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你們怎麼理解?

小康說說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怎樣理解?

托爾斯泰這句話的上半句是:幸福的家庭都一樣,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第一、幸福家庭之所以一樣,是指的那種幸福的狀態是類似的,比如都是融洽的,美滿的,家人是身體健康,心情愉悅的,家裡充滿了歡聲笑語,家人之間互相理解,彼此尊重,支持,給予家人愛與溫暖。

這個世界上,愛與幸福的樣子,總是很相近。

第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指的是每個個體家庭的獨特性,總是有著各自不幸的理由,以及不同的痛苦。

比如有的家庭因為經歷生意的慘敗,而經濟受到重創;有的家庭家中有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疾病的孩童,從而承受嚴重的身心壓力;有的家庭因為夫妻關係不和,整日爭吵,無論是夫妻雙方還是子女,都在陰鬱的氛圍中度日,令人不堪重負……

有的家庭在疲憊與無奈中度日,有的家庭在繁瑣與糾結中度日,有的家庭在爭執與埋怨中度日,有的家庭在悲傷與無望中度日,甚至有的家庭在恐慌與壓抑中度日……

俗話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就是指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功課,挫折與挑戰。

無論如何,當感恩生命的珍貴。願珍惜當下,無論遭遇陰天或晴天,都積極的創造美好的家庭氛圍。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支持!


慕溪小鹿


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後來被引申出了“安娜卡列林娜原則”,也就是說,要想家庭幸福,必須各個方面都達到契合,或平衡狀態,只要有某一方面不滿足這種契合或平衡,就會導致家庭不幸。如果把追求幸福比作解密碼鎖,那麼,輸入的每個數字必須完全正確,絲毫不差才能解鎖,而只要輸錯其中任何一個數字就會解鎖失敗。

在《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中,弗朗西斯.高爾頓說:《安娜·卡列尼娜》著名的第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了得到幸福,婚姻必須在許多不同方面都是成功的:兩性的吸引、對金錢的共識、對孩子的管教、宗教信仰、三親六眷,以及其他重大問題。在所有這些基本方面只要有一個方面出了問題,就可使婚姻毀掉,即使這婚姻所有其他必要的幸福因素一樣不少。 這個原則推而廣之,可以用來了解婚姻以外的生活的其他許多方面。對於成功,我們往往是尋求容易的、單一因素的解釋。然而,對於大多數重大的事情來說,成功實際上需要避免許多個別的可能的失敗原因。

弗朗西斯用安娜卡列林娜原則解釋了為什麼地球上大型哺乳動物那麼多,最終只有極少數幾種動物被人類成功馴化。

安娜卡列林娜原則在身體健康上更容易理解:健康就是我們身體各個部分,各個器官都正常運作,免疫系統也達到平衡;而只要其中任何一方面有殘缺,損壞,或免疫系統平衡被打破,我們就會感到不舒服或痛苦。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是托爾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這部書的開首語,這是針對當時俄國上流社會家庭的種種分崩離析的矛盾而說的。

在十九世紀初的俄國社會,西歐的資產階級享樂主義生活方式開始影響到俄國上層貴族生活家庭,原有的貴族宗法禮制及生活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什麼貴賤高低,等級森嚴,宗法禮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等舊的一整套所謂“相似幸福觀“,經受到新思潮的懷疑和否定。正是在資產階級生活方式的影響下,貴族家庭內部矛盾重重,危機四伏。請看書中描寫的奧布隆斯基家裡一切都亂了。原因是喜歡自由享樂的奧布隆斯基與年輕美貌的家庭女教師產生了暖昧關係,使妻子陷於深深的痛苦之中,在一片吵鬧聲中,使原本平靜的貴族家庭陷入混亂之中。

而奧布隆斯基公爵的親密朋友列文同樣出生於莫斯科名門望族世家,不僅出身高貴,廣有家產,而且富有學問,為人正直。而當他向熟悉的謝爾巴茨基家的三小姐基蒂求婚時,這理應是門當戶對的良好姻緣,可卻遭到了基蒂的拒絕。儘管基蒂從內心裡覺得列文的愛是真誠可靠的,但仍然回絕了列文的求婚。是什麼原因導致她基蒂這樣做?關健還在於年輕英俊的弗龍斯基身上,因為年輕單純的基蒂認為弗龍斯基前程遠大,如果能和弗倫斯基一起生活,未來的生活遠景無疑是幸福燦爛。可她竟然沒想到,弗倫斯基只不過是跟她調調情,輕鬆快樂一下而已。根本沒有打算與她結合組建家庭的願望。一旦當端莊優雅的安娜出現在他的面前時,弗倫斯基就把基蒂擱在一邊,甚至忘得乾乾淨淨了。這把美麗的基蒂帶進了痛苦的深淵而不能自拔,險些葬送了青春!更使她後悔莫及的是,她竟然拒絕了真心誠意愛著她的列文的求婚,並造成了列文的痛苦!她的心緒一下子亂透了。

