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先生董海韜談如何學習思維導圖最有效


大腦先生董海韜談如何學習思維導圖最有效


一、學習思維導圖的真正目的是:解決問題!

思維導圖給我們最大的一個力量就是它在任何時候都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讓我們可以靈活應變。我們所學的思維導圖,它一定是以學習者為導向的,而不是以教為導向的。在思維導圖的教學過程中,如果老師只是單純教是沒有太大意義的,有可能還會被這個工具所侷限。我們如何能讓孩子自動自願學起來,這才是真正最重要的。

我們很多人在教學中拿思維導圖只是當成機械的教學,這本來就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我們不要讓思維導圖變成一種僵化的教學模式,現在社會上很多做思維導圖的機構更多隻是用來輔助教學,其實思維導圖更大的功能就是舉一反三,融會貫通,通過問題找出解決解決方案。

大家有沒有發現,在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是苦口婆心,可孩子卻還是不聽老師的,就算在上課之前自己整理了一整套教案,但當你真正走進課堂的時候,周圍條件有可能就發生變化了,這是你所不能控制的,然而這個時候思維導圖就可以靈活變通,發揮其價值了。

二、如何最大化實現思維導圖價值意義:變通教學,紮實功夫!

我們在做思維導圖這個傳播的過程中,其實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就是你能不能靈活變通?變是思維導圖最大的意義,也是思維導圖最大的一個特質。如果我們沒有變的能力,只是僵化的去做一些思維導圖的教學,那這種等量級是非常低的,我經常鼓勵老師要想成為一名真正上手的思維導圖講師,就要挑戰1萬人的講課或者繪製上萬副思維導圖作品的訓練。為什麼呢?因為當你和1萬個學生進行接觸的時候,當你真正走進他們的時候,你才會真正知道和了解用戶的需求。

做思維導圖都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僅僅是根據自己的想法在做,那我們怎麼去做一個真正的思維導圖教育呢?

首先,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有第一個特質,就是你必須要會教。作為一個思維導圖講師,如果他沒有經過上千個人次或者上萬個教學人次的教學經歷,應該說是不具備思維導圖這個真正的教學資格的。

我們現在很多人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拿手機去拍很多老師的教案,但是回到家又有多少人真正會打開去看,去聽錄音呢?為什麼?因為這些東西只是存儲下來了。那教學真正的目的是什麼?教學目的其實就是個功夫。反過來想,我們該如何訓練思維導圖這門教學功夫呢?如果你還只是一個學習思維導圖初學者或者初級從業者,那麼必須要上千張上萬張思維導圖的訓練,才是挑戰入門級的標準。

我們現在在教學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有時候小孩子剛剛學上十幾張圖,他就很興奮很開心,然後就淺嘗輒止了,他會覺得思維導圖並沒有什麼價值,也沒有什麼意義,然後就開始放棄了。其實這個時候恰恰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作為一名思維導圖老師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引導這個小朋友,鼓勵他一定要畫夠上千張圖,甚至上萬張圖就會發生神奇的改變,否則是無效的。為什麼呢?

因為思維導圖在繪製的過程就是在訓練我們大腦神經元的過程,我們大腦神經元沒有進行上千次上萬次的訓練是不可能形成真正的習慣的。一個人如果不畫上萬張思維導圖也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結果的,這只是淺嘗輒止,玩玩而已也不可能有真正的變化。

這就更加證明了我們目前社會上的各種學習思維導圖和教學思維導圖的機構為什麼會出現那麼多的倒閉,或者出現那麼多的差異。其實就是功夫下的不夠大,不夠精進,也不夠持續。就像我們練習寫毛筆字,你沒有超過三年或者十年的努力,是很難把書法練出來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思維導圖的這個方法其實可以免費的,也就是說這所有的課程方法都可以免費,而更重要的是怎麼去練習,怎麼去持續的練習,正確的練習,這將佔到99%的時間和功夫。

前些年,我從美國剛回到中國,我就常常在想,回到中國我要做一件什麼事呢?後來一次偶然的巧遇,我便開始學習書法。學習書法的過程中,我就每天寫一點點,整個過程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老師想讓我只寫一個“之”字,於是我把這個“之”字就寫了將近有上千遍,最後把這個“之”字開始融會貫通了。這個“之”字當時怎麼學的呢?老師讓我就是拿毛筆,或者說是拿了個鉛筆,把他的輪廓線描出來,描出來以後然後把它填進去,填進去就填了上千上萬個這個“之”字,我突然發現當我填完這麼多“之”字的時候,我忽然間就明白這個字怎麼寫了。



大腦先生董海韜談如何學習思維導圖最有效

右三:董海韜老師 右二:東尼·博贊先生 右一:派思維教育創始人陳星雲

三、思維導圖學習重要方法:臨摹優秀作品,學會分享!

其實上面這個經驗我們也可以用來學習思維導圖,我們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學習而且就不用講那麼多道理。後來,我和星雲老師說能不能找出10張最典範的思維導圖,然後讓大家去模仿,就像學書法一樣,大家先臨摹。我之前寫書法的時候,就找了王羲之、王獻之的方法去學習書法。關於臨摹,也有很好的一個技巧和方法,你不需要臨摹得跟標準的一模一樣。

我在寫書法的過程中,我會融合王羲之、王獻之的書法技巧,同時我自己也會按照我的個性來寫,這樣我寫出的字,就會有我自己的個性,也有王羲之王獻之的字形和字體。與此同時,我便把標準化的東西和個性化的東西融匯在一起了。同樣,我們大家在畫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把一些特別優秀的作品當範例,然後根據自己的想法再去自由發揮,這樣話進行思維導圖的學習將更有意義。

當我們的小朋友或者我們的學習者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我們用這種相對有規模有標準的方法讓他學習。這就非常符合我們大腦左腦的一種規律,左腦的規律是需要數字化標準化,有規律的,有邏輯化的,而右腦是感性的,生動的,有創造力的,是有節律的。所以呢,我們在學習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就把左右腦功能相結合了。

當我們根據這樣的方法學習思維導圖,你又會發現,為什麼我們和別人進步卻不一樣呢?是的,你把你的作品得先學會分享給別人,而學習最大的方法就是分享。那教學方法是什麼呢?其實學習方法即教學方法,也就是說你迅速的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你分享得越多,你會發現你自己進步就越快。

這個過程我們又將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命題了,就是你會發現很多人學到好東西以後,是不一定願意跟別人分享的。其實,我們的知識和我們的物質是完全不一樣的,假如你有一個蘋果,你給別人你可能就沒有了;但是如果你有知識的話,你和別人分享以後,知識還是在你的腦袋裡。我們佛家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讓我很受啟發。(後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