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比技術更重要


第一次聽到這個觀點,是採訪我國著名心血管外科王專家,這個專家,做手術,一天能十幾個小時不下手術檯;打開一本書,不看完不休息。他在心血管外科領域,全國綜合實力排名前三。

他曾問我,你知道航空界的海恩法則嗎?它同樣適用醫療行業。

我老實答道:不知道。

你作為一個文科生,應該知道啊!

臉紅加點頭。

下來趕緊查海恩法則,“海恩法則”源於航空界,強調兩點:一是事故的發生是量的積累和結果;二是再好的技術、再完美的規章制度,在實際操作層面,也無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質和責任心。看似一個偶然的事故,實際上是有其必然性的。

王專家說,他曾眼見一個年輕醫生的“從醫沉浮路”,這位年輕醫生畢業於某著名院校,手術技術不錯,可術前術後總是不夠謹慎嚴密,經常出醫療事故,導致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同時他還有其他不良行為,換了多家醫院,最後沒有一家醫院敢留他。

技術好,責任心不強,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的。

河南結核界一位知名專家舉過一個例子。

一個結核病患者,正在進行治療,你查房時,他告訴你,這幾天胃口不好。

這時你應該做什麼呢,應該做肝功能檢查。你每天查房幹嘛呢?查房就是問吃喝拉撒,問這些都是有目的的。結核藥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肝損傷,其外在表現就是胃口不開。

有的大夫恰恰沒注意到,說晚幾天再查吧,可能這麼一拖延,後果就無法挽回了,每年都有因肝損傷導致死亡的病例。

大夫的責任心盡到了,可以最大幅度減少悲劇的發生。等到問題出來了,才想起來,喲,那時候沒注意這個問題。


技術可以彌補,因為有上級大夫,有全科討論,但責任心盡不到,你不容易發現問題,也就不會請示上級大夫。

從這個意義上,他說:“責任心比技術更重要,技術可以彌補,責任心無法彌補。”


一位結核科的邢專家也很同意責任心大於技術的觀點。

他曾遇到過這樣一個病例,一位55歲的男性,咳嗽並痰中帶血,鄉醫院檢查其肺上後壁有空洞,加之患者有長期吸菸史,上級醫院及省級某大醫院認定是——肺癌,已經縱膈淋巴結轉移,沒有更好的辦法,只能絕望回家。

親友抱著一線希望到處打聽,最後找到當時還是年輕大夫的他,“我一看病人低熱,用氣管鏡排除他不是腫瘤,而是結核。”現在老人70歲了,身體挺硬朗,每年都會給他打電話問候。

他說,“醫生既要見多識廣,全面瞭解病史,也要有不懼權威的思維習慣。”

責任心還是,即使面對大專家的診斷結果,年輕大夫思想也不要懶惰,獨立思考,大膽得出自己的結論。

採訪一位呼吸科於專家時,他說,2003年,SARS在全國蔓延,已到了人人自危的地步。於專家作為鄭州市專家組組長、河南省專家組副組長和鍾南山教授一樣,無法顧及個人安危,為控制當地疫情四處奔忙。

“我們三四個月不能回家,穿著防護服,一天出車七八趟,去鞏義、新密、新鄭,鄭州市區等地面對面問診疑似患者。那時已有醫生護士感染病毒死亡的病例,有的則留下了股骨頭壞死的後遺症。”

不害怕是假的,他說,但責任壓在你身上,必須往前衝!每個病人是否確診為SRAS,衛生部有一個大致的標準,但最終由專家組確定,而他是最終拍板的那個人。沒有強烈的責任心,是很難完成這個任務的。

2009年,甲型H1N1流感(禽流感)全國肆虐,這是一種呼吸系統的傳染病。於專家再次被任命為鄭州市專家組組長,他帶領團隊救治的病人有100多例,僅有一例死亡,在當時,是全國死亡率最低的。

責任心有時還意味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追求。那張紅遍網絡的照片“最美的逆行”,實際上體現的就是責任心。


很巧合的是,就我的採訪經驗來說,強調責任心比技術更重要的,都是業界全國或全省知名的大專家。 越是醫學大家,越是強調責任心比技術更重要 。


我體會,原因有三:

一是大專家精力有限,做完核心手術步驟和治療後,其他則交由下級大夫照看,如果下級大夫責任心不夠,有問題不能及時發現,縱有萬千技術,錯過時機,也無力迴天;

二是人生的閱歷讓他們深知:他們之所以能夠成為大專家,責任心是不可或缺的。

王專家認為,責任心這種人文素質的培養應該從娃娃抓起,養成踏踏實實的人生態度。“當一名醫生,好好治癒一個患者;當一個老師,教出優秀的學生;當一個媽媽,養育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當一個畫家,畫一幅自己滿意的作品。”


責任心好似大地,技術是從大地生髮的一顆種子,受其滋養,才能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總結:

為什麼責任心比技術更重要?

1、技術好,責任心不強,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的。

2、技術可以彌補,責任心無法彌補。

3、即使面對大專家的診斷結果,年輕大夫思想也不要懶惰,獨立思考,大膽得出自己的結論。

4、責任心有時還意味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和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