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春天到了,隨著疫情逐漸好轉,許多企業都開始陸續復工。在漫長的封閉期,從傳統行業到互聯網企業都被迫採取了全員線上辦公、遠程協作的機制,這也讓很多此前並未深入瞭解線上辦公的朋友第一次體驗到了這種新奇的工作方式,關於如何保持線上辦公效率、如何選擇遠程工具等話題的討論也隨之展開。

在這篇文章裡,我選擇了目前市面上人氣最高、用戶最多的三款在線辦公工具進行對比,帶你看看它們各自的優勢和擅長的領域。巧的是,從我此前工作過的兩家公司到如今的少數派,我最近工作過的三家企業剛好分別以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為主要協作工具,因此,我也積累了不少關於這三款產品的使用經驗和體會。如果你正在尋找最適合自己企業或組織的協作工具,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你提供參考。

▍即時通訊——基礎中的基礎

即時通訊功能是所有協作工具最基礎的功能,各家產品在該功能上的設計和巧思也直接決定了「如何提升溝通效率」這個經典問題的答案。在實際體驗中,三款產品的思路風格和方向大不相同,具體呈現出的效果也各有差異。

釘釘:區分溝通類別,快速找到溝通對象

傳統 IM(Instant Message,即「即時溝通」)軟件往往不適合辦公的關鍵原因就是沒有一套高效的對話框整理系統。絕大部分 IM 軟件的主介面都是將對話框按照最近溝通的時間由上至下自然排序,但在工作中,你的對象有可能是同部門同事或跨組同事,也可能是不同部門和級別的領導,又或是對外的夥伴和客戶。這些對象身份不同,溝通時的輕重緩急也不一樣,僅通過時間線排序,經常會出現「關鍵時刻找不到人」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釘釘提供了一個名為「專注模式」的功能,將好友聊天自動分組,並預置了「置頂」、「單聊」、「群聊」、「消息通知」等不同類型,幫你把不同屬性的溝通區分開。同時,對話窗口頂部還有一行快捷工具欄(該功能在釘釘中叫做「消息直通車」),點擊對應圖標就能快速查看提及、紅包、特別關注、文件傳輸等類型的消息。同時,你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自定義分組,將不同類型的消息收納其中,解決對話窗口的無序。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開啟專注模式後(右),對話窗口瞬間整潔

在我第一次使用該功能的時候,就感受到釘釘團隊對於提升溝通效率的決心非常強烈,解決方案也直白有效——用分組直接將不同屬性的對話框分隔開來,加上「消息直通車」中的各種快捷按鈕,從而直達所需,找到關鍵訊息。

企業微信:溝通體系基於微信,功能創新不足

在三款工具裡,微信在社交領域根基最深、用戶最廣。在開始這次橫評前,我最期待的也是企業微信在即時通信模塊上的創新。但在使用後我發現,儘管微信在去年末的「微信公開課」上重點強調了「打通微信和企業微信,佈局 B 端市場」的發展戰略,但就目前來看,企業微信的能力依然令人失望。

從介面佈局到實際功能,企業微信和微信之間都幾乎沒有任何差別,最明顯的功能差異就是增加了發送對話記錄到日程或待辦事項的選項,以及比微信展示效果更清晰的引用回覆樣式。此外,信息流聚焦、消息分類等功能一概沒有。定位大眾社交的微信沒有這些功能尚可理解,但企業微信面向商務辦公人群,完全沿用微信的聊天模式,效率低了很多。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微信(左)和企業微信的消息功能菜單,幾乎沒有本質區別

企業微信的引用回覆樣式(左為輸入框,右為對話框)比微信展示效果清晰,但仍太過簡單

企業微信的群管理也和微信差別不大,多了一項備受微信用戶期待的「屏蔽某人發言」功能。在協作辦公中,該功能很少有機會用到,更多地是為粉絲群管理、師生教學群管理等特殊需求而準備的。我派曾考慮過使用企業微信進行付費教程的粉絲管理,但因為「企業微信用戶+微信用戶」的混合群組模式最多僅支持 100 個外部人員入群,不能滿足我派的需求,於是最終放棄。

