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萬年前,人類和動物簽訂了一個契約

幾萬年前,人類和動物簽訂了一個契約,在談判桌上,人們看著那些蹲在地上的動物,眼神微妙而又複雜;而動物看向人類的目光,那麼單純,又那麼原始,只是在向人乞求食物。

於是,人類向動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的場所,而動物,就此奉獻了自己的全部。

……

……

今天,在城市中,很多生物已經沒有了蹤跡。在餘下不多的生物當中,螞蟻,蟑螂,蚊子等等生命力與繁殖力極強的昆蟲生存了下來。如果體型再大一些,鳥類因為佔據了天空,沒有過多的搶佔人類的生存空間,而得以倖免。體型較大的生物大多都已經在城市滅絕,不過也有特殊的例外,比如說貓和狗。他們因為成為了人們的寵物,能夠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因此獲得了人類最大的寬容,在被給予食物的同時,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尊重。

幾萬年前,人類和動物簽訂了一個契約

就算是流浪貓,流浪狗,也時常得到路人的施捨,不過,我想,其他的生物就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了。

比如豬、牛、羊

他們常常生活在農村和鄉鎮,同類之間一起擠在狹小的空間中,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就連交配也要由人來支配,最後帶著一身的肉,回饋給那些飼養他們的主人:

人類

與人類簽訂這樣的契約,他們後悔嗎?

不,他們不後悔。

如果不是這樣的契約,他們永遠也無法擺脫自然界的弱肉強食,永遠無法極力擴張自己的種群,永遠無法衣食無憂地享受這樣有安全感的生活。

因為這樣的契約,它們的數量急劇增長,到了今天,已經有幾十億甚至幾百億,這種擴張可以說,是動物界有史以來最成功,也是最驚人的案例。

恐龍活了一億多年,還不是莫名其妙地滅亡了?況且它們始終在物競天擇的法則下掙扎著,而這些動物因為有了人類的庇護,而擁有了無限的可能性。

什麼?你說它們只是被奴役的,毫無尊嚴的,人類口中的食物?

不不不,這所謂的“奴役”與“尊嚴”,不過只是人類臆想出來的概念罷了,對於動物來說最重要的是什麼?是生存,是繁衍,而且從始至終,都是這樣,除此之外不會有任何的東西。

雖然他們的個體在我們人類手上會遭罪,會不自由,會在死前遭受很大的痛苦,但是對於種群的繁衍,這又算什麼呢?而且相比在自然界覓食,在人類手下反而更加安全。

與其說是人類把它們當做了食物,倒不如說是他們利用了人類,達成了種群擴張與繁衍的目的,現在它們的數量甚至還多過於人類,我們為什麼要去想是我們在主宰動物,剝削動物呢?

要知道,在我們馴化它們的同時,他們也正在影響我們,這就是所謂的協同進化。它們的行為習慣會迫使我們這些人做出改變,會去放牧,會去種草,會趨於適應他們的生活習慣,既然我們選擇把食物養大,那麼我們就必須適應食物的生活習慣,最終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被它們同化。

今天我們身上的營養來源,在多大程度上有這些動物的參與?它們已經成為了人類的一部分,它們影響了我們,甚至是影響了整個人類文明,這正是大自然合作與雙贏的極致體現,為什麼要說是對動物的剝削,要用所謂的道德去束縛人們對肉食的需求呢?

一位肉食者,對著鏡頭如是說道

此時,底下迎來陣陣掌聲,叫好聲此起彼伏。

我驚異於這位先生清醒的頭腦和明晰的思維,覺得他說得確實有道理。想來當初簽訂的契約,對於人類和動物來說,都是巨大的福音。

於是我將鏡頭轉向那些蹲在地上的動物,親切地向它們詢問:

簽訂這個契約,你們是否覺得很幸運呢?

它們,給我的回應是:

沉默

沉默

許久的沉默

只是沉默

我看到,它們看向我的目光,還依舊那麼單純,那麼原始,就像他們幾萬年前的祖先一樣,只是在向人乞求

所謂的食物。

END

……

……

附錄/正文(看你們怎麼理解)

正所謂

肉食者鄙,不能遠謀

在今天,純素食主義者會懷著強烈的道德優越感,去譴責批判那些肉食者,並試圖對他們進行說教、勸說,以改正食肉這種“殘忍”“落後”的習俗。

在今天,科學研究也確實表明,哺乳動物在情緒感知上,與人類並沒有很大的區別,他們會有快樂,也會有痛苦,就像智商只有幾歲的嬰兒,按照自己特有的基因程序,進行行為。

所以,每屠殺一個哺乳動物,可以類比為殺害一個不會長大的人類嬰兒。

幾萬年前,人類和動物簽訂了一個契約

於是,問題的核心就來了:

人類飼養動物,就等於是創造了他們,這種創造表明了人類造物主的身份,造物主對造物的控制和利用,是具有因果上的合理性的。

因為,當人們不會從造物中獲得益處,那麼造物就不會被創造,也就不存在。

這就意味著,如果人們都遵從純素食主義者的教誨,不去食用肉類,那麼畜牧業就會消亡,那些成百上千上億上百億的家畜也就會消失。

幾萬年前,人類和動物簽訂了一個契約

對於動物來說,避免遭受奴役遭受痛苦,和使自己存在下去,哪一個更重要,更有意義呢?

這,是一個問題。

而且相比於接受大自然殘酷的生存競爭,被人類圈養,哪一個痛苦程度更大,確實不好說。

所以,對於素食主義者的道德訴求,這並不是一種清楚確定的對錯關係,而是一種錯綜複雜的倫理問題。

對於人類社會,動物確實已經融入其中,其中有的甚至變成了文化風俗和民族特點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聯合國列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而我們的畜牧業也早已經積重難返,大量的從業人員陷於其中,大量的肉食習慣難以改變,甚至可以說吃肉已經是人之為人的特性。

幾萬年前,人類和動物簽訂了一個契約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素食主義者只是一小部分群體,大部分人並不拒絕吃肉。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素食主義者人數的增長是很快的。

基於道德的議題,或許這個群體並不能把握義理的制高點,但是,基於同樣嚴峻的健康議題、環保議題,素食主義者的訴求具有了更多的合理性。

減少對肉類的食用,而不是杜絕對肉類的食用,這很可能是未來的趨勢。

當人類的同情心、同理心能夠由人延伸到動物,由動物延伸到世界萬物,他們或許能夠更加清楚地明白造物與造物者之間的關係,進而明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明白個人與個人的關係

當然,還有人類與上帝的關係。

我相信,未來會出現一次變革,或許它只是一次改良,或許它將是一場革命,但無論如何,這次變革將觸碰到人類社會的本質,最終引發人類的深思。

幾萬年前,人類和動物簽訂了一個契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