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國家有野化的家馬群自然生存?不是指普氏野馬哦?

第九區春蟲蟲


美洲地區就有許多野馬生存,這些野馬都不是純粹的野生馬。因為美洲地區的馬在更新世時候已經滅絕了,因此現在看到的馬都是16-17世紀大航海時代的歐洲殖民者帶過去的。

當時由於殖民者需要開墾荒地、探險以及符合印第安人,因此需要大量的馬,因此馬也被大量引進。這就是美洲養馬的開始。隨著西進運動的推進,白人找到了合適的牧場,因此也需要騎馬放牧。所以除了放牛牧羊外,馬也是作為重要的工具被大量飼養。

隨後一些被散養的家馬逃出去,在野外適應下來並形成固定的野外種群,甚至開始氾濫讓美國人感到頭疼。這就是北美的野馬,就是野化家馬。






小無語妹妹


野化家馬很多國家都有,最多地方的是北美洲和澳大利亞。

馬是人類最重要的家畜,既可用於生產,又可用於戰爭,可以說,如果人類沒有馴化馬,文明的發展將會變得非常緩慢。馬約在6000年前於亞歐草原被馴化,最早馴化馬的遺址在烏克蘭被發現。後來馬擴散到了全球各地,在現代交通工具誕生之前,人類離不開馬。

聯合國糧農組織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馬存欄量為6607.64萬匹,美國最多,超過1000萬匹,墨西哥第二,有638萬匹。中國第三,有551萬匹。

馬雖然是家畜,但性格在食草動物當中算是非常暴躁的,有很多馬逃到野外,成了野化家馬,和流浪貓、流浪狗一樣,野化家馬在很多國家都有。

不過馬畢竟是大型動物,需要寬闊的草地,所以面積夠大和有草原環境的國家通常都有野化家馬,比如中國、俄羅斯、中亞各國、蒙古、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
▲俄羅斯克拉斯諾謝科沃草原上的野化家馬

▲河北邢臺的野化家馬

在兩個地方野化家馬最多,一個是北美洲,另一個是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與其它大陸隔絕了近億年,本土物種都是些古老的物種,北美大陸在冰期結束之後物種凋零。但在近代,歐洲人登上了美洲和澳大利亞,他們稱這裡為新大陸,相應的,亞歐非就被稱為舊大陸。歐洲移民帶來了很多家畜,家畜有的逃出野外,迅速野化,並呈氾濫之勢。馬科動物起源於約5700萬年前的北美大陸,而後向亞歐大陸擴散,但北美大陸的原生馬科動物早在更新世就已經滅絕。在16-17世紀西班牙探險者將馬帶到北美洲作為畜力,馬科動物在美洲消失一萬之後得以重返故土。

這些馬進入美洲大陸後脫離人類控制,數量暴漲,最多時達到了700萬匹,在18世紀末就擴散到了加拿大。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也開始利用這些野化家馬,比如黑腳族、夏安族、科曼奇族和蘇族都成了“馬背上的民族”,他們騎馬獵殺北美野牛,也組成騎兵與歐洲移民對抗,儼然是“美洲的匈奴”。▲澳大利亞修斯科國家公園裡的野化家馬

1788年第一批馬被帶入澳大利亞,之後不到一百年就形成了野化種群,在昆士蘭和北領地最為密集。但澳大利亞的熱帶草原讓野化家馬有些不適應,有時候遇到極端高溫天氣野化家馬會成批死亡,澳大利亞有些環保組織呼籲保護野化家馬。

野化家馬雖然和野馬的生活習性基本一樣,但還保留著家馬的外觀。


百科千尋君


呼倫貝爾的韃子馬就是半野生狀態的,放養到出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