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为何勤劳却不富裕?

关于中国人民,很多外国人的评价都是勤劳勇敢,可就是这个勤劳的群体为什么没有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财富呢?

中国人民为何勤劳却不富裕?


关于这个问题,陈志武先生在他的书中进行了论述。


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中国的产业结构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在国家党政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勤奋努力下,不断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全球化工业体系的发展仍然给中国带来了双面的影响。


虽然全球的工业化发展在客观上有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在相当程度上把中国置于大多数产业的下游,低技术,低利润,低附加值的产业。


这让很多中国产业工人为发达国家辛苦工作之后,只能取得微薄的收入。


而传统发达国家则把持着上游的研发设计等高技术,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产业,通过低廉的人力成本,享受着高额的利润。


中国的很多劳动人民时至今日累死累活的工作,却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中国人民为何勤劳却不富裕?


另外,尽管中国地大物博,但传统的金钱观和财富观限制了中国人民的进一步发展。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人民挣到了钱不会想办法将其转化投入到新的社会再生产环节,而是不断地扩大农业的规模。


这种循环模式或许在古代是合理的,但于今日而言无疑是落后的


现代社会的财富应该是源于理性化的制度机制和金融创新。


很多自然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也可以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就是因为他们自由的经济制度。


美国的自然资源虽然也不薄,但它在这些年则选择要么放弃对一些自然资源的开采、要么通过证券化(包括股权化)把这些天赋资源变“活”。


这里关键的制度机制是为了保护这种契约和交易自由、促进这种权利的发挥。


一旦民间可以自由地交易物品和产权,可以自由地证券他,那么“死”资源就可变“活”了。


按经济学家的话说,这样才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按老百姓的话说,这样才可“用钱生钱”。


中国人民为何勤劳却不富裕?


除此之外,关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人均资源分配不均衡,国家市场管理方式,国内市场内需动力不足等等问题都是导致中国人民勤劳却不富裕的原因。


而近年来我国在经济方面的不断改革也正是对于此种现象的认识和转变,勤劳的人民加上智慧的头脑,相信我们中国人民应该很快就可以摆脱勤劳而不富有的现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