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能見度》第十期|史文軍:“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產業能見度》第十期

▎《“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嘉賓

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巡視員

中國產業升級網高級研究員史文軍

▎出品:中國產業升級網


突如其來的疫情為2020年的產業招商帶來諸多的不確定性。與產業招商不同,產業鏈招商強調企業的關聯性,要求抓住某個主導產業,拉進與之配套的關聯企業,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條關係,捆綁發展,倍增效應。


疫情過後,如何創新產業鏈招商方式、提升招商效果?產業鏈招商又該如何“四兩撥千金”?招商人員要怎樣應對新局面、新挑戰?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產業升級網產業導師史文軍以《“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為題在中國產業升級網《產業能見度》第十期進行分享,該內容也是中國產業升級網特別策劃欄目《招商大咖談》直播課程第一講。


《招商大咖談》下期預告:

時間:3月11日 15:00-16:00

主題:《疫情形勢下招商人員準備與培訓》

講師介紹:中國產業升級網執行合夥人;上海市經信委產業促進中心研究院特聘專家;原上海紫竹高新區招商中心招商總監;資深招商高級專家、高級招商培訓師徐文元。

課程報名方式:搜索添加“zhongchanjun”客服微信,獲取課程詳情。

《產業能見度》第十期|史文軍:“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後疫情”時期產業的新變化


《產業能見度》第十期|史文軍:“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當前,新冠病毒正蔓延全球,中國抗擊疫情進入關鍵的相持階段,經濟活動忽然按下“暫停鍵”,現在要重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我們堅信最後一定取得徹底勝利。但中國經濟什麼時候進入“後疫情”時期呢?

那麼在抗擊疫情期間,以及“後疫情”時期,招商幹部需要思考哪些問題呢?疫情之後產業會有哪些變化?招商的策略該如何進行調整?招商人員該如何抓住當前機會提升自己能力?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期間以下幾個“不變”的因素:

一是從中央到地方密集出臺各種政策來抗擊疫情,恢復通行、復工復產,國家恢復商業的決心是不變的;

二是不少城市維持今年發展目標的信心是不變的;

三是疫情之後產業發展“先抑後楊”,各地招商引資、項目投資的幹勁是不變的;

四是傳統產業調整、新興產業佈局、新舊動能轉換的方向是不變的。

我認為疫情對行業有三波衝擊:第一波短期重創旅遊、航空、娛樂、餐飲、酒店等行業;第二波衝擊零售、批發、物流、房地產等行業;第三波影響製造業復產。

但是,“危”中有“機”。疫情也帶來市場需求,至少有10個以上行業會逆勢上揚。

一是無人經濟

有條件企業加速智能化改造。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無人生產線、無人店鋪應運而生,成為抗擊風險的能力體現;

二是醫療衛生行業更受青睞

涉及各類防護產品和企業、互聯網醫療平臺、醫藥電商oto等企業。

三是“新網紅經濟”

收費視頻、網絡遊戲等形成爆發潛力,在線教育平臺、線上辦公軟件將迎來爆發的春天。

四是大數據疫情前顯示

一、二線城市制造業迴流明顯,成都、深圳、杭州等19年工業用地成交大幅上升。疫情後招商將井噴發展,就看誰項目、政策足夠給力。

五是生命生物技術

疫情也暴露出醫療資源的不足,也發現生命生物技術市場需求巨大。推動原研藥加速、智慧醫療發展、高端生命生物技術創新。

總之挑戰來臨時,誰有準備誰就能大獲機會。

《產業能見度》第十期|史文軍:“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圖為原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產業升級網產業導師史文軍在中國產業升級網特別策劃欄目《招商大咖談》進行課程直播。

疫情期間,從經濟停擺到復工復產,人們的工作、生產、生活、服務、溝通方式都發生了質的變化。我們堅信,疫情終將煙消雲散,春暖花開之際,只會加速格局變化,產業鏈、價值鏈按內在規律運行,新興產業中的好企業、好項目將破土而出。

在招商引資方面,到底發生了哪些變化,讓我們進行深入分析:

變化一:哪裡越危險,哪裡越有機會。如2003年的“非典”時期,大家不敢出門,劉強東將實體店鋪搬到線上。可見,每次大波折,會倒下一批人,也會站起一批人。未來哪些線下業務可搬到線上運營值得我們思考;

變化二:內容獲客將取代傳統獲客。傳統獲客方式如線下門店+電話、分銷等已大不如前,建線上獲客平臺對企業尤其重要;

變化三:無人化生產和服務成新亮點。無人化生產和服務突破了時間、地理限制,大大拓展服務範圍,並能結合智能技術提升效率;

變化四:“線上辦公”成為習慣。各種線上辦公軟件加速普及,個體辦公傢俱也將會興盛起來。

如何把握產業鏈招商規律?

