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清單人生》為瑞典作家雷德里克. 巴克曼

“暖心三部曲”的第三彈,講述了從沒走出過家門的布里特-瑪麗,在遭遇命運背叛後第一次離開家尋找自己的人生,該部作品還是巴克曼一以貫之的風格——風趣又催淚。處女座為《一個叫哈維的難人決定去死》在全球創下驚人銷量記錄,已被翻譯超44種語言,緊接著《外婆的道歉信》再掀閱讀狂潮。


《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清單人生》的主人公佈麗特-瑪麗每天都將自己要做的事記錄在清單裡,以保證萬無一失,她習慣了每天6點早餐、18點晚餐、24點準時上床睡覺、飯桌上永遠要按叉子、刀子、勺子的順序擺放,廚房整理得井井有條、天黑從不出門,否則就是“缺乏教養”。她的丈夫是一名企業家,而她已經63歲了,所有的一切在她有條不紊的打理下,萬無一失。直至丈夫的出軌,打破了這毫無波瀾的生活,即便丈夫從未誇獎過她,甚至諷刺和挖苦她,她都雷打不動地在自己的地盤---廚房忙碌著,這個打擊將她的生活打亂,無奈之下,她離開了自己熟悉的地方,找到了一份看管廢棄娛樂中心的工作,來到了小鎮博格。

而她的人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為老鼠準備士力架、給孩子們當教練、清洗髒髒的球衣、修理頭髮……讓她從一層不變的清單生活裡抽離,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的新鮮事發生,她並未感到焦慮和慌亂,而是在參與中逐漸成長。

選擇一種生活跟買鞋不一樣,甚至跟你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關係也不大。過日子的意義在於抱團,和另一個人身上的你自己抱團,還需要回憶、牆壁、碗櫥、餐具抽屜等等來幫助你知道各種東西都放在哪裡。瑪麗清楚的知道這一切,知道自己過的是一種流水線上的生活,這發生的一切給了她重新思考的機會,讓她懷有新的選擇和期待。

熟悉的城市、駕輕就熟的工作、相處融洽的同事、不會迷路的乘車路線、一切我們熟悉的及熟悉我們的事物,這花費心力得到的一切……若某天事與願違,是否會有勇氣割捨重新來過呢?今天我將從瑪麗的離家出走及尋找自我的成長曆程中,逐一解析她關於愛情、自我實現和女性意識的覺醒中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意義。

《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01 愛情=物質?在60歲的年紀遇到了真愛,重新開始會不會太晚?

1.物質的誘惑VS意識覺醒的呼喚,唯有精神才是永恆

在布里特-瑪麗和老鼠的對話中(實際就是過去的自己和覺醒後的自己對話),她心裡的那個小人不斷地反駁自己,讓自己無言以對,她的意識在慢慢的覺醒,家庭主婦的身份讓她一直忽略自己的感受,一年變成了幾年,幾年變成了一輩子。直到某天早上醒來,才忽而覺知,光陰虛擲,來日無多。

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這需要勇氣,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承擔後果。瑪麗的丈夫提供給他舒適的房屋、豐厚的物質條件,若她不離家出走,餘生便是安安穩穩、享受一切優質的物品。但她卻在63歲的這個年紀,選擇了另一種人生。也許有很多人不理解,女主人公一大把年紀還放棄優越的一切,在一個破敗的小鎮做管理員,但事實是她在博格這座小鎮獲得了認可、關愛和尊重,

到了這把年紀,人生的所有疑惑幾乎可以全部濃縮成一個問題,應該如何生活?

她在自我辯護中說道:

“愛情不一定意味著煙花和交響樂。如果你認為就應該是煙花和交響樂,當然也沒有錯,但對另一些人來說,愛情還可使是別的東西,理智的東西!”

