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1990年,莫斯科首家麥當勞開業時的盛景

引言

1990年1月31日,世界知名快餐連鎖品牌麥當勞在莫斯科的第一家店正式開業,這也是當時麥當勞在全球最大的一家連鎖餐廳。這一歷史性事件,在當時正處於激烈社會變革之中的蘇聯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開業當天,首都民眾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原本能容納近千人的麥當勞餐廳,先後湧入了3萬名顧客,創下了麥當勞品牌創建以來的世界記錄。那麼,一個資本主義品牌,是如何進入當時還屬於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的?它憑什麼能夠一炮而紅?可以說,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

01 天時:蘇聯領導人決意改革

麥當勞進入蘇聯,是一場十四年的等待。等待的盡頭,是一場深刻的經濟體制改革。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莫斯科麥當勞創始人喬治·科恩(左四)在剪彩儀式上

眾所周知,麥當勞是一家美國品牌,但是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麥當勞進入蘇聯,卻是由它在加拿大的分公司和蘇聯政府簽署的合作協議。麥當勞加拿大分公司的創始人是喬治·科恩,正是他歷經14年的艱苦努力,才將麥當勞的金黃色拱門標識,帶到了莫斯科的市中心。

作為一名成功的商人,喬治·科恩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他很早就看到了蘇聯個人消費市場所蘊含的巨大潛力。1976年,第21屆夏季奧運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舉行。科恩找機會拜會了蘇聯代表團的官員,提出了讓麥當勞成為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官方贊助商的想法。但是這一提議在蘇聯政府最高層之間引發了激烈的爭議,最終提議被否絕。因為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普遍認為,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讓一個資本主義快餐連鎖品牌出現在自家舉辦的奧運會上,無疑會引發公眾的廣泛質疑,那將是一場“國家的尷尬”。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開業當天,創始人喬治·科恩和服務人員合影

但喬治·科恩並沒有就此放棄,他的目光更加長遠,他想讓麥當勞的店鋪直接在蘇聯的國土上落地生根。於是,科恩和蘇聯政府之間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談判,這一談,就是一十二年,中間談判曾幾度瀕臨破裂。但功夫不負苦心人,到了1988年,他終於等來了合作的機會。

整個八十年代,蘇聯都處於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之中。1987年,在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經濟體制改革被提上議事日程,發展商品經濟受到鼓勵。到了1988年,蘇聯通過了允許私人投資辦廠的法令。與此同時,也為外資企業進入蘇聯打開了一扇門。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加拿大麥當勞和莫斯科市議會終於在1988年4月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共同創辦一個合資企業。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開業當天,創始人喬治·科恩和顧客合影

可以說,這是一場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聯姻,麥當勞在蘇聯開了一家店,而蘇聯則向西方打開了一扇門。

02 地利:本地供應商鼎力支持

麥當勞入駐莫斯科之後,積極實行本地化政策,在當地農業和畜牧業中引發了一連串的連鎖反應,極大地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建設中的莫斯科首家麥當勞餐廳

當時,蘇聯政府在合作協議中規定,作為合作條件,麥當勞必須和當地供應商合作,使用他們提供的食材。為了保證食材的品質,麥當勞特別從荷蘭進口了土豆和黃瓜的種子,把他們提供給當地的農民,然後教會他們如何種植。他們還要求當地的牛肉供應商,特供麥當勞的肉牛,應當晚一個月閹割,早一個月宰殺,以便提高瘦肉比例。

由於蘇聯對進口的限制,麥當勞還特別投資4000萬美元,在莫斯科郊區新建了一個巨大的食品加工廠,為其第一家蘇聯分店生產食材。裡面包括其標準的烘培區、乳製品和肉類處理區,甚至還包括一個小型實驗室。在創建之初,該工廠並沒有連接到電網,蘇聯當局也沒有迅速安裝必要的電力電纜。結果,科恩直接向蘇聯駐加拿大大使抱怨啟動緩慢,大使立即召集了數百名蘇聯士兵開始挖掘戰壕,併為工廠鋪設電線。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為了拉近距離,麥當勞莫斯科店的標識下面,加上了蘇聯的國旗

