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讓多少人清楚到意識到了這些問題!

要不是這場意外,很多人壓根想不到,自己原本以為穩定的生活,竟脆弱得不堪一擊。

後知後覺是人類的通病。

災難來了,想起了保護環境;

疫情發生,想起了鍾南山;

戰爭來了,想起了解放軍;

有困難了,想起政府。

等到疫情過後,風平浪靜了;

我們是否會忘記傷痛,重蹈以前的覆轍?

翻著最近的朋友圈,我發現改變正在悄悄發生著。

一場疫情,炸出了多少隱形窮人。

他們原本以為,工資夠花就行,存款為0才是年輕人的常態。

可是,人生充滿不確定性,突發的黑天鵝事件太多了。

知乎上有人問:“疫情復工第一天,你有怎樣的感觸?”

最戳心的一個回答是:

“從來沒有哪個時刻,像現在一樣,讓我感覺此前過得太敷衍。

若非突發疫情,很多人不會發現:

原來自己的存款,只夠交下個月房租。

人跟人的處境是完全不同的;

同樣是5000收入,有人可以做月光族;

因為他沒有揹負房貸、房租、父母和子女。

而我們卻必須提早開始未雨綢繆;

我們究竟需要怎麼做,才能應對這個世界的不確定性?

三點建議:

1、警惕“拿鐵因子”,學會存錢。

拿鐵因子,指的是日常生活中不必要的支出、開銷。

減少亂花錢的次數,強制儲蓄並適當投資。

這樣才可以讓你在意外來臨時,有緩衝的時間。

2、跳出舒適區,成為“T型人才”。

T型人才,一橫指的是廣博的理論知識,一豎指的是精深的專業技能。

只有成為複合型人才,在未來才有競爭優勢,應對不確定性。

這個世界,你的能力才是唯一不會背叛你的資源。

3、發展副業,發掘自己的斜槓。

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風險很大。

如果我們能在業餘時間發展副業,成為斜槓青年,抗風險能力就更強。

不但給我們增添很多安全感,還能發現自己未知的潛力。

這場疫情,讓很多人明白了一個道理:

在災難面前,每個人都是螻蟻,脆弱渺小。

或許我們現在能做的,就是居安思危,不再安於現狀。

你永遠不知道風險什麼時候來臨,因此,只能努力逆風生長,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一場疫情,讓多少人清楚到意識到了這些問題!


瞭解自己身體狀況

你健康嗎?你多久沒體檢了?

第二個問題,讓很多人不敢回答第一個問題。

中國人總是等到身體不舒服了、扛不住了,才去醫院看看。

諱疾忌醫的心態,延誤了多少病情。

等到疫情,突然開始掂量自己的免疫力:

熬過的夜、吃過的外賣、喝多的酒和放不下的煙。

在賺的錢、擁有的權利和地位面前,我們應該認識到:身體健康,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財富。

人生最大的難題,就是難以認清自己。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疫情肆虐,哪個瞬間給了你一記當頭棒喝?

有一個回答相當真實:

“宅家20多天,我突然發現自己的生存能力太弱了。

離開父母,我不會做飯,溫飽是問題;

離開工作,我沒有存款,生活是問題。

從前總覺得自己心比天高,但疫情真像一面鏡子,完全暴露出了我的短板。”

災難之中,便是修行之時;

你有多少本事,就有多少愜意。

所以希望大家在曙光穿透雲層之前,升級成更強大的自己。

一場疫情,讓多少人清楚到意識到了這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