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樹吟(劉鳳鑫)

古樹吟

劉鳳鑫

案頭,通訊員擺放了一本《商南縣古樹名木集》,設計獨特,裝禎精美,溢滿綠韻。遂逐頁翻閱,頓覺眼前一亮,心頭一震,靈感醒來,筆尖欲舞。便伏案疾書,發點感慨。致敬古樹!致敬商南林業人!

古樹吟(劉鳳鑫)

該《集》從人文、生態和品鑑的角度,將古樹名木劃為“古樹軼聞、古樹之王、珍稀名木、經典古樹、群生古樹”五個篇章逐一詮釋,即是保護傳承生態文明的具體實踐,又是對商南林業成就的宣傳推介和展示,更是獻給《綠色商南》的一份大禮。

閱讀那些古樹,似乎追尋到了一段難忘的綠色記憶;聆聽那些古樹,彷彿接收到了來自遠古的生物密碼;撫摸那些古樹,使人感受到了年輪記錄下的悠久歷史文化。一株株飽經滄桑的古樹似乎是一個個叱吒疆場的將軍,從歷史盡頭,從綠海深處走來,訴說著不同樹種所彰顯的迥異文化以及不同的生存故事。

點將臺古樹群,位於金絲峽景區後山大竹園村,佔地二點四畝。榔榆樹、榆樹、五角楓、三角楓、椴樹、黃連木和栓皮櫟七個樹種十三株,盤根錯節,虯枝纏繞,長在河床上,任憑咆哮的山洪泥石流衝撞擊打依舊巍然挺立,堪稱和諧共生之典範。傳說明末年間,李自成兵敗潼關後,沿途招兵買馬,路經此地時,在樹下點將封號,便有了點將臺之說。李先念中原突圍時曾率中原局官兵在此召開過會議,現有石碑文勒可鑑。

古樹吟(劉鳳鑫)

堯夫柳,位於青山鎮文碧峰下,樹高四十米,腰圍七八米,遮蔭近畝,距今千年。屬北宋易學祖庭邵雍,字堯夫,隱居青山興建時親手栽植,世稱堯夫柳。今人李成河,慧眼識珠,計劃投資數千萬,在文碧峰下堯夫柳旁,建生態養生、休閒度假、文化創意產業新城。

看了“堯夫柳”,不由得讓人聯想到“左公柳”。那是以平定太平天國、捻軍、回民起義,收復新疆功蓋於世的左宗棠大人,面對大西北惡劣的政治、生態環境,帶領官兵在荒涼的戈壁、不毛的荒山、無垠的黃沙裡,在三千里大道上栽滿了至今鮮活著的百萬株綠柳,這在飛沙走石的西北是何等壯觀的景色?註定要成為西北開發史上的豐碑!

趙川鎮淤泥灣村秦家溝,有棵罕見的冬青樹,樹幹中部又長出一株側柏樹,猶如一對連體嬰兒。冬青樹高十五米,柏樹高十米,歷經滄桑,同生共榮,既使在萬木凋零的嚴冬,依然枝葉葳 ,翠綠如墨。當地人說,當年宋金之戰時,大奸臣秦檜戰敗後逃至商南趙川秦家溝躲避,養精蓄銳,試圖東山再起。在藏匿了大量金銀財寶的地下室四周,裁植了大量的冬青樹,巧施偽裝。皇帝知曉後派兵追剿,秦檜戰敗,全家被抄斬,葬於此。

這棵罕見的冬青樹,樹皮完好,樹幹組織嚴絲合縫,柏樹橫空出世,冬柏緊緊擁抱,同甘苦,共呼吸,林業專家對這一奇特的自然現象至今莫衷一是。

古樹吟(劉鳳鑫)

樹多了是風景,樹老了是歷史。總攬商南境內掛牌保護的古樹名木長有三位數,終顯品種匱乏單一。究其因,一是土石山地長不了大樹;二是土壤瘠薄,氣候乾燥,長不成大樹;三是人為破壞之故。本《集》中,人們已無法看到商南十景之一的“大嶺冠蓋”上,那曾經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裡數百株三人、四人合抱粗壯如鐵塔,傲指蒼穹的樺櫪樹了。作為歷史的見證者,筆者曾目睹了那個特殊的年代,有那麼一段日子,與鄂豫陝連鄰的大嶺觀的四周山頭上,每天都聚集著數十數百人在砍伐樹木,小娃砍小樹,大人鋸大樹;大樹,被縴夫們用放排的方式從水上運到了丹江口;小樹,被樵夫們一擔擔挑到中州市場,名鎮荊紫關,供千家萬戶熄火做飯和取暖,致使大片林山古木慼慼,童山濯濯。如今的金絲大峽谷國家森林公園,過去曾是個國有林場,峽幽林密,遮天蔽日。七、八十年代,為了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林場拍賣給了開發商,使峽谷內生長了數十成百年的松樹、杉樹、青岡木等珍稀樹種屢遭砍伐殺戮,甚至連樹根也被土炮炸掉。本世紀初,縣上決定開發旅遊區時,才緊急叫停砍伐,拆除了煉柏木油的廠子,搗毀了燒精碳的土窯,終止了開礦伐木合同。亡羊補牢,未為遲也,一紙政令,列嶂嶑巖、石燕寨上的拯救了萬畝森林,振興了商南林業。

人類,賴以生存的是地球;地球,則需要更多更粗更大更高的各種各樣的“御林軍”去保護,須臾不能離開的空氣質量需要森林製造的氧氣去調節,如同老人的古樹,需要子女們去“瞻養”,古木參天下的綠水青山環境需要持之以恆地用封山育林,植樹造林實際行動來營造,國際花園城市需要更多古樹名木去妝扮,“大秦嶺的封面”裡需要更多古樹名木來點綴,“綠色商南”的願景需要林業人在內的所有商南人攜手並肩,戳力同行去實現!

古樹吟(劉鳳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