麥當勞之所以能夠在莫斯科站穩腳跟,飛速發展,與這些合作企業的無間配合緊密相關。在物資經常緊缺的社會背景下,火爆的麥當勞卻從未出現過食材供應不足的情況,這正是這些合作企業鼎力支持的結果。而反過來,在麥當勞的帶動下,這些合作企業也紛紛嚐到了“資本主義”的甜頭。它們中的許多企業,後來都成了行業內的巨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就是乳品公司Wimm-Bill-Dann。2002年,它成為了首家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俄羅斯食品企業。

03 人和:年輕服務員微笑服務

如今,熱情洋溢的微笑服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和行業標準。但在當時,它就像一縷久違的春風,吹在每一位麥當勞顧客的臉上,溫暖了他們的心。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麥當勞服務人員的微笑,讓人如沐春風,也成為了行業的標準

在1988年,莫斯科麥當勞餐廳項目正式啟動之後,喬治·科恩就率領運營團隊開始了為期兩年的準備。一方面,他們抓緊進行餐廳場地的建設,另一方面,對服務人員的招聘、選拔和培訓等一系列工作也隨之開展起來。

他們在莫斯科的報紙上刊登了招聘服務人員的廣告。招募要求是性格開朗,聰明能幹,會說外語的人優先錄用。當然薪酬也十分誘人。當時的標準是每小時2盧布。這意味著,包括獎金在內,服務人員每個月可以獲得大約300盧布,這比當時的社會平均工資還要高出許多。結果立即引起了轟動,應聘人數達到了27000人,這又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在經過面試選拔之後,最終有630人被錄用,其中許多人是在校的大學生。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麥當勞的服務人員大多數年輕貌美的女大學生

對於這些服務人員的培訓,喬治·科恩表現得信心十足,他表示:“蘇聯的年輕人能在奧運會上拿金牌,我當然能教會他們如何在麥當勞工作。”那時候,麥當勞已經擁有了一套自己的標準化服務流程,成熟完善,在全世界的麥當勞連鎖店都在有效地推行。喬治·科恩把它照搬到了莫斯科。

在這套服務規範中,除了對食物烹飪、點餐收銀有著嚴格的要求之外,另一大獨具特色的要求就是——要禮貌用語,微笑服務。早在當初面試的過程中,所有應聘者就都被問到了同一個問題,那就是——“你能在一天八小時的工作時間裡,都始終保持微笑進行服務嗎?”當然,所有參加面試的人幾乎都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開業慶典中的娛樂節目


“您好,歡迎光臨!謝謝!請慢走!”這幾句在現代人看來再普通不過的招待用語,配上服務員們熱情洋溢的微笑,一度讓第一天前來就餐的廣大市民很不適應。他們既開心,又奇怪,還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因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他們平時光顧的商店都是國營單位,物資緊缺,貨不愁賣,迎接他們的往往是售貨員的冷眼和粗暴對待。服務員的微笑服務成了麥當勞的金字招牌,俘獲了一大批顧客的心。

04 顧客:想嘗一嘗“自由”的味道

誇張一點兒說,麥當勞影響了一代莫斯科人。那裡不僅有美味,還有無盡的快樂,和他們難忘的童年。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手拿漢堡,難掩笑容的小朋友:麥當勞是他難忘的童年記憶

蘇聯是世界上麥當勞成功“入侵”的第52個國家。作為在蘇聯的第一家“旗艦店”,麥當勞把首家餐廳的地址選在了莫斯科市中心的普希金廣場。有人說,如果說紅場是莫斯科的心臟,那麼普希金廣場就是莫斯科的靈魂。蘇聯偉大的民族詩人普希金的雕像,就矗立在麥當勞餐廳的對面。1990年1月31日那一天,這位一生崇尚並歌頌自由的詩人,“親眼目睹”了首都民眾為了品嚐一塊兒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漢堡,所表現出來的令人難以置信的瘋狂。

