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拜占庭皇帝喜歡使用外族僱傭兵作戰?

_記憶中窺見


拜佔廷帝國皇帝為何喜歡使用外族僱傭兵?這其中的原因需要追溯到西羅馬帝國的崩潰!

一、蠻族入侵與西羅馬帝國的覆滅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最後一位皇帝狄奧多西一世於米蘭去世,臨死之前他將龐大的羅馬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分給長子,西部分給幼子霍諾里烏斯。羅馬帝國的分裂給北方蠻族提供了入侵富饒的地中海沿岸提供了巨大的機遇。西哥特首領阿拉里克首先在遊牧民族匈人的強大壓力下開始入侵入侵羅馬帝國。阿拉里克的試探性進攻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收穫,原本強大的羅馬帝國軍隊已經腐朽得不堪一擊了!公元405年冬,阿拉里克和匈人聯軍突破了羅馬帝國的萊茵河防線,羅馬並無有效的抵抗,實際上等於放棄了高盧的大部分地區。高盧地區的失陷僅僅是西羅馬帝國崩潰的開端!蠻族軍隊在匈人一代雄主阿提拉的率領下不斷打擊西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一敗再敗,476年,蠻族將領反叛西羅馬帝國末主歐瑞斯特,廢黜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宣稱效忠東羅馬帝國皇帝芝諾,將西羅馬帝國的國徽轉讓給東羅馬帝國,至此,西羅馬帝國滅亡。西羅馬帝國的覆滅可以說完全是亡於蠻族的武力!

二、蠻族對東羅馬帝國的入侵讓拜占庭皇帝見識到蠻族的武力

在蠻族打擊西羅馬帝國的同時,以東哥特人和斯拉夫人為代表的蠻族亦開始入侵拜占庭帝國。蠻族們在巴爾幹半島及小亞細亞地區肆虐,嚴重的威脅了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安全。既然直接武力對抗行不通那就用詭計轉移蠻族的攻擊目標。公元488年,東哥特人首領在拜佔廷皇帝的賄賂和慫恿下轉而進攻日薄西山的西羅馬帝國。雖然成功的避免了蠻族入侵,但強大的蠻族軍事實力讓拜佔廷皇帝印象深刻,由此拜佔廷皇帝開始青睞這些蠻族士兵,於是拜佔廷強大的僱傭兵軍團開始成型!

三、蠻族勇士的忠誠只在於金錢!

公元6世紀查十丁尼時期開始,拜占庭帝國軍隊開始出現成建制的蠻族僱傭軍部隊。尤其是帝國最精銳的騎兵部隊,完全由哥特人、匈人及倫巴第人構成。尤其是10世紀的拜佔廷帝國內戰時期,皇帝依仗精銳的蠻族僱傭軍部隊才一舉平定叛亂。因而面對可能時刻發生叛變的帝國正規軍,僱傭軍只要給錢就會賣命的特點尤其受到拜佔廷皇帝的信賴。

總結:強大的武力及給錢就買命的兩大特點成為了拜佔廷皇帝青睞僱傭兵的根本原因。而且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僱傭兵多次挽救拜佔廷帝國於危亡之際,可以說僱傭兵制度亦是帝國千年壽命的重要原因!


飛眼視角


在古代世界,一個地區軍事實力的強弱,往往與當地的地理位置、經濟水平和社會風俗密切相關。受限於交通和科技水平,任何疆域龐大的帝國實際上都很難將麾下的軍隊樣式完全統一。為了贏得戰爭勝利,帝國也會在周邊地區招募各類風格迥異的僱傭軍為其效力。

作為歷史悠久的千年帝國,拜占庭對使用僱傭軍早就習以為常,而種類繁多的僱傭軍也在拜占庭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源遠流長的傭兵使用記錄

沒有外籍傭兵 可能就沒有完整的拜占庭軍隊

作為古代羅馬帝國的直接繼承人,拜占庭帝國不僅承接了帝國末期的軍事制度,也同樣對有特殊能力的外族部隊有很大依賴。早在6世紀的查士丁尼統治時期,拜占庭軍隊中就有數量眾多的蠻族部隊。名將貝利撒留麾下的精銳騎兵則由匈人、赫茹利人、哥特人和倫巴第人組成。10世紀末的拜占庭內戰期間,有賴於6000名羅斯傭兵的支持,巴西爾二世才得以平定巴爾達斯福卡斯的叛亂。為他的對外擴張掃清了最後的障礙。即便是在1453年君士坦丁堡圍城戰中,仍然有數千名西方傭兵為捍衛這個已名不副實的帝國戰至最後一刻。