在微信中,你可以直接接收來自企業微信的消息,這一點也是微信團隊反覆強調的「微信與企業微信互通能力」。但在我看來,這不能算是企業微信的優勢,因為人們願意選擇一個協同辦公軟件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想把生活和工作資訊分開,企業微信卻反其道而行之,進一步加劇了信息的混亂。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企業微信(左)和微信(中)的消息可以互通,但來自企業微信的消息最終都會在微信裡被收納進統一的對話框,混入信息流

相較於其它兩款產品在提高聊天效率上的思路鮮明,企業微信顯得太過保守。在使用企業微信的過程中,我常常能夠明確感知到「堅持沿用微信的基本框架」對於這款產品的拖累。企業微信原本有機會擺脫微信的桎梏,打破許多人心中「微信不夠好」的刻板印象。但遺憾的是,在最有希望出彩的即時通訊環節,企業微信完全拘泥於微信的老套路,聊天功能乏善可陳,可謂「成也微信,敗也微信」。

✈️ 飛書:為聯繫人賦予權重,溝通也可以 GTD

相比之下,最晚進入線上辦公市場的飛書在即時溝通思路上最新穎,直接將 GTD 體系與在線溝通結合了起來,著重考慮到了不同溝通對象的溝通權重和對話框的待辦屬性。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飛書在設計上非常重視不同元素的位置和權重

在飛書的對話窗口中,所有對話框都按照「今天」和「更早」進行了區隔,用時間屬性劃分出溝通狀態的「冷」和「熱」,讓你的注意力保持在最近的溝通中。同時,你還可以把整個對話框視為一個巨大的 To-do List,每條溝通都是一個待辦項目。當你結束聊天后,在對話框右側勾選「已完成」,這條溝通記錄就會自動收納起來,不再佔用你的視線。此外,你可以將高頻溝通和重要對象置頂,他們的頭像會以小圖標的形式出現在介面頂部,同樣不佔據主區域的空間。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信息流(Thread)是飛書獨有的模式,可以將同一主題的訊息集中在一起,保證溝通不跑題

這套結合了 GTD 的溝通管理體系為對話框賦予了權重和層次,實際工作中,類似「某個同事提了個需求」之類的場景很多,做完某個任務後隨手將其「勾掉」,不僅可以有效緩解對話框堆積,還能獲得「又完成一項工作」的成就感。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我派同事的復工朋友圈,活用「聊天 GTD」一例

▍視頻會議——搭建溝通的橋樑

在線上辦公中,視頻會議是非常重要的一環,而穩定的連線則是考驗視頻會議能力的核心。在這個層面上,分別背靠著阿里、騰訊和字節跳動的三款產品都發揮出了大廠服務器資源多、帶寬高的優勢。在實際的連線中,三款產品都保持了整體的穩定性,沒有出現代差級的優勢或劣勢,是大廠產品應有的水準。

不過,最近釘釘和企業微信把服務器資源重點投入到了在線課堂領域,多次出現「中小學生太多,擠爆服務器」的情況。考慮到此類狀況屬於特殊時期的特殊狀態,從長遠考慮,不會太過影響日常使用,所以我建議你理性看待,不要粗略地把這些狀況歸類到「兩者通話不穩定」的範疇裡。

由於三款產品在視頻通話上的「基本功」沒有拉開差距,我也把關注的重點放在了細節功能的差異上。

釘釘:發揮資源優勢,支持超多方同時在線

在視頻通話中,釘釘把重點放在了對於超多方同時在線的支持上,最高支持 302 人同時開啟畫面、接入會議,非常適合大企業、大團隊集體開會或線上團建等場景。雖然需要上百人同時接入畫面的會議場景其實不多,但如果真的遇到了類似近期疫情中必須全員在線開大會或者線上搞團建的狀況,用起來也很方便。

超多方在線是釘釘格外強調的功能點。圖片來自釘釘官網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釘釘還增加了「視頻會議免打擾」,這樣的功能雖然看上去不起眼,卻可以有效保障會議流暢進行,不被打斷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超多方同時在線的特性也體現了釘釘作為「老牌」協作工具對自身信息傳輸能力的自信,釘釘在各類推廣中也將此能力作為重點特性進行宣傳,足見開發團隊的重視。考慮到傳統企業在釘釘的客戶中的佔比很高,這樣的產品特性和宣傳點也確實可以讓目標群體更容易感知釘釘的優勢所在。無論實際使用體驗還是品牌策略,釘釘都找到了最合適的發力點。

