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近日宅在家中重溫經典劇《大明1566》,再次對被劉和平老師深厚的劇本功力所折服,寥寥數筆,便搭建了一個

利益龐雜,派系紛爭的將大明王朝政治舞臺。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大明1566》人物群像


雖然劇中多是虛構的歷史事件,但《大明1566》的思辨性,人物的塑造故事架構都極為完美,在大明1566政客“群像戲”中,老戲骨們都奉獻出了高超的演技,倪大紅飾演的嚴嵩更是令觀眾難忘,彷彿歷史上的嚴嵩就應該是劇中的模樣。

由於劉和平老師的《大明1566》有多條敘事線,也有多個維度的思想展示。一篇文章實在難以解讀完畢,所以,我們只好逐一解讀,今天先來聊聊大奸臣嚴嵩的倒臺。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電視劇一開始,編劇借司禮監首席太監呂芳之口,告訴觀眾,嚴嵩已經80歲了。但高齡並不意味著權勢的衰退,反而被嘉靖誇了一句“老成謀國”!這句皇帝的褒獎,意味著信任與依賴,此時的嚴嵩正處於權勢的巔峰。


在四十多集的劇中,有一條故事線是嚴黨一步步走向垮臺。而垮臺的導火索便是由大明朝的財政危局開始。在這場危機中,身為內閣首輔的嚴嵩遭受了來自“派系之爭”、“皇權質疑”、“海瑞突襲”三個維度的致命打擊,最終抄家倒臺,嚴黨被瓦解清算。

下面,我們便從這三個維度來細細的捋一捋嚴嵩的倒臺過程。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人物關係脈絡圖


派系之爭|廟堂之上,嚴黨與清流之間的派系之爭,他們爭的是什麼?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大明1566》廟堂之爭

從內閣起,清流與嚴黨便界限分明的爭鬥,他們在爭什麼?

一是,皇帝的信任。無論是嚴黨,還是清流,若想有所作為,必須先獲得皇帝的倚重!才有可能發揮作用。

而劇中的嘉靖皇帝倚重什麼樣的人呢?他是個公私不分的主兒,宮裡花錢,往往要讓朝廷國庫出錢。這是個髒活兒,也是一個巧活兒;雖然有人搶著幹,但未必能幹好!

嚴嵩就是那位能替嘉靖皇帝斂財,而且還不讓朝廷說閒話的首輔大臣。


表面上,皇帝誇嚴嵩青詞寫的好,實際上,皇帝在說:他果然懂我的心思

然而,懂得皇帝的心思,就能取代嚴嵩嗎?當然不能。徐介寫青詞的本事,也不次於嚴嵩。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這便是他們爭的第二個東西:控制權。內閣大臣裡,清流派徐介、張居正也都會寫青詞,也都能揣摩皇帝的心思,但他們手下沒有胡宗憲這樣的能臣,能穩住朝廷的東南局勢。也沒有羅龍文、鄢懋卿這樣的門生故吏,能從下面收上來百萬稅銀。這就是嚴嵩的對整個大明朝的控制權,他不僅會用自己人,更會用能人。


嚴嵩給皇帝辦的事兒也就越多;嘉靖對嚴嵩的信任也會越多;嚴嵩得到的信任越多,他的權利也會不斷增加,二者滾雪球般轉動,相輔相成。二十年間,讓嚴黨日益壯大。

最高統治者的信任與朝廷的控制權是嚴閣老屹立不倒的根基,由此,想要扳倒嚴嵩,清流們就必須把嚴嵩的這兩項根基給拆掉。

但棘手的是,嚴嵩早已將自己和皇帝深度綁定,清流們一旦想觸碰嚴嵩的根基,就必然會得罪皇帝,這種丟官職、掉腦袋的事兒,除了幾個諍臣,沒幾個人敢做。


·“機會”變成“燙手山芋”,嚴黨開始衰落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電視劇一開始的時候,嚴嵩提出的“改稻為桑”儼然成為了嚴黨的一次勝利。改稻為桑提出者和施行者皆是嚴黨的人。而改稻為桑的目的也是賺錢,補上朝廷裡的虧空,為皇帝辦事兒,嚴黨再次討好了皇帝。