而出身於留裡克豪門顯貴的安娜,為了追求自己應該得的純正的愛情,毅然拋棄了丈夫,兒子,與弗倫斯基走到了一起。這既毀了家庭,又毀滅了自已,這個代價是沉重的,一個看起來體面而穩固的家庭就散掉了。

在這一幕幕場景中,我們的確看到了各個不同家庭成員,各有各的不幸!雖然書中基蒂小姐仍得到了列文的愛,並結合成幸福的家庭。但列文的鄉村改革計劃,遭到反對而告之失敗,列夫的有關幸福生活的理想並不能完全實現。這是舊時代的限止。

從一般的世俗生活要求來看幸福的家庭生活,幸福則意味著生理的,心理的要求。這就是生活的物質需求的滿足,社會地位的穩固,收入開支的富足,家庭中的夫妻融合,尊老愛幼,共同扶持。這基本上符合“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這一概括。

但在具體的生動的現實生活中,人們對幸福生活家庭的追求充滿著各種期望,甚至非份之想,並夾纏著無數貪慾,你爭我奪,並充滿著爭強好勝心理,尋找著難以得手的金錢財富,這在激烈的競爭中,就造成此起彼落的後果,這就必然帶來各個家庭各不相同的命運。

從這分析中,可以看出大作家托爾斯泰的開篇語是有一定道理的。




浙江湖州羅林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一樣”怎麼理解?

《安娜·卡列尼娜》是對俄國新舊交替時期緊張惶恐的真實寫照,其中“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幸。”作為小說開篇引人深思。



首先了解一下創作背景,俄國的農奴制改革不像法國大革命那樣徹底,在轉變的過程中留存下來大量封建傳統觀念在社會人們頭腦中仍根深蒂固。正如書中所道:“一切都是混亂的,一切都正在建立。”幸福是列文家的,不幸是安娜家的。安娜的愛情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只侷限於絕望的階段,是她性格發展的必然邏輯,這深刻的揭露了安娜性格的巨大缺陷和近代婦女可怕的困境,想追求的女性獨立與自由,卻只能夠依附於他人的愛來實現,當這個男的因為某些原因不再那麼愛她了,她可能做一些後果難以想象的事情。安娜勇敢頑強的鬥爭精神,敢於衝破社會輿論的壓制,公開追求愛情,值得我們學習。



1.幸福是什麼?

字典裡面的解釋是這樣的,幸福不過是人生體驗的最佳狀態。幸福是什麼?人們都有不同的答案。小孩子們的幸福其實很簡單,但是隨著年齡的逐漸增大,那種幸福感就越來越難感受得到了。對於心思至純純的人,幸福往往能夠很容易實現。

2.幸福的家庭

家是每個人愛的港灣,在家裡感受到親情的陪伴,還有孩子的天真。在外面遇到什麼樣的風浪,我們總會想到自己的家。《我家那閨女》中的蔣夢婕一家三口,我們在他們家人的臉上看到了幸福的樣子,一家人就像朋友一樣生活,家長給孩子更多的是陪伴,而孩子遇到什麼事情也都願意和父母講。水滿則溢,你越期待的東西越不容易得到,對待孩子也是一樣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心願。但是孩子真正的興趣是什麼?家長知不知道?



幸福的家庭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對父母也是同樣的尊敬,父母能夠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對於幸福的家庭來說,父母是孩子一輩子的老師,是他們一輩子的榜樣。

幸福的家庭是純粹的,無私的。父母對於親戚鄰居的態度,對於自己的態度都能夠體現出來,他們往往樂於助人,擁有寬闊的胸襟和氣度。反觀那些不幸的家庭,他們往往斤斤計較,與親戚鄰居都不能和睦相處。

只要你願意把你的開闊胸襟和樂觀積極的態度展現出來,相信你很快就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艾特文無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那麼,幸福的家庭都有些什麼是一樣的呢?我想,托爾斯泰所說的“一樣”應該包括以下這些內容。

  1.平等相待。婚姻中有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但更多的則是通過各種途徑,以結婚為目的結識的。那麼,不管兩個人的年齡差距有多大,也不管結婚以前你是什麼樣的身份、有什麼樣的社會地位、更不在乎你有多少金錢,在婚姻裡有的只是兩個平等的人:一個成為丈夫的男人和一個成為妻子的女人,平等是組成一個家庭的基石,不平等就不會有幸福。

  2.瞭解與溝通。不管你是通過什麼樣的途徑和你的愛人結識的,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是:在認識、結婚以前,你和你的愛人都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經歷,都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這樣的兩個成年男女為了愛、為了家庭走到了一起,如果在婚後不能及時地進行更深、更全面的瞭解與溝通,要想幸福是無法想象的。