釘釘是三款產品裡唯一支持視頻會議美顏的工具,目前僅支持 PC 客戶端。圖片來自釘釘官網

企業微信:基礎功能穩定,產品邏輯亟待調整

在使用企業微信進行視頻通話時,我發現聊天功能區「視頻會議」和「視頻通話」兩個按鈕。經過一番測試之後,我終於理解了二者的異同——兩個入口均可以啟動視頻通話功能,通話中共享屏幕、傳輸文件等功能也完全相同,區別在於視頻會議可以邀請企業外部人員參與,而視頻通話僅面向群好友。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在對話框的功能區有兩個入口,均可以啟動視頻通話功能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功能完全一樣,入口卻有不同。左圖為視頻會議,右圖為視頻通話

這是一個怪異的設定。無論釘釘還是飛書,視頻通話都有統一的入口,點擊開啟後就能自由選擇需要通話的對象,企業內部和外部人員皆可按需邀請。企業微信卻僅僅因為參與對象不同,為完全相同的一套系統設定了兩個入口,背後的產品設計思路令人費解。

疫情期間,企業微信將視頻會議的最大同時在線人數增加到了 300 人,與釘釘相當。不過,視頻會議期間只有最多 30 人開啟視頻功能,其他人只能旁聽,整體模式更像是在線直播與會議的結合。提升參與者上限原本是方便用戶、體現技術實力的好事,但目前的混亂的功能設定無疑會對用戶(尤其是不熟悉科技數碼的用戶)產生誤導,希望微信團隊能重新梳理產品邏輯,做出恰當的調整。

✈️ 飛書:重視產品細節,兼顧不同場景

相較於釘釘和企業微信,飛書的視頻會議支持 100 人參與且同時開啟視頻,暫時沒有增加對於超多方在線的支持,而是把資源和精力放在了提升視頻通話的細節體驗上。譬如,飛書強化了會議中「一兩個人主講,其他人旁聽」的場景,支持投屏瀏覽,還能一邊看著視頻畫面,一邊進行文檔協作;會議錄製後自動雲端保存,所有參會者都會自動收到錄音或錄像文件,不用再一一找主講人索取;獨創「線上辦公室」功能,以類似「音頻直播間」的方式還原線下辦公室裡「隨時都能跟同事說句話」的場景,是我派線上辦公期間使用最高頻的聯絡方式。

飛書的視頻會議與在線文檔體系打通,可以邊開會邊協作,還原了面對面討論工作的場景。圖片來自飛書官網

對於視頻教學、超大型在線會議等場景,飛書提供了最高百萬人同時在線的視頻直播能力,兼顧了從三五個人的日常小會到萬人大型峰會的各種會議場景。從實際體驗來看,飛書既兼顧了視頻通話的規模和人數上線,更在細節之處進行了諸多打磨,最終希望將線上和線下協作的感受融為一體。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飛書近期功能更新的重點放在了視頻通話上,還推出了獨立應用「飛書會議」

▍在線文檔——注入靈感,產出創意

在線文檔是大部分團隊在線辦公時使用頻率僅次於即時通信的功能點。日常工作裡,幾乎每個職業和崗位都有大量的文檔需要編輯和輸出,尤其像我派這樣的內容製作團隊,更是對文檔的各項功能都非常挑剔。

我從文檔的編輯能力和協作能力兩個角度出發,對三款產品的在線文檔各項功能進行了對比。這個環節更像是兩種產品設計思路的直接碰撞,而每一種思路也都有其獨特的優勢所在。

釘釘:直接接入 WPS 雲文檔,最大化保留用戶習慣

釘釘沒有單獨開發在線文檔模塊,而是直接把 WPS 雲文檔植入到了協作流程中。WPS 一直對標 Microsoft Office,從介面到功能都很貼近。對於習慣了使用 Office 套件的傳統用戶來說,上手釘釘文檔的門檻不高,基本可以無縫切換。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WPS 雲文檔是一個富文本編輯器,用起來和 Office 的感受很像

