翻盤的可能;高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才覺得什麼都該是自己的,什麼都不能少。

14. 人不會總有好運氣,也不會永遠走背運,但是不好的心態會讓厄運不斷被放大。很多時候,心態決定命運。遇到厄運時不慌亂,堅決斬斷厄運鏈,把損失限制在局部,避免雪崩式災難,是智慧的體現。而願意止損、願意認命的背後,體現的是我們對自己的自知,對命運的敬畏。

15. **我的感悟**:

你的命運並不是你自己主宰,你其實沒什麼了不起的,你覺得自己很了不起,那是因為你沒見過更牛的人罷了。所以不要高估自己,也不要沉溺在自我裡,深思、主動、努力,盡人事,知天命!

【三、生活的節奏】

1. 人在忙碌的時候,很容易忘掉忙碌的目的,最後反而離目標越來越遠。從忙亂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餘的需求和行動,減少不必要的麻煩,讓我們更快地接近目標。在諸多目標中,終極目標當屬生活本身。

2. 方法和效率遠比忙碌重要,有時候慢下來、靜下心來,反而能獲得更大的收益。

3. 很多時候,我們做不好事情,是因為我們太匆忙、太著急,以至犯了太多原本可以避免的錯誤。當我們慢下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想法時,可以更正很多明顯的錯誤。

4. 但每一次重大科技進步的結果總是財富進一步向少數人集中,大部分人的生活壓力更大了。馬克思把這種現象稱為機器的異化(或者叫“勞動異化”的第一個層次),即原本應該成為機器主人的我們,最後成了機器的依附者。

5.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曾經感嘆:“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6. 想起出發目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做事之前抬頭看看純淨的天空,沉靜下來聽聽內心的聲音。

7. 人不在於開始了多少件事,而在於完美地結束了多少件事。

8. 當我們做事慢一點,少走點彎路,多花點時間享受浪漫時,我們便能使自己時不時地沉浸在奇思妙想的長河中,暢遊在人類知識和藝術的海洋裡。

9. 《舊約全書》中的《詩篇》第46章第10節上寫道:“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既然我們不是神,何不休息休息,不要那麼匆忙,走出越窮越忙、越忙越窮的怪圈。

10. 上天不會虧待一個真正努力的人,但也不會同情假勤奮的人。走出這個怪圈的第一步是要慢下來,以免自己不知不覺地成為積極的廢人或者偽工作者'在慢下來之後,審視一下自己,找出自己忙碌的原因。

11. 對親朋好友提出的請求,通常用兩個尺度判斷幫還是不幫。

- 第一,不幫違反原則的忙,以及自己幫不上的忙。

- 第二,分清哪些問題應該由他們自己解決,哪些需要我幫忙解決。

12. 陷入“越窮越忙,越忙越窮”怪圈的人,要做的就是斬斷厄運鏈。越是落在別人後面,就越想通過並行處理多做點事情,結果錯誤百出,和別人的差距越來越大。這時候,不妨停下來,想一想,做減法,把各種不必要的事情從清單上刪除,而不是花更多時間在低迴報的道路上狂奔,那樣只會讓人生失控。

13. 當遇到困境時,我們首先應該慢下來,斬斷厄運鏈。然後重新審視目標,做減法,講究效果,這樣走出厄運的怪圈就不是難事了。

14. 在美國的大學裡,教授都有學術假期。每過7~10年,大學就允許教授全薪休假半年,或者半薪休假一年,甚至在有特殊需求的情況下,允許教授第二年無薪休假。其間,教授可以去訪學、做顧問、周遊世界,也可以在家裡什麼事情都不幹。為什麼要給教授放這麼長時間的假呢?因為這是教授出去開闊眼界的好機會,並且最終會回饋大學。通常,那些教授會選擇去遊學、到公司做顧問或者寫書。

15. 休息的本質是從外界獲得信息和能量。

16. 一生要做的5件事:

- 戀愛,結婚,生子

- 嘗試做一次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寫毛筆字

- 回饋:回饋不僅限於對我們的父母、恩人、親友或母校,還包括對整個社會以及那些和我們素不相識的人。

- 有一個信仰

- 留下遺產

16. 回饋不能僅僅有心,還必須有行動;只有採取了行動,才能證明有心。

17. 一個有信仰的人,如果知道自己是對的,就不不怕恐嚇,敢於行動。

18. 每個人都可以問自己這個問題:如果這個世界沒有我,是否否會完全一樣?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說明你沒有留下什麼遺產;如果因為你做的一些事情,哪怕很小,哪怕微不足道,但世界因此不同,那麼這就是你給世界留下的遺產。明白了這一點,你就知道自己不必浪費時間做哪些事情了。

19. 幸福生活才是目的,個人的成功不過是實現這個目的的途徑和手段而已。

20. **我的感悟**:

人生的成功不急在一時,要適當地慢下來,思考為什麼出發——因為生活本身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人不在於開始了多少件事,而在於完美地結束了多少件事。所以你的努力要方向對,方法巧,並且要把握好節奏。

【四、職場的心法】

1. 很多時候面試官的傾向性在見面的前5分鐘鍾就形成了。第一印象不好是面試者丟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準備、給人一個好印象是成本最低、收益最大的事情。這其實也是一種交流,只不過它採用的不是語言,而是形象。

2. 面試官在工作之餘花時間面試他人,並非想過一把當老師的癮,而是希望招一個能夠和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下屬,有時候甚至是上級。那麼,他們會覺得什麼樣的人適合呢?一定是彼此有很多共識,能夠在同一個知識層面長期交流的人。

3. 給面試者最重要的建議就是,先確定自己完全清楚對方問題的含義,以及對方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面試者在回答之前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複述一下問題,以便確認自己的理解準確無誤。

4. 面試其實是實際工作的一次預演。一個人能夠在第一時間理解領導和同事的意圖,獨自圓滿地解決問題固然好,但更多時候,我們需要通過不斷和別人討論、交流,越來越深刻地理解問題,找到越來越好的答案。這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5. 在前5分鐘讓面試官對你產生興趣:

- 首先,要做好功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提前做好準備,建議事先了解面試官;一開始就要給面試官留下好印象。

- 其次,見到面試官時要好好表現。在任何時候,謙虛、自信而落落大方的舉止都很重要,

- 在面試過程中,要搞清楚面試官問題的含義以及提出問題的原因,同時展示自己的風采和能力,切忌喧賓奪主。

- 當我們有幸得到工作後,薪酬談判的重點要放在提高職級,而非更高的基本工資上。

6. 很多時候,溝通本身比答案更重要。

7. 好的求職者會讓用人單位覺得他可以給單位帶來價值,有助於單位的發展,同時讓周圍的人感到愉悅。

8. 什麼樣的人對一個單位有巨大價值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很複雜,但有兩個關鍵詞是必須具備的:互補性和未來價值。

9. 對於薪酬,每個人都覺得越多越好。這固然沒錯,但有三件事每個求職者都應該清楚。

- 第一,對於剛剛走出學校的人來講,大部分大公司給出的薪酬都差不多,單位好才是最重要的。

- 第二,對於有經驗的求職者來說,要把重點放在職級談判上,而不是薪酬談判上。

- 第三,用市場的價格而不是用人單位錨定的價格作為談判依據。

10. 面試的核心是有效溝通,並且通過溝通展示自己的價值。

11. 好消息要當面通知對方。如果做不到,至少要用電話通知對方。如果電話找不到人,那就給他留言或者發郵件,表示示想約他當面聊一個好消息,而不要直接通過郵件告訴對方好消息是什麼,更不能用微信這類讓人感覺不具有權威性的即時通信工具。