  3.妥協。凡有過上街購物經歷的人都知道,在討價還價的過程中,要想使交易成功,必須有人做出讓步,否則交易就會失敗。家庭生活更是一門講究妥協的藝術。一對陌生男女,經過短暫的相識交往後,走進一個屋簷下開始共同生活。那麼,兩個人的生活方式、飲食起居、消費習慣等等總會有差異,因而夫妻雙方難免會有磕磕絆絆,也會發生爭執。一旦發生爭執,必須有人妥協,不妥協只會使爭端升級,最後導致兩敗俱傷。所以,幸福家庭的夫妻一定都是妥協高手。  

  4.寬容。生活中每個人都會犯錯誤,但絕少有人故意去犯錯誤,錯誤往往都是由失誤造成的。夫妻在一個屋簷下生活,共同度過的時間相對要多一些。這樣,從柴米油鹽到為人處世,夫妻雙方見到對方出錯的機會也就相應地多些,在房子、車子、票子等大問題上會出錯,甚至在小地方上也會出錯:炒菜忘了放鹽、倒了油瓶、丟了家門鑰匙等等。在對方犯錯誤的時候,寬容一些,送上一個善意、理解的微笑,比挖苦譴責要強上百倍。

  5.保持距離。夫妻雙方既承擔著家庭角色,也承擔著社會角色。既是丈夫、妻子,也是子女、父母、同事、同學、朋友等等,在這些角色中,誰也無法被人替代。既然無法被替代,那麼在承擔角色過程中,如果處處被對方掣肘,他(她)能演好嗎?家是人的心靈的棲息地,但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家裡。所以,保持一定的距離,給對方留下一定的私人空間,對雙方都有好處。

  6.經營的概念。一對男女要組成一個家庭,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過程,這個過程必須依靠夫妻雙方的共同經營。這種經營不僅是指物質上的,更多的還是強調精神上的: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等等。家可以不是奢華的,但一定是溫馨的。 除了這些,還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尊老愛幼、坦誠相待等等。當然,這些只是原則、或者只是參照,因為在這個問題上可能永遠沒有統一答案,但能否過上幸福生活,鑰匙掌握在每一對平常夫妻自己的手中。而且,我始終堅信,夫妻相處是一門大學問。因為那是由兩個相對獨立的、有了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由完全陌生到相識相知的成年男女共同演繹的一部社會現實連續劇,每一對夫妻每一天都在演,但要演好,確實不易。


讀書是福


首先我是很認同這句話的。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出自《安娜.卡列尼娜》一書,其實在安娜卡列尼娜的翻拍電影的最後結尾完全可以回答。


深處幸福當中的時候我們似乎更願意沉浸在幸福中而忽略什麼使我們幸福。因為和當下的快樂相比似乎這些問題都很多餘和毫無意義。


情感君阿越


是的,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卻有千千萬萬種不幸。

幸福的家庭之所以幸福,他們都有這樣一個共同點,不過多依賴於外在實物,比如花不完的金錢,要不完的名利地位,取之不盡的人脈資源,滿屋琳琅的黃金……,他們幸福的源泉源自於內心的滿足和珍惜,就如同給自己的家庭安裝了一臺源源不斷,永不停歇的用於生產滿足感和珍惜感這兩大元素的機器一樣,他們不過多貪戀外物。於他們而言,只要在一起,日子就格外安寧;只要在一起,什麼都可以慢慢擁有;只要在一起,往後餘生都是晴天;只要在一起,便是家和萬事興!

而不幸的家庭呢,永遠都是起於無窮無盡的貪戀,忽略幸福依戀的國土,盡情汙染著以和為貴的土壤,肆無忌憚的切割著包容換位的樹根;止於無窮無盡的悲哀,身心疲憊的靈魂,誤解海深的落寞,渴求不得的後半生!








入夜深巷


幸福的家庭都一樣,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應該是福的家庭都一樣幸福。幸福也就是生活過得開心。不管啥事引起開心。開心就沒有啥分別。而不幸的心不一樣。有的憂心,有得鬱悶,有的憤恨,有的恐懼,有的...所以幸福是相同的。幸福是一種感覺。不一定是有很多錢物有豐富的物質享受。比如有的小國不富裕,但幸福指數最高。


用戶628680282845流氓


不幸的家庭只有一種滋味,而幸福的家庭卻有各有各的味道,真可謂回味無常啊!原來很多人把幸福當成一種滋味,把不幸的家庭當成很多種,其實在我看來不幸的家庭才是一種!那就是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小康說說


應該是“復活”的開頭語,後半句是,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整句話要聯繫起床理解。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是指共性,相同點。比如說,愛。尊重,謙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