容忍丈夫對自己的背叛,壓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拋開精神層面的東西,裝聾作啞地繼續和他生活,就按每天列好的清單那樣,辦好清單上的事項就大功告成。可瑪麗是一個懷有執念的人,這種執念可以讓她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不出意外地過著自己的清單人生,也可以讓她在接下來的歲月中,瀟灑走一回。

《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2.耳順之年,開啟新的生活會不會太晚,答案是No

面對斯文的表白,他的一片心意,瑪麗剛開始覺得了解一個人需要時間,而且她並沒有做好了解其他人的準備,還是先學會自重比較好。因為她從來不曾把自己的內心感覺放在第一位,所以才會覺得在自己60歲的年紀,開始一段新的戀情,開始一段新的生活已然太晚。

毫無疑問,這個動搖他的男人,無疑是最尊重,最體貼她的人。對於出軌丈夫的回心轉意,她剛開始還是會心動,但與丈夫的交流中,她每次都會失望,因為他只會談論自己的生意,從來沒有停下來了解瑪麗真正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就像過去的那樣,瑪麗想出去工作時,肯特就會找理由讓她留在家做各種家務,照顧家裡的每個人。餘生,你也要繼續照顧我。

而對於商人的這種屬性,潯陽江頭的那位江州司馬早就說出了答案: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樑買茶去。去來江口守空船,繞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

《愛的藝術》中也說道:

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的情緒。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重商主義”的人也準備給,但一定要通過交換,只“給”而沒有“得”對他來說就是欺騙。

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肯特給瑪麗的愛太過幼稚,他太習慣被“伺候”著了,在肯特的認知中,自己讓妻子豐衣足食,不愁吃穿,妻子就應該在家無條件照顧自己和孩子,甚至自己生意場的朋友。長年累月地在那幾平的廚房摸索,這樣的日子讓瑪麗壓抑,她如行屍走肉般對生活不抱有任何幻想,就如一臺機器。

相反,斯文就會傾聽瑪麗內心的聲音,給她最大的支持和理解,以創造性的方式對她給予的理解,“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才能體驗給的人的力量、 “富裕”和 “活力”,生命力的昇華才能使瑪麗充滿了歡樂。

《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02.自我實現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忽視心裡的那個聲音

按照人們的慣性思維,再怎麼不滿和失望,與丈夫在一起那麼多年,應該破鏡重圓才對,畢竟,和丈夫生活的幾十年裡,生活毫無偏差,除了他的一次出軌。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女主人公處於渴求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階段,一輩子為丈夫洗衣做飯,操持家務卻沒能得到丈夫的誇獎,反而換來挖苦,這讓她產生了極大的心理落差。在博格的那段日子,對她本身人格的塑造和自身成長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一輩子為這個家犧牲,何時才能做自己,而真正女性意識的覺醒是那一場足球賽。博格小鎮的孩子唯一熱愛的運動---足球,孩子們明知道自己會輸,而且還是以零分結束的那種慘烈,但在賽場上,他們卻拼盡全力,展開了一場殊死搏鬥,不惜被撞得鼻青臉腫、斷手斷腳也要進一個球,為了那一分,那從未得過的一分。在激動人心的吶喊聲中,瑪麗壓在心底的那個聲音也在響起,聲音越來愈大,直到自己再也無法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在這一場長久的內心較量中,社會化自我與本真的自我的較量終於有了答案。

要麼乖乖回到原地,回到正常的生活中?

要麼開始一段新的戀情,敲響斯文的門,走進那個一直在門後守護著她的人?

要麼開著車,用著孩子們買的汽油,開始一趟巴黎之旅?

而怎樣做對一個人最好:成為趕跳的人,還是不敢跳的人?當一個真正老去,靈魂中還剩下多少自我改變的空間,還會遇到什麼樣的人,他們會怎麼看待自己?

博格里那可愛的他們給了瑪麗最好的答案,也正是她內心的答案。


《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正如54歲的張曼玉玩音樂搞搖滾,人們對她的印象都停留在影片那一個個深入人心的角色中,所以有些人不看好她玩搖滾這個事,搞不懂她已經在影視方面非常出彩了,為何還在這個年齡進軍音樂領域,不能在自己駕輕就熟的領域繼續發光發熱嗎?何必瞎折騰呢?可玩音樂搞搖滾一直都是她喜歡做的事,即便起步較晚,沒有取得不俗的成績,可這就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啊!所以她冒著被別人詬病的風險,也要嘗試一番!