12. 對於壞消息,使用什麼通信手段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我們對一件事情負有責任,需要解釋,就不能用郵件通知,比如解僱下屬。男女朋友分手,更不能在微信上扔下一句話就完事,一定要當面做了斷。當然,如果不是很重要的事情,用郵件通知即可。

13. 主觀的事情要儘可能面對面溝通,客觀的事情則可以以用郵件。

14. 涉及法律問題的事情(比如專利),或者講競爭對手壞話的言論,一定不能有文字記錄,以免將來到了法庭上成為不利的證據。

15. 看待一個人時,不要光看他對我們怎麼樣,還要看他對待周圍的人怎麼樣。

16. 我們在和別人合作時,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把事情做好。只要對方在這件事情上能夠信守承諾,把事情完成,我們也信守自己的承諾,合作就是成功的。至於對方是否有非常糟糕的缺點,只要不在合作的事情上對我們造成損失,就不必疾惡如仇。

17. **我的感悟**:

通過面試是我們大部分都要做的,可是我們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有準備有策略有方法的面試,更不清楚如何在公司裡面對和處理各種關係,吳軍老師的經驗總結非常到位——展示價值、審時度勢、識人識體!

【五、智者的見識】

1. 一個人一輩子的幸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她)的婚姻。

2. 巴菲特考量公司的原則是什麼呢?簡單地講,就是公司要對投資人好。

3. 本傑明·富蘭克林講過一句非常精闢而富有哲理的話:“一個幫助過你的人,比一個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幫助你。”

4. 每個人都有導師,一個人能從導師身上得到的收穫和自己的態度成正比。如果將導師看成管我們的領導,我們可能會把很多心思用於應付他們交代的工作,甚至和他們鉤心鬥角;如果將導師看成自己的引路人,我們就會主動從他們身上學到美德和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好,甚至超越他們。

5. ”張先生很嚴肅地和我講:“我請你吃飯,帶你享受生活,是為了讓你開眼界,讓你體會高水平的生活質量。以你的能力,將來會比我生意做得大、生活得好。如果我把錢給了你,你就會滿足於那幾百元錢,格局就太小了,那樣你只能成為一個掙點兒工資、獎金就滿意的人。”

6. 生活中有很多物質需求其實可有可無。大部分時候,對物質看重的程度只要稍微輕一點點,幸福感就會增強很多。

7. **我的感悟**:

“一個幫助過你的人,比一個你幫助過的人,更願意幫助你。”

本傑明·富蘭克林的這句話真的是講出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的核心,好人會一直做好事,比如幫助你。所以我們要留心生活裡面的那些智者,多學習,多請教,做個好學生。

【六、心智的成長】

1. 成長首先看環境,而在環境的因素中,首先且最重要的是家庭環境和朋友圈,其次要看自身做事的原則和方法。

2. 永遠待在舒適區,只會讓人無法成長。每個人的成長,最終是在邊界內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

3. 一個懂得美、熱愛生活的人,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精彩。當然,素質教育遠不止音樂、繪畫、舞蹈、主持、奧林匹克競賽和計算機,那些都是手段,目的則是培養既能適合社會,也能愉悅自己的自由人。素質教育可以通過很多方式獲得,讀經典著作就是其一。

4. 大家要讀的不僅是《紅樓夢》,還有梁實秋、張愛玲、魯迅等人的書,狄更斯、雨果、莎士比亞、托爾斯泰、夏洛蒂?勃朗特、簡?奧斯汀等人的書也都應該讀。不僅要讀書,任何能幫助我們成為合格的自由人的事情都值得學、值得做。

5.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逐漸“殺死”心中那些超級英雄的過程。

6. 告訴孩子,世界不是他們自己設計的,今後的一切都要靠他們自己努力。

7. 成就的多少至少取決於三個因素:做事情的速度或做事情的數量,每一件事的影響力,以及做事的成功率。它們之間是相乘而不是相加的關係。

8. 對一個人來講,如果一輩子非常努力地做了很多沒有影響力的事情,還不如認認真真做好一件有一定影響力的事情。

9. 一個優秀的專業人士在做事之前,會梳理出一個做事清單,按照重要性和影響力的量級排序,然後集中資源把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事情先做完。至於無關緊要的事情,可能直接從清單上刪掉。