莫斯科的麥當勞餐廳設有27個點餐檯,內部有700個座位,在餐廳外的夏季露臺上,還有200個座位。開業那天,自凌晨四點半起,麥當勞餐廳門前就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蜿蜒曲折,一眼望不到頭。那陣勢,恐怕讓如今徹夜排隊購買iPhone的蘋果鐵粉們都相形見絀。最終,當天前來就餐的首都民眾達到了驚人的3萬人,一舉打破了之前由布達佩斯麥當勞店所保持的9000人的世界記錄。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現在的我們很難想象,他們當時只是想買一塊兒漢堡

平心而論,莫斯科麥當勞店裡所賣的東西,對於當地的普通老百姓來說並不便宜。其價格差不多是當時莫斯科其他快餐店的兩倍。一個普通漢堡要1.6盧布,一份魚片要3.25盧布,而一個“巨無霸”漢堡的售價則要3.75盧布。作為對照,當時莫斯科公共汽車的月票價格是3盧布,在食堂吃一頓套餐只要1盧布。而當時蘇聯人民的月平均工資大約230盧布,也就是說,買一個漢堡,就要花掉一個普通人半天的工資。那麼,

既然如此,為什麼莫斯科人民對於麥當勞還能有如此巨大的熱情呢?

首先,當然是難以抗拒的“新奇”。之前,麥當勞開業的消息已經通過各種媒體報道引發了市民的廣泛關注。他們都知道,“美帝國主義”的著名快餐品牌就要來了。許多人都想要看看它賣的漢堡到底長成什麼樣子,吃起來又是什麼味道。有些人並不知道麥當勞品牌所代表的真正含義,以為它就是美國高雅餐廳的代表。還也有人將其視為是西方文化和精神的一種象徵。當時,蘇聯人出國都需要進行審批,對很多人來說,走進麥當勞的大門就像邁出了國界,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有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更是直言不諱——“我就是想嘗一嘗’自由’的味道”。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走進麥當勞的大門,就彷彿進入了西方世界

其次,是因為當時物資的”匱乏”。在20世紀八十年代,由於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蘇聯的社會經濟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直接的表現就是物資十分短缺。即便是有錢也買不到商品,而且好多商品還要憑藉單位發放的購物票進行購買。在商店門前排隊購物是常見的現象,哪怕只是想買一瓶牛奶。更糟糕的是,排隊的人在經歷了幾個小時的等待之後,好不容易輪到了自己,才發現商店裡的貨櫃上已經空空如也。麥當勞的到來,讓他們寧願多花點兒錢去犒勞一下自己,過一把當“吃貨”的癮。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一次嘗試,就是一輩子的追隨。許多當時的小朋友,長大之後都能夠回憶起當年的盛況,稱那是他們童年生活中最為美好回憶。在當年,麥當勞在莫斯科的地位,甚至能夠和莫斯科廣場相提並論。遠方的親戚朋友來了,他們會先被帶著去參觀莫斯科廣場,然後再被領著去體驗這家麥當勞。有人稱自己已經有了“麥當勞情結”,即對麥當勞這個品牌有著揮之不去的依賴和愛戀。

小結

正是由於蘇聯政府的改革雄心,合作伙伴的鼎力相助,以及自身的優質服務,才使麥當勞在蘇聯一炮打響,收穫了一眾鐵桿粉絲,成就了麥當勞在莫斯科的立地生根,乃至此後在俄羅斯的遍地開花,茁壯成長。

天時地利人和:30年前,麥當勞入侵了蘇聯,並取得了偉大勝利

莫斯科麥當勞開業紀念徽章:一個時代的記憶

時至今日,一晃三十年過去了,麥當勞已經在俄羅斯各地開了700多家連鎖店,98%的食材都來自於本地供應商。雖然當年的盛況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絕無再現的可能,但是值此麥當勞進入蘇聯三十年之際,回顧起當年那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歷史畫面,依然讓人感動。(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