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清早期 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款)(重1704g)

此器造型敦實,爐壁古樸,爐身寬闊厚重。出雙獸耳,圈足微撒。爐底刻雙龍,底款《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款,款字端莊、深竣。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宣德爐的整個製作是宣德皇帝親自督造,所以用材講究,不惜成本,進貢來的黃銅反覆治煉,直至留下最後的精華。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詳細解讀:清代銅獸耳爐《大明宣德五年監督工部官臣吳邦佐造》


1斤的銅煉到最後只剩下4兩,過去1斤是16兩,所以剩下的4兩還是小兩。明代大收藏家項元汴在他的《宣爐博論》裡就說道: "宣廟遂敕工匠,煉必十二,每斤得其精者才四兩耳。”除了材料改變,鑄造方式上也採用了新技術-失蠟法。這種工藝在青銅器的製作上使用過,但沒有做過爐。原來做爐都是採用翻砂法。兩相比較,用失蠟法做出的爐光亮細膩。進貢來的銅第一批製作出來的數量是3365件,這在史籍上是有記載的。後來追加補鑄數量達到了1.8萬件。除了這批,以後再鑄造的都可以算作仿製。宣德爐的名氣太大,東西只有這麼多,於是仿品開始不斷出現,主要在明晚期、康乾盛世,還有就是晚清到民國。

養爐是一門學問,也是一個樂趣。備齊工具: 炭,燭,香,襄帕,鹿皮,支架,托盤,錘鉗,銅棒,竹皮刀,象牙剔。王世襄先生曾經寫過一篇銅爐隨筆: “歷來藏爐家欣賞的就是其簡練造型和幽雅銅色,尤其以不著纖塵、潤澤如處女肌膚、精光內含、靜而不器為貴。這是經過長年炭擊燒熬,徐徐火養而成的。銅色也會在火養的過程中出現變化,越變越耐看,直到完美的程度。燒爐者正是在長期的添炭培灰、巾圍帕裹、把玩摩挲中得到享受和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