一個區域的產業招商思維需要與時俱進。

過去我們常說產業招商,現在則強調產業鏈招商。產業招商與產業鏈招商雖只是一字之差,但含意相差甚遠。一字之差讓產業招商在內容上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字之變體現了招商幹部思路、舉措的驟變。

過去的招商引資工作以找到好項目為目標,從而導致引進園區的企業五花八門,常出現一個園區融匯了汽車、輕工、食品加工等不同領域企業。近年來,由於市場不斷細分,園區也紛紛進行定位。這就使得園區在招商時方向更精準,開始注重產業鏈招商。

在展開招商工作前,我認為有幾個關係需要理清楚:

一把手招商與市場化招商的關係

這體現了招商過程中的“領導思路”。招商到底是聽市長的還是聽市場的?我認為,這兩個需要兼顧;

目標企業與上門企業的關係

有些地方的招商工作是靠招商人員尋覓挖掘,有些地方則是企業主動找上門,我認為,作為招商人員,要學會主動挖掘項目,招商不能靠等;

技術招商與慣性招商的關係

大多數招商人員會形成“招商不是項技術活,只要有人脈有關係,不需要深度技術支持”的想法,實際上,招商是個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作,必須對產業有系統的認識,對產業發展規律有深刻洞見;

自主招商與委託招商的關係

有了招商部門之後就無需委託招商呢?過去,許多市縣的招商部門,很少委託市場化、社會化的力量進行招商。在經濟密度較高的地區,招商工作大多需要依靠專業性的第三方機構展開。

在瞭解了以上幾個關係,我們再來分析,當前各地政府行之有效的招商打法。

第一種是營造招商氛圍

原來大多數縣市的一號文件是農業文件,現在很多縣市將一號文件變成招商文件,並將招商看成是一把手的工作,這些變化對招商人員而言是把雙刃劍。

第二種是學會因地制宜、揚長避短

中西部地區招商側重於抓項目,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招商,更側重於抓產業體系,特區招商更注重抓龍頭企業,這都體現了不同區域的不同打法。

第三種是拼政策

近年來,各地制定政策開始差別化,由系統的產業政策轉向具體的產業政策,從一項政策適用全部產業到每個產業有差別化的政策,都是在政策方面進行招商競爭的體現。

產業鏈招商如何做到“四兩撥千金”的效果?

產業鏈招商如何做到“四兩撥千金”的效果呢?也就是說,如何衡量產業鏈的招商優勢?

我們可以從四個維度進行分析:

一看招商效率

首先要明白自身的產業鏈雛形是否已形成,能不能運用產業鏈進行招商。而產業鏈的雛形形成與否關鍵看龍頭企業,看龍頭企業在該產業裡處於什麼地位。

什麼是龍頭企業?不外乎以下幾種,一是該行業的頭部企業,如要打造汽車產業鏈,沒有汽車整車企業是不行的;二是該產業鏈裡的集成企業,能夠把多種產業資源集成在一個產業體系裡;三是產業鏈裡的核心製造商、運行商、供應商。

二看產業環境

產業環境即園區內的產業生態打造。舉個例子,1999年,上海化工區在一片灘塗上開工建設,如今,變成了一個完備的化工園區。眾所周知,要建設成一個完備的化工產業園,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上海化工區的成功打造主要是形成了“五個一體化”,園區內所有的工藝都做到了自給自足。

三看區域發展

產業鏈產生的溢出效應可以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比如在產業鏈的打造過程中,會形成公共的技術、功能的需求、運營的平臺、科技人才要素的集聚,這些資源除了能夠在產業中體現,還可以產生溢出效應,吸引更多資本集聚。

四看土地資源

產業發達的城市土地資源相對緊缺,往往有嚴格的供地核準機制,倒逼園區和企業集約節約利用資源。

《產業能見度》第十期|史文軍:“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城市性格與產業鏈招商有著密切關係。

城市性格確定城市產業高度。深圳是個移民城市,具有創新、創業、開放、市場化等特點,在此基礎上,吸引了大批前瞻產業、新興產業、大型企業。

同時,城市稟賦與其主導產業關聯性非常強,如一個地區水資源豐富,必須立足當地水資源條件,以當地水源豐富的為特點,發展需要水源較多的有關產業,充分挖掘水資源豐富的潛力,如發展水產養殖,也可以發展水生蔬菜、水鄉旅遊和水產品營銷等產業,也就是要在“水資源豐富”上多做文章。

城市的發展還與城市文化有關。城市文化提升產業溫度,如何評價城市的產業溫度?主要看經濟密度、創新濃度、智慧厚度等要素。此外,每個城市在打造主導產業過程中還要考慮諸多關聯因素,包括人口人才、區域交通、教育、經濟實力、城市性格、產業基礎、領導人、中心城市關係等。