10. 成功不在於是否努力多做兩件事,而在於能否在關鍵時間點躍遷到更高的量級。

11. **成就=成功率 X 影響力 X 速度**。

12. 偶爾做成一件事並不難,有些時候僅僅是運氣使然,難的是找到一些系統的方法,獲得可複製的成功。為什麼近代以來不斷有發明創造出現,這和找到了系統性的方法有關。所謂最具普遍意義的通向成功的方法論,從根本上說,就是搞清楚做事的邊界或者極限,搞清楚做事的起點以及從起點通向邊界的道路。

13. 所謂工程化,就是依靠一套可循的,甚至相對固定的方法解決未知的問題。

14. **我的感悟**:

一個人需要走出舒適區,需要成長,需要是在邊界內最大程度上把事情做好。吳軍老師提供的這個公式“成就=成功率 X 影響力 X 速度”,讓我明白瞭如果在邊界內成功,那就是根據事情的優先秩序,通過一套相對固定的方法,解決當前問題和未知問題,提高成功率,提升影響力!

【七、悲觀與樂觀】

1. 我們的世界並非那麼灰暗,即便有挫折,也是暫時性的。積極走向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悅,才是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

2. 人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卻得不到想要的東西,才會產生悲觀情緒。

3. 一個人不斷往上走,眼界越來越開闊後,就越知道自己能力的侷限,會越謙遜,越有敬畏之心,就不會再有不切實際的奢望了。這時人會變得豁達大度起來,反而對未來、對社會不再那麼悲觀。

4. 如果區塊鏈只是一個轉瞬即逝的機會,那它就不是新興技術,而是末日技術,就不可能產生什麼改變世界的影響力。如果它最終能改變世界,這個過程就不是一兩天能完成的,通常會持續幾十年。

5. 我們不僅無法回到過去,也不會習慣過去的生活,除了往前走,沒有第二個選擇。

6. 所謂“以正合”,就是把自己會做的題、該得的分,一分不少地得到。少得一分,就說明沒有複習好、沒有考好。所謂“以奇勝”,就是指自己平時做不出來的題,考試的時候做出來了,或者別人做不出來的題,自己經過思考做出來了。

7. 反思和回顧歷史是需要的,但不要太多,更不要指望照搬歷史的經驗,或者吸取歷史的教訓就能直接生成當下的行動指南。

8.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瞭解我們的社會,瞭解我們的未來,相信未來有的是機會,然後靜下心來,成為一個樂觀派、實力派,這樣,成功的概率要大很多。

9. **我的感悟**: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路好走,路上會有好天氣,也會有陰霾,有臺階,也有陡坡要爬,但無論遇到何種情況,要相信前面有陽光,有新的挑戰和機遇,只管往前走就是了。

【八、文明的對撞】

1. 一個人最大的幸運莫過於降生在一個偉大民族的偉大時代。

2. 海洋文明裡的每一個經濟單元,從城邦到家庭,都不需要生產所有的生活品,而是力爭把一兩樣東西做好,儘可能地把一種商品賣到更遠的地方,即便是那些語言和文化都不相同的地方。

3. 西方靠什麼後來居上的呢?有人認為靠科技,有人認為靠制度,這些都沒有錯。公平地講,源於古希臘的科學精神和後來在基督教會保護下孕育出來的大學,對歐洲的科技進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時,自《大憲章》簽署以來,有利於工商業的民主制度開始形成。然而,有了這些條件,還需要有人的因素,歐洲才能完成崛起,那就是底層人通過自身努力逐漸掌握經濟權後翻身了。這些人包括手工業者、商人、城市其他自由民,甚至是高利貸者和囚犯,他們有著主動改變自己經濟狀況和社會地位的動力。這就開啟了歐洲崛起的進程。