即便是在查士丁尼統治的盛世 拜占庭軍隊也嚴重依賴外籍部隊史實表明,即使是在軍區制尚未瓦解的時候,僱傭軍也已普遍存在於拜占庭軍隊中。公元11世紀晚期,帝國最重要兵源地小亞細亞的淪喪,僱傭軍的重要性便開始逐漸提升。尤其是在普洛尼亞制崩潰後,僱傭軍便成為拜占庭軍隊的絕對主體,負擔起保衛帝國的重任。

到了風雨飄搖的巴列奧略王朝(1261-1453年)時代,拜占庭軍隊主要由如下幾類構成:駐守在首都的小型中央禁衛軍、地方駐軍和外籍僱傭軍和輔助部隊。

然而無論是禁衛軍還是地方駐軍,其實都已經很少有本國士兵存在。比如在1341年,皇帝約翰五世繼位時組建的禁衛軍中,只有500名希臘人。其餘的禁衛軍成員則是在冊的蠻族斧兵即瓦蘭吉衛隊。

晚期帝國的禁衛軍也大量吸納外籍士兵加入在帝國內戰中,僱傭軍更是無處不在:1321-1328年的兩安德洛尼卡之戰中,交戰雙方分別僱傭了塞爾維亞人和保加利亞人。1341-1347年的兩約翰之戰中,內戰的發起者約翰.坎塔庫震努斯先後招募了塞爾維亞傭兵和土耳其傭兵為他效力。

正如當時的外國評論家所說,僱傭軍已經成為拜占庭軍隊的重要存在。相對而言,這些僱傭軍的裝備比本土部隊更為精良,戰鬥力也更好,甚至比本土部隊都更加忠誠。在拜占庭本土軍隊已經徹底費拉化,並不復當年之勇的情況下,通過外部秩序輸入以恢復武德,是幾乎唯一可行的方式。幸運的是,拜占庭周邊的鄰居們都能為這位手頭不大寬裕的僱主提供質量較高的傭兵部隊。

拜占庭帝國其實是一個希臘人出錢 外族人出兵的帝國各類騎兵。軍區制失控後 希臘本土部隊就趨於消亡





路谷三浪


拜占庭軍隊真正的衰落期,應該從1025年巴西爾二世逝世開始算起。到1204年第四次十字軍攻克君士坦丁堡,已經基本定型。這種衰落主要是自己作死的結果。導致拜占庭軍隊直接衰落的原因,主要是內部政治的動盪和缺乏有能力的繼承者。馬其頓王朝末期皇位更替頻繁,當王朝於1056年終結後,帝國又陷入內戰之中。從1025年到1071年曼茲克爾特戰役的46年內,拜占庭帝國共經歷了12位統治短暫的皇帝。頻繁的皇位更替本就極大影響了帝國政治的穩定性。

1071年曼茲克爾特戰役失敗,導致拜占庭在1100年時幾乎失去了整個小亞細亞,也導致其衰敗無法逆轉。阿萊克修斯一世(1081-1118年在位)時期為了扭轉局勢、向西歐求援,由此引發了著名的十字軍東征。由於喪失小亞細亞的兵源地,帝國為維持防禦只能更加依賴塞爾柱人、諾曼人等外族傭兵。


實問百科


一個原因是蠻族戰鬥力極高,而且愛慕錢財與名分,大部分時間比較好指揮,可以用金錢讓他們長期保持忠誠 並且他們的大部分士兵與帝國言語不通,多聽從於他們的首領,而首領往往又直接聽命於皇帝,所以不易捲入一般的政治鬥爭。其次就是帝國本身軍制變動。伴隨土地流轉等問題,兵源越來越緊張且戰鬥力下降,安撫退伍兵也比較麻煩,大多士兵到後期也不願長途跋涉到異鄉征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