產業鏈招商的新打法

那麼,該如何結合發展實際情況,做好區域特色產業鏈招商,實現產業轉型發展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

發揮上中下游產業優勢招商

政府、園區要學會用已有的上游企業招引中游、下游企業,用中游、下游企業招引上游企業,或用中游企業招引上游、下游企業,形成上中下游產業鏈配置。

學會“無中生有”

第二種是要求招商人員學會“無中生有”,積極引進一流企業。

瞄準了龍頭企業,就要想辦法設計藍圖,把政策進行疊加,無條件吸引企業入駐園區。這就是以本地資本、資源、資管等要素吸引一流企業的招商方法。

幫助企業進行資質補缺

許多企業在運行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各種瓶頸,此時,政府要切實為企業所想,與企業共渡難關。這就是第三種方法,即對缺口氣就談成的項目,可承諾企業向國家爭取牌照。

收購兼併盤活企業

第四種是藉助資本方式盤活增量。在本地邊緣化的企業,可引進國內外強勢企業收購兼併,一方面盤活企業,一方面引進新資本。

建立引導基金實現四兩撥千金

第五種是建立產業引導基金。產業引導投資基金會產生“1:3”的槓桿效應。

接下來我通過分析新能源汽車產業招商小技巧為大家啟迪招商思路。

《產業能見度》第十期|史文軍:“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首先我們要了解產業發展背景,分析其是否符合國家戰略,該產業是否存在升級的突破口;

其次是識別產業鏈關鍵環節。新能源汽車不同於燃油車,招商人員應該瞄準新能源汽車的新三件作為招商重點;

再次是對當地產業優劣分析。有無核心產業環節,如果沒有怎麼想辦法進行補充?以及核心企業競爭力、產業瓶頸、產業資源如何?技術、人力、資本等要素當地是否具備?這就是在招商中,我們需要全面掌握的內容。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除了車身以外,其材料也是產業鏈的核心。我們不僅要了解新能源汽車的產業鏈,還要了解在這條產業鏈上關鍵環節的全國龍頭企業分佈。因為產業鏈的核心節點依然掌控著該產業在全球佈局的主導權。區域的發展一定要抓住產業鏈的核心。

疫情後產業招商如何發力?

疫情前,我們的招商是“面對面”、“人對人”,無論商務談判、討論方案,還是選址看地、項目簽約都在現場進行。疫情期間,如何把“面對面”換成“屏對屏” ,見面說事改成不見面辦事,不習慣變成非常習慣?可以說,此次疫情為創新招商方式提供了機會,為“後疫情”招商引資注入了強勁動能。

《產業能見度》第十期|史文軍:“後疫情”時期產業鏈招商的思考

我們總結出“後疫情時期”招商引資創新方式,供大家參考:

研究產業鏈形成規律

如產業鏈條的粘性關係,產業鏈的集聚效應,產業鏈中的價值體現等,熟到閉上眼睛也能把產業鏈圖譜畫出來。

謀劃新的招商打法

這段時間,招商人員可潛心分析潛在企業需求,做好招商項目規劃,在疫情消退後快速行動、精準對接,有效有序。

藉助技術手段篩選項目信息

網上有豐富的項目、企業信息,如何把碎片化信息系統化?理出招商白名單和潛在客戶。介於在線上辦公方式,可通過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自媒體平臺等方式,在網上發佈招商信息。將招商宣傳片、招商指南、產業介紹等發送客商戶,對發回的諮詢及時答覆,把招商做成專業客服工作。

線上洽談線上簽約

探索“不見面”招商方式,對簽約項目可“郵寄籤”和“在線籤”。在談項目是招商爭取的重點,可用微信、郵件、視頻等線上方式對接洽談,把握客商投資意向,穩住信心。做好遠程交流解惑。現在招商不是拼資源、拼政策,而是拼服務、拼質量。

提高素質增強能力

招商幹部要眼中有產業,瞭解主要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供應鏈,共性技術能說個大概;心中有趨勢,關注國內外宏觀經濟走勢和未來趨勢,在趨勢中判斷行業走勢;手腳有擔當,給自己壓任務、定目標,自我挑戰。

短期看疫情影響超過2008年的“金融海嘯”,疫情後國家會適時啟動新基建、大健康、大消費系列舉措,就看誰把握機會,早作準備,搶佔先機,爭取最大支持。


《產業能見度》往期回顧:

《產業能見度》第九期 | 梁椿:傳統產業模式走向終結!政企合作是園區唯一出路


40年改革開放,

40年產業升級,

我們成長的時代,

每天都有奇蹟發生。

而奇蹟需要被講述。

我們尋找最具能量的產業變革者,

和最有深度的產業思想家,

來講述最生動的產業故事。

只有穿透,

才能抵達本質,

產業能見度,

用認知改變未來。


BY 中國產業升級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