50歲的年紀、60歲的年紀,70歲的年紀,年紀越大,才越知道如何活才對。活了大半輩子,終於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想做什麼,就該義無反顧地去完成,完成個人自我實現的需求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尊重。


《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03 女性的獨立意識,在不斷的抗爭中進化著


隨著女性意識的覺醒,她們越來越需要形象的自由及心靈和獨立的人格精神,在過去,女性經常因被動的經濟地位而被男性剝奪人格上的獨立,所以,只有經濟上不依附男人,女人才會享有真實而純粹的自由。

一個淺薄的女人,可能永遠也無法獲得真正的自由,因為她們容易被男人的經濟實力吸引,而不會進行深入思考,探究自己的內心世界。瑪麗離開肯特,來到小鎮博格,才開啟了一場真正的內心探險之旅,到了這把年紀,才知道如何活下去。

自身意識的狹隘和女性意識的缺失,會讓女性無法擺脫對婚姻和男人的依附,而本書最大的一個特色就是通過女主人公的視角,揭露了女性意識覺醒女性,探索自我的成長之路。

關於女性意識,伍爾夫曾對奧斯汀做過這樣一個評價:“她心滿意足,她不想改變,也不改動任何人的一根頭髮,或是移動世界上的一塊磚頭或一片草業。” 他道出了一個根深蒂固事實:過去的女性依附於男性,無法從家庭走向社會,實現個人價值。本書作者將瑪麗塑造成一個堅強獨立、溫暖並且關愛他人的女性形象,在自己的脫變之路上,拋開了丈夫那老舊的男權主義觀念,最難能可貴的是,在自己的耳順之年,拋開自己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做自己。

如今,現代女性的真實寫照就是難以平衡家庭和工作。一個家庭的完滿需要夫妻雙方的共同付出,若妻子辛苦工作一天回來,還要伺候打遊戲、刷抖音的丈夫和嗷嗷待哺的孩子,這無疑會給女性的身心健康帶來雙重打擊。

我想《都挺好》和《我的前半生》這兩部能夠大火,也拋不開這樣一個事實:劇中描述了兩位女主人公成為新時代的獨立女性的自我成長之路。

羅子君在自我、婚姻和愛情中面臨困境時,走向職場,積極擺脫自己是丈夫附屬品的標籤,女性意識的覺醒讓她更符合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

而蘇明玉雖然在經濟上不依附男人,卻無法擺脫原生家庭帶給她的傷痛,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獨立的女性不僅僅是有接受教育,獲得工作的機會,從而實現經濟獨立,更有思想的獨立和人格的獨立及精神的完滿。蘇明玉在照顧患有老年痴呆的蘇大強的過程中,逐漸地治癒了內心的傷痛,走出了原生家庭帶給自己的影響。

在男權主義的社會里,女性要自主地掌握主動權去探索和覺知。英國著名演員艾瑪.沃特森在聯合國關於女權主義的演講中就呼籲:

女性和男性應該獲得一樣的報酬,女性可以為自己的身體做決定,應該和男性獲得相同的尊重。如果你懷有平等的信念,那你就可能是我之前提過的那些“無心插柳”的女權主義者。如果是這樣,我會為你鼓掌。我們仍在為男女平等而奮鬥,我誠邀你們,我不挺身,更待何人,此時無為,更待何時。

結語:人生中,不管自己處於無比熟悉的生活還是領域,不管處於哪個年齡段,如果敢於拋棄成見,捨棄自己無比熟悉的東西,跟隨內心,從頭開始,這需要勇氣,也值得鼓勵。


《清單人生》:人生有一種艱難|是捨棄無比熟悉的生活,重新開始

白羊座神經質一枚,熱愛瑜伽和登山、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渴望用文字和運動治癒內心,如果你喜歡我,請關注我吧!

#情感寫作小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