4. 世界上已經創造出的財富總是有限的,能積累起來的、能供一部分人坐享其成的更是有限,而未來能創造的財富則近乎無限。掌握了後一種能力的人,最終會從社會的底層走出來,當然,這需要花時間。

5. 近幾十年來,中國的商業和貿易不斷髮展,正在完成從單一的大陸文明向大陸——海洋文明的轉型。雖然中國起步於製造最底端、最便宜的商品,但是它不會永遠停留在產業鏈的下游,隨著財富的積累和技術的進步,它已經逐漸走到很多產業鏈的上游。

6. **我的感悟**:

我們降生在一個偉大民族的偉大時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要知己知彼,看到自己的優點,也知道如何彌補自己的不足。

【九、未來的法則】

1. 如果我們相信未來會比今天更好,堅信自己生活在一個好地方,所要做的便是認識到未來時代的特徵和規律,把握住一些不變的道理,使用正確的方法,做那些能夠不斷讓自己獲得可疊加式逬步的事情,這樣便能立於不敗之地。

2. 拉力優於推力。

3. 今天可能不存在安全的避風港了,因為那裡沒有競爭力。

4. 重大的發明往往不是眼光平庸的人能夠看懂的,如果過於服從現有的安排,就不可能有重大發明。創造力需要擺脫束縛才能發揮作用,而這件事看起來就像是叛逆行為。

5. 對大多數人更有意義的事情是,先讓自己成為一個專才,之後,如果能發展成通才固然好,如果不能,要具有調動資源的能力,形成優勢互補。

6. 技術從來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7. 時任紐約市市長的朱利安尼就指出奧巴馬的潛在問題。他說,改變本身不是目的,因為改變有好壞之分,搞好才是目的。

8. 優質的才是稀缺的。

9. 根據美國的統計數據,什麼媒體關注的商業價值最高呢?不是商業媒體,更不是娛樂媒體,而是毫無娛樂趣味的高質量的嚴肅雜誌,平均1個小時可以產生1美元的商業價值。

10. 對於讀者和觀眾來講,閱讀免費低質量的內容遠沒有付費高質量的內容有意義。

11. 互聯網時代從來不缺乏免費的內容,最珍貴的資源是我們的時間。不要花太多工夫讀那些免費、廉價,但是質量低的內容,讀它們不僅浪費時間,甚至會誤導我們。

12. 未來是一個過剩的時代,物質會過剩,內容也會過剩。最寶貴的是人的時間和注意力。無論是想得到關注,還是關注別人的,都需要記住一個關鍵詞——優質。

13. 免費能夠成功,是因為過去的一些東西有稀缺性,消費者不得不購買,這時免費就變得特別吸引人。當那些東西不再有稀缺性時,免費就沒有意義了。

14. 沒有稀缺性,就可以隨時被取代,自然就沒有議價能力。有了稀缺性,免費的傳播手段和快速的信息流動就會給它的擁有者帶來巨大的利益。

15. 一些人在感嘆免費的時代掙不到錢的時候,在抱怨人才市場競爭太激烈,自己找不到好的崗位的時候,不妨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些問題。世界上每年花出去的錢越來越多,它們都去了哪裡?就業崗位也在不斷增加,這些崗位在哪裡?我們過去的思維方式和對價值的認識需要與時俱進。

16. **我的感悟**:

未來是不確定的,未來是不可控的,未來是會多變的,而此時我們所能做的就是關注優質的資源,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讓自己成為優質的自己,成為稀缺不可替代的。

對我們來說認清自己幾斤幾兩很重要,搞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標,多結識那些智者,然後不斷地的豐富自己的經驗和見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影響力,提高做事的成功率。

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專業,越來越有價值,成為不可被替代的角色,即使遇到多麼不確定的未來,只要認清規律,識人識體,盡人事,就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剩下的,就是知天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