這一招既讓皇帝有錢花,又讓皇帝看到自己的能力;是嚴嵩的一招妙棋,做得好,嚴嵩的地位將更加鞏固。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但問題恰恰出在“改稻為桑”這條政策本身。嚴嵩的得意門生胡宗憲是治國能手、封疆大吏,他一聽這條政策,便察覺出危險所在:一旦農戶將稻田改為桑田,確實是賺錢了,但浙江會迅速沒有糧食可吃。在古代,災荒意味著什麼?


暴亂、農民起義。


胡宗憲雖說是嚴嵩的門生,但他也有自己的良知。為了自己的仕途,而讓百萬農戶沒有糧食吃,他做不到;再說,真要激起民變;真到了那個時候,嚴嵩也保不了他。所以,這位嚴閣老的得意門生一開始就在抵制“改稻為桑”。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所以“改稻為桑”這條國策下達到浙江,註定了要破產。嚴黨的這次機會將會變成一次嚴重的失誤。接下來的嚴黨,只能不斷編造更多的謊言,來掩飾自己的政策失敗。

而張居正等清流抓住這次失誤,狠狠的打壓了嚴黨,浙江的嚴黨官員進了大獄;直接傷及嚴黨在下面的根基。


皇權質疑|嚴嵩的辦事效率降低,皇帝尋求新的替代者

嘉靖皇帝作為大明的最高統治者,雖深居簡出,潛心修道,說話模稜兩可;但在政治上,嘉靖還是相當成熟的統治者,他正是利用這套模稜兩可的“平衡術”駕馭群臣,平衡黨派利益,來實現國家治理,以及滿足自己的私慾。

對於嘉靖來說,他不在乎嚴嵩是不是奸臣,也不在乎海瑞是不是清官,他在乎的是,誰有能力辦事,誰最為忠心。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濁而偏廢;對於他來說,沒有誰是真正的賢臣,賢時用之,不賢黜之。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按這個邏輯來看,嚴嵩在嘉靖這裡失寵,唯一的原因就是嚴嵩在朝堂之上能發揮的作用小了,弱了。

·一來,他不再能有效的管理門生故吏。胡宗憲違逆他的“改稻為桑”、“養寇自重”兩個方略;

·二來,嚴嵩在國家窮困之際,貪汙國家稅銀,直接與皇帝爭利,這一點令嘉靖震怒,也起了“倒嚴之心”;

·三來,皇權更替已經到了時候,嘉靖在自知時日無多後,沒有必要藉著“嚴黨”再壓著裕王一派,裕王一派的徐介、張居正也是時候歷練歷練,為接班做準備。


在嚴嵩失寵這方面,司禮監的態度也是一個明確的風向標

作為嘉靖皇帝的直屬部門,司禮監凌駕於各級官員之上,凌駕於朝廷法度之上,一言不合,便能將一位朝廷大員,杖斃與朝堂之下。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司禮監

前期呂芳管轄之下的司禮監,雖深得嘉靖的信任;但對嚴嵩這樣的大臣仍然恭敬有加,在朝堂爭鬥上,還會偏袒嚴嵩一派;而對徐介等人則是不冷不淡。隨著“改稻為桑”局勢的變化,清流們的勢力越來越大,呂芳開始對嚴嵩、徐介同等看重,請二人同桌飲酒辦事。


後期,陳洪掌管司禮監,嘉靖皇帝便將司禮監當做一支兇悍的利器,鞭打群臣,當然,這樣的兇器,也必然不能長存於世間,嘉靖皇帝隨時準備棄之不用。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北鎮撫司


可即便這樣的“兇器”,也在竭盡全力的討好裕王,當嘉靖派他去裕王府上抓人時,他內心的顧慮,左右為難之狀,足以顯示裕王一派的日益壯大;而嚴世蕃被“宮裡人”抓後,則被穿小鞋報復,代表著嚴黨的日益萎靡,即將終結。