WPS 雲文檔的優勢在於富文本編輯、排版工具都很成熟,你在 Office 或 WPS 裡常用的選項和功能皆可以在 WPS 雲文檔裡找到。另外,你還可以在 WPS 雲文檔裡設定水印、頁碼、頁邊距等項目,這也是釘釘文檔獨有的能力。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WPS 雲文檔把豐富的功能帶到了線上編輯器中

在使用移動端的釘釘文檔時,我注意到一個產品細節:無論你打開一個自己創建的文檔,還是收到別人發來的文檔,開啟後的默認狀態都是瀏覽模式。如果你想編輯文檔,還需要點擊右上角的「在線編輯」。我平時更習慣進入一個文檔後直接進入編輯模式,既可以瀏覽文字,也可以立刻對文檔進行標註和修改。在這一點上,釘釘文檔更像是延續了互傳 Word 時代「發給對方先看看」的產品思路,少了一點靈氣。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釘釘文檔實質上還是 docx、xslx 等 Office 格式,打開後也要通過「在線編輯」按鈕才可以進入編輯模式

總體來說,釘釘「搬一套 Office 進來」的產品策略非常務實,尤其考慮到釘釘重點面向許多傳統企業的客戶,這些客戶更加習慣和依賴 Word、Excel 和 PPT 等軟件及格式,在遷移到釘釘後的適應成本相對更低,也能最大化地兼顧不同類型客戶對文檔協作能力的需求。不過,直接植入 WPS 雲文檔也使得釘釘的在線文檔體系相對封閉,沒能實現文檔內提及同事、插入日程等與即時通訊模塊的聯動,產品內部還有更多的融合空間。

企業微信:文檔採用獨立模塊,功能亮點不足

企業微信文檔僅支持文檔和表格兩種文件形態,啟動時需要額外安裝和打開一個名為「微文檔」的 app。你可以在微文檔裡使用 Markdown 語法寫作,但其對 Markdown 語法的支持並不全面,類似「插入鏈接」這樣的語法就展示不出來。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同一段文字在微文檔(左)和飛書文檔中的效果對比

在三款產品中,微文檔的編輯能力最弱,所有排版項目都很基礎,既沒有像釘釘文檔一樣具備高階版式功能,也沒有飛書可以插入各種內容的包容度。在最新一次更新中,微文檔新增了一個「收集表」系統,更多地是面向復工健康登記和中小學開課等場景進行的針對性升級,並未真正提升文檔功能的實用性。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微文檔(左)只有基礎的文字編輯功能,新增的「收集表」功能也未給產品帶來質的提升

在使用企業微信的過程中,我一直處於困惑的狀態:騰訊已經擁有像「騰訊文檔」這樣成熟的產品,功能和口碑都遠勝企業微信內置的「微文檔」,但微信團隊卻沒有整合現成的資源,而是單獨做了一套連基礎功能都不完備的文檔體系,還採取了「在企業微信之外另開一個 app」這樣奇怪的產品邏輯,讓人完全摸不著頭腦。

✈️ 飛書:與 IM 體系完全打通,文檔和信息流融為一體

飛書文檔設計思路和釘釘剛好相反——釘釘基於成熟的 WPS 雲文檔,直接進行了完整移植,節約開發資源的同時還確保了功能的豐富和穩定;飛書則重新開發了一套完全基於雲端的線上文檔系統,在具備完整功能的同時,更強調文檔對於豐富內容的承載能力和雲端互聯產生的多樣玩法。

飛書文檔同樣支持文檔、表格和幻燈片三種主流文檔形式,支持完整的 Markdown 語法,更符合互聯網用戶的寫作習慣。正因為飛書文檔完全放在雲端,所以文檔中既可以進行圖文排版,也可以插入附件、To-do List、投票等內容,甚至嵌入 Bilibili、Airtable 等第三方模塊,讓文檔可承載的訊息更加豐富。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飛書支持插入豐富的內容形態

此外,飛書文檔的核心功能完全圍繞飛書 IM 體系構建,你可以直接在文檔裡提及同事、安排工作,或者把「@」當成快捷啟動器,插入文件、表格、聯繫人及工作群組,並與即時溝通模塊產生聯動。如果有同事在文檔中提及你,或者修改了你們共同協作的文章,你都可以在消息窗口中看到提示,即使不打開文檔頁面,依然能瞭解文檔的最新動態。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在線文檔和即時通信相互嵌套,對話框裡就能看到文章動態

