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啥都得下APP,這是病!得治

“這個怎麼弄啊?”“下載App,安裝之後再過來掃碼……”類似的對話最近頻繁發生在北京市蓮花池東路的一家超市內,很多到此購物的消費者發現,如果不安裝App,他們連超市購物車都用不了。如今,一些原本簡單快捷的服務,卻需要消費者關注公眾號、下載App才能實現。那些不擅長使用智能手機或不願下載新應用的消費者,尤其是老年人,正感受到越來越多的障礙。

幹啥都得下APP,這是病!得治

其實何止是老年人,就是一些天天玩手機,熟諳智能手機使用的年輕人,同樣會有被困擾的時候。一些超市規定,購物以後沒有紙質發票,只能關注超市公眾號以後開具電子發票,但是很多單位並不認同這樣的電子發票,就讓人很為難。還有一些餐飲企業,要求消費者一定關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或者是下載App以後才能點餐,但是很多消費者可能一輩子就來這家餐廳一次,顯然沒有直接通過菜單點餐更方便、快捷。

很多時候,商家希望或要求消費者下載自己的App、關注自己的公眾號,都表示是為了消費者消費的便利,乃至為了鼓勵消費者下載和關注,還推出各種打折、優惠措施,如果消費者不下載、不關注,就享受不到這些打折和優惠。但是多數商家的真正意圖,一則是為了自己節省經營成本;二則是為了在日後向消費者推送各種廣告信息。但這樣的小算盤,消費者也心知肚明,所以對於一些商家企業要求下載App,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做法,是持排斥和抗拒心理的,這可能會造成消費者消費體驗度的下降,造成消費者的流失。另外,從法律角度來看,商家強制消費者下載App、關注微信公號的做法,也已經涉嫌捆綁推銷,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

智能手機時代,確實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一些商家強制消費者下載App、關注微信公眾號的做法,則是讓便利變成了不便利。所以,這種現象值得社會各界反思,同樣也需要市場監管等部門站出來給予一個明確的說法。


審核:周佳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