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投資,錯了就沒有回頭路了,慎重


上知天文不夠,下知地理不足;觀A股水平有限,算一卦權當休閒。各位看官,歡迎你們來到無聲的卦館,今日開卦。


在過去的一年裡,我在頭條建立了《寬基的定投之路》圈子,目前有430餘名基金投資愛好者在一起學習交流並實踐定投之路,在這裡,我不僅分享投資思路,還及時的交流和溝通定投的信息,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獲得全五星好評,組合悄悄盈2019收益率38%。歡迎志同道合者加入,一起學習實踐指數基金的定投慢慢變富之路。


第二,定投比梭哈強。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我的答案只有一個,如果我們能知道絕對底部,當然梭哈嘍,但是你能知道嗎?顯然不能,所以,逐筆定投,把握底部區域是最好的策略。這就像十年十倍的口號一樣,如果真的能實現十年十倍,我貸款都願意幹,然後我把錢給你,你幫我實現十年十倍,最後我拿出其中的一倍給你,我只要九倍,說話算數,你們誰能做到?我們籤合同。

第三,在人跡罕至時投資。投資也是逆人性的,2018年下半年的股市低潮後,參與資本市場的人,到目前為止,大部分都應該是賺錢的;而2015年那個人聲鼎沸的時刻,大部分人應該是虧錢的。2020年3月份的當下,應該說還處在牛市的初級階段,機會大過風險,但是如果任由科技瘋牛發展,後面多半人聲鼎沸,立馬完蛋,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要認識到風險都是漲出來的。

第四,長投投資比短線波段強。不管是場內投資還是場外指數基金投資,長期投資絕大部分情況下都比短線波段最終收益要高,道理很簡單,一方面是短線波段的容錯率很低,做對十次,做錯一次就有可能把賠的七七八八,而長期投資,尤其是指數基金定投,我們朝著一個方向堅定不移的做好低位潛伏投資,即便是階段性的買高了,都可以確認最終的盈利,區別是賺多賺少而已。

第五,萬物皆週期,低估永不敗。一定要深刻理解週期的意義,本質上價值投資等同於週期投資;對於永續經營的企業,比如銀行、保險、券商,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當連續下跌5、6年,各種各樣的利空都體現在股價上的時候,那麼他們可能很快迎來週期性翻轉,稍微有基本面的改善就會增加業績,提升估值。同理,經過了20年黃金期的房地產,從2019年開始步入調整後,除了龍頭個股外,整個行情註定走的是下坡路,什麼時候出清,不知道。對於低估怎麼理解呢?銀行、券商、保險這種屬於絕對低估,最好把我,但彈性不足;科技和醫藥,這種屬於大週期初級階段,對於未來市場蓬勃發展,是相對低估的,他的特點是確定性不夠,空間來補,只要確保買入的時候不要貴的離譜就好。

第六、投資服從於生活。除了券商、基金和職業投資人,這些以投資為事業的人之外,大家要搞清楚,你投資不是主業甚至連副業也不能算,這應該是大家理財的手段,一種理財的方式而已。既然不是主業,你憑什麼指望可以通過投資實現財務自由?天上掉餡餅嗎?我沒聽說過誰靠副業發家致富的,只聽說過有人拼命努力後實現逆襲的。既然是服務生活的理財手段,找到靠譜的人或者穩妥的理財手段就是最理智的選擇,所以我一直說,絕大部分人應該選擇指數基金,因為這種投資方式最不用操心,可以最確定性的賺錢,並給你帶來生活的愉悅。

第七,關於最近的市場。我還是堅持我週末市場策略的判斷《又到了打呆仗的時候了》的基本判斷,這裡會反反覆覆的橫盤震盪,就像搓衣板一樣,當你覺得搖搖欲墜的時候,管理層可能拉一把,當你覺得市場要走牛的時候,咵一聲,掉地板上了。所以這個地方不要總琢磨做波段了,控制好倉位,逢低吸納就好了。從風險和機會上看,風險來自於科技的高估,機會來自於低估值的基建、港股、銀行、證券,還有消費,目前正在籌備發行的消費類基金不少,各位可以看看有沒有哪些消費類龍頭比較低估,可以從短中期的角度配置一部分了。方向上,如果是基於避險考慮,毫無疑問降低倉位是最好;我本人是保持了7成以上持倉的,那我現在持有的主要是基建、券商和消費,但是我前天科技大跌的時候已經開始往科技搬家了,後面科技如果繼續大跌,我就繼續搬家,計算機、新能車、科創板是主要方向,因為整個社會經濟太需要一場產業革命升級了,經過充分的洗禮後,我認為最終這一輪牛市還是會圍繞科技產業革命,包括醫療展開。

哈妮克孜,我們去喝茶,看大盤這段時間怎麼上蹦下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