▍日曆——為團隊構建時間拼圖

常看我派文章的讀者們想必已經非常熟悉各類日曆工具,但在以往的 app 體驗和測評中,大家重點關注的往往是 Fantastical、Calendars 等偏向個人的日程管理工具,對於團隊日曆如何使用則關心得比較少。但日曆卻是遠程協作中的重要一環,所有團隊會議、日程等均需要通過日曆來劃定檔期。本文提到的三款產品都預置了日曆功能,但三款產品內置日曆的完成度區別很大,實際體驗也各不相同。

釘釘:雖然全面,但缺少核心亮點

和前文談到的幾個功能點相比,釘釘在日曆上創新就少了很多,整體上依然以基礎功能完備、日常表現穩定為目標。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釘釘日曆的介面

在釘釘日曆裡,你可以完成建立日程、邀請團隊成員、生成會議群組等基礎操作。此外,所有團隊成員都可以根據不同的工作項目和主題創建「企業日曆」,與夥伴們同步公司事務和資訊。該功能非常適合企業集體搞活動或者跟蹤項目進度時使用,可以減少組織內部的信息不對稱,形成統一的日程跟蹤體系。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公共日曆可以用來公開項目進程。圖片來自釘釘官網

總而言之,和釘釘在其它功能上的自成一套相比,其日曆功能沒有特別出彩的亮點,但也沒有影響使用體驗的重大缺失,用「全面、夠用」來評價釘釘日曆非常貼切。

企業微信:嘗試將待辦事項納入日程管理

和釘釘日曆比起來,企業微信的日曆功能就簡單了太多。當你新建日程時,只能填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基礎訊息,諸如「自動生成會議群組」、「自動生成會議記錄」之類的功能一概沒有,和其它功能模塊的聯動也幾乎為零。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唯一讓我覺得「有一點意思」的是企業微信在日曆旁增加了一個「To-Do」的功能頁面,它是一個功能非常基礎且單一的待辦事項面板。儘管其功能並無更多亮點,但將待辦事項放進日程管理的設計思路卻一直是我對遠程協作工具的期待。近年來,OmniFoucs、Todoist 等老牌 GTD 工具都已經逐步加入在線協作機制,但如果線上辦公工具可以原生支持待辦事項乃至 GTD,To-Do List 與 IM 的結合一定會對個人和團隊效率的提升帶來很大的幫助。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目前的企業微信待辦事項還很基礎,但思路和方向值得繼續探索

✈️ 飛書:真正強大的日曆形態

在這次在線辦公工具對比中,日曆部分是三款產品體驗差距最大的功能點,而飛書在這項功能上已經具備了領先優勢。飛書對於日曆功能的最大創新點莫過於可以在日曆中訂閱其它團隊成員的日曆和行程,並且非常直觀地在同一個日曆介面下了解每個人的工作排期和假期安排,不會再發生「想要約人談工作才發現對方在休假」之類的情況。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所有同事的安排一目瞭然

在遠程協作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知道夥伴們都在幹嗎」這件事非常重要。只有隨時瞭解團隊每個人的工作安排和進度,你才能精確評估自己的工作效率,這也是我將該功能視為飛書在日曆上最大的創新點的原因。

除了概覽團隊成員的檔期,飛書日曆的另一個重要創新是將日曆體系和 IM 體系打通,並引入了大量的自動化。譬如,如果你和其他幾位同事需要就某個主題開個小會,在日曆上建立事項後,系統可以自動生成臨時群組,邀請參會人入群;會議結束後,飛書文檔則可以自動生成會議記錄,所有關於開會時間、地點、人員之類的基本訊息都無需手動填寫,省去了大量無意義的重複勞動。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建立日程後,會議群組可以自動生成,隨用隨走

▍應用市場和創意功能

在基礎功能之外,協作工具對於第三方服務和插件的支持也是影響日常使用體驗的重要環節。儘管目前的遠程協作工具都朝著「All in One」的方向發展,但終究不可能面面俱到。而且很多企業此前就已經在使用各類 OA、CRM 等工具,遷移到新平臺後,積累的數據也需要隨時調用和同步。因此,三款工具對於第三方平臺支持數量和質量就成了衡量平臺拓展能力的關鍵指標。