改革者海瑞的突襲|一場出乎所有人意料的突襲

海瑞,號剛峰,字汝賢。他的出場是裕王一派內部操作,目的是適當的牽制嚴黨的“改稻為桑”政策。但海瑞發揮的作用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入獄的海瑞


海瑞是改革者。在劇中,海瑞不是嚴黨,也不是清流,是沒有派系束縛的直臣;他不想扳倒誰,也不想討好皇帝,他是無慾無求的剛正之臣;他敢於觸怒皇帝,針砭時弊,他想做的是改革。是想讓國家“公私分明”,從根本上解決國家的財政問題。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懺悔的嘉靖皇帝

海瑞眼中的嚴嵩以及嚴黨,是朝廷腐朽的具體表現;他們是皇帝的白手套,幫皇帝斂財,幫皇帝統御群臣,治理那些違逆皇帝的人。他們也是互相包庇,搜刮民脂民膏的利益共同體。

海瑞知道嚴嵩的角色,從一開始,他也沒有將嚴黨作為對手,對扳倒嚴黨也沒有什麼興趣,他感興趣的是如何改變朝廷的環境,把滋養嚴黨的土壤破壞掉。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嚴嵩在憋大招


扳倒了嚴黨,只不過是順手而為的事,海瑞的最終目的,海瑞想做的,是喚醒皇帝本人,於是,他直接上書刺痛了皇帝本人。

·遠程交鋒,斬斷嚴黨根系

嚴嵩與海瑞沒有直接的交鋒,但嚴黨的致命打擊,每一次都有海瑞的身影。海瑞像是一個小小的秤砣,在清流們的超長槓桿加持下,這隻小秤砣撬動了嚴黨的根基,斬斷了嚴黨的東南派系。

浙江改稻為桑,海瑞一步步將嚴世蕃門下的鄭泌昌、何茂才逼上絕路,二人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自己會被一個小小的縣令所絆倒。嚴黨用對待清流的方式,對付海瑞,失敗了。直接將自己放在了被動局面中。

時也命也,在朝廷那麼多耳目盯著浙江的情況下,海瑞的一舉一動都被無限放大,傳進了皇帝、裕王的耳目中。

在清流與海瑞的合力下,浙江的嚴黨派系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嚴黨自此失去了東南支柱,地位開始不保。對於嚴黨來說,海瑞像是一把無情的鐮刀,迅速的將嚴黨的腐爛根系斬斷。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嚴黨作為皇帝的附庸,海瑞是如何一邊得罪皇帝,一邊收割嚴黨的?

首先,

嚴黨一派毀堤淹田,喪盡天良在先;這一點皇帝是知道的,理虧在先。

第二,海瑞是一位凡事揪住一個“理”字不放的人,自身也沒有小辮子,故而可以一往無前的衝鋒;即便皇帝有什麼不滿,也無法明面上說什麼!

第三,嚴黨已經無法解決朝廷的財政危機,嘉靖皇帝也有意斷臂療傷,改革財政。畢竟,大明王朝有錢了,他的皇帝才做的舒服。

總的來說,海瑞在嚴黨最無力的時候,迅速衝出來斬斷其東南派系,直接加速了嚴黨在廟堂之上的垮臺。相比於之前倒嚴的前輩,海瑞是一個幸運兒。


尾聲

在派系打壓、皇權質疑、海瑞突襲三個維度的打擊下,嚴黨轟然倒塌。可這一切結束了嗎?

紫禁城外仍有餓死的百姓,清流們掌權,卻也無法改變財政困局。皇帝公器私用的毛病亦沒有得到遏制;一切彷彿照舊一般。扳倒嚴黨的意義在哪裡?

《大明1566》:從派系爭鬥、皇權質疑、改革三個維度解析嚴黨之死

海瑞再一次陷入沉思,嚴黨只不過是表面的毒瘤,而大明王朝的軀體內,還有更嚴重病根;於是,他送走家人,訣別朋友,備上一口棺材,毅然決然的走向廟堂高處。一代名臣海剛峰就此向大明朝的種種積弊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