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場有座關帝廟

廣州日報 何任遠


西場有座關帝廟

石井河與增埗河交匯處的工業遺址


在昔日西關繼續往西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地貌:石井河從北往南,與增埗河聯通,增埗河從東往西,最終通向珠江。在昔日依賴水運的年代,這片比西關還要西、被老廣州人統稱為西郊的土地,也就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廣東最早的工業區。自洋務運動以來,廣東第一家火力發電廠、第一家自來水廠、第一家水泥廠、第一家飲料廠都落戶於此,一座座煙囪拔地而起。從南岸一直到源溪、西場、西村、增埗,在二十世紀這裡曾經是一片又一片的工廠,增埗河上的原料運輸船絡繹不絕,農田和廠房相隔而立。

  如今,西郊地帶的工廠逐漸退卻,新的居民樓和大型樓盤慢慢進駐,那些以“村”為建制生活的人早已經融入了城市。然而,對於這裡的眾多老人來說,傳承這條村的文化卻依然是鮮活的事情,這條村隱藏的寶藏,只有認識這條村的人才知道。


西場有座關帝廟

西場村村慶


  西場村有一條歷史已經長達數百年的坤甸木棍。在嶺南水鄉,每逢村裡有舞獅和比武活動,村裡就會組織男丁拿著木棍圍著表演者,把圍觀群眾和表演者相隔開。坤甸木棍本身也可以成為一種武器,成為村民維持治安秩序的工具。村裡年事最高的“五叔”是這支古老坤甸木棍最有資格的主人,每逢高興的時候,都要在村裡大街的空地上舞耍一下。

  除了坤甸木棍之外,村裡關帝廟的一把關刀也是村民非常珍視的寶物。不過,歲月輪轉,原來的那把關刀已經因為歷史原因丟失了。在數十年光陰裡,關帝廟的關刀成為了西場村民心中一件一直要尋回的寶物。2011年,廣州的一個志願者組織一群藝術家,重新為西場村打造了一把重達42公斤的巨大關刀。2011年關刀入村的時候,村民特意派來多頭醒獅,從村口一直迎接寶物進入村的中央。


西場有座關帝廟

西場關刀


西場有座關帝廟

關帝誕期間生火煮飯


西場有座關帝廟

西場村慶


  村民們多年盼來了關刀,而這裡濃厚的“忠義仁勇”關帝文化也成為了西場村村民立足於眾多城中村的一面旗幟。據說,在整個廣州老城區,只有西場才保留了這樣一座關帝廟。關帝文化的傳統也體現在村民們對武術的熱愛上。在往日,村落之間的水資源緊缺,交通條件非常貧乏,因此村落之間的“武鬥”風氣非常盛行。


西場有座關帝廟

關公廟內


西場有座關帝廟

打鼓的五叔


西場有座關帝廟

西場鞋城門前的武術表演


然而,在今時今日,村落的武術傳統成為了一種強身健體的健身悠閒方式,老人與小孩之間通過武術的教育和交流,紐帶得以維繫。農曆五月十三的“關帝誕”,除了傳統的舞獅之外,西場村肯定會組織一個“開盤”:村裡愛好武術之人用和平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武藝拳術,相互切磋武術心得。

  開盤不僅是村民們自己展示武術心得的平臺,更加歡迎其他兄弟村落的武藝高手同臺展示。從白雲區鴉崗、三元里和王聖堂,一直到荔灣交界的增埗和南岸,都會有愛好武術的同好加入切磋。一個“開盤”的標準流程是:本村小孩子開場表演拳術,成人開始上場展示武藝,各村和本村的村民交替上臺展示,在高潮部分施展出棍棒刀劍等武器,到最後則由五叔等老人打鼓,表演一段精彩的醒獅。


西場有座關帝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