最早入局 B 端市場的釘釘勝在了數量。由於釘釘的用戶來源廣泛,釘釘平臺的應用市場也以中小型供應商為主,從垂直行業到大眾領域都有兼顧,整體數量超過 120 個,從質到量都保持著相對平衡。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釘釘的應用市場內容非常豐富,涵蓋了各類型、各領域的應用

飛書則採取精品路線,重點接入北森、問卷星、法大大、贏在銷客等各領域的頭部廠牌,並對 Dropbox、Jira、ProcessOn 等全球性產品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另外,飛書要求所有接入產品都採用統一的小程序形式以確保運行效率和體驗。作為後晉的「新選手」,飛書從品牌形象到第三方夥伴都呈現出更加年輕化、國際化的特點。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飛書應用市場目前處於快速增長階段,重點接入的都是頭部服務商

在本次橫評中表現不盡如人意的企業微信再次處於非常尷尬的位置,第三方服務商的數量支持上不及釘釘,服務類型也更偏向傳統行業,沒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正如前文所提言,騰訊內部原本有很好的軟件資源,但企業微信卻幾乎沒有接入,白白浪費了騰訊多年來搭建的良好生態。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順帶一提,三款工具都內置了機器人(bot)系統,用來處理消息提醒和第三方服務。不過入局更晚的飛書卻在機器人開發上走在了行業的前列。此前的文章中,我就提及過飛書機器人對不同消息的過濾和抓取能力,而最近飛書更放出了全新的自動化系統「飛書捷徑」,整體思路很像 IFTTT,具體功能卻緊扣飛書的產品特性。簡單地說,飛書捷徑可以自動完成一整套操作流程,譬如「直接將群裡 @ 你的每條信息都彙總在表格內」,或者「將包含特定關鍵字的消息自動創建為 Trello 看板」等,進一步減少你做機械重複的勞動。該方向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在未來的文章中,我會重點關注飛書捷徑的新玩法。

少數派評論:飛書是下一代潮流

飛書捷徑或許將成為辦公自動化的新趨勢,本文篇幅有限,未來有機會再挖掘和詳談

▍總結

總體而言,這次橫評中提到的三款遠程協作產品風格各異,不同功能模塊的完成度和實用性大不相同,適用的場景和企業也各有所長。釘釘起步早,體量大,是一款典型的「大而全」產品。各項功能基本沒有短板,部分方面還有獨到的思路和創新;飛書是一股新晉力量,在用戶體驗上的產品邏輯更加縝密,功能和創新點也更符合下一代協作工具的潮流,而且全部功能免費使用,遷移成本不高;企業微信則更像是為對微信有著巨大依賴的團隊而準備的,功能上並不出彩,需要更多的升級和打磨。

三款產品之所以在品牌氣質上呈現出這樣的差異,與它們誕生的背景和產品目標息息相關——

在釘釘之前,其開發團隊曾推出一款名為「來往」的社交工具,面向 C 端市場,直接對標微信。當時的阿里投入了眾多資源,但面對微信強大的用戶粘性,來往沒能撼動微信在社交領域的領跑地位。隨後,開發團隊重新調整了思路,發現了 B 端市場的機遇,來往的繼任者釘釘也成功找到了突破口。在釘釘不斷迭代的過程中,你可以找到不少修正過去產品思路的痕跡,許多原本是為 C 端用戶而設計的功能逐漸迭代升級。

飛書作為在線辦公領域的新面孔,儘管沒有去搶企業社交初潮時的風口,卻以觀察者的身份看到了不少 B 端用戶的真實痛點。因此,在飛書的產品思路上,你可以非常直接地感受到開發團隊對於提升辦公效率的重視和投入。實際的使用體驗也是如此,飛書的每一個功能點都不滿足於「有了就行」,而是加入了能解決用戶痛點的小設計。如果說釘釘是掌握了「先發優勢」,在企業社交領域紮根更久,那飛書則更多了一份覆盤全局之後的理性思考,產品氣質也更加現代。

如你所見,我在本文中對企業微信的整體評價不高,一方面因為其實際表現確實平平,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巧妙設計或特色功能;另一方面則在於微信身為全球用戶數最多的社交產品,微信團隊卻止步於坐吃用戶基數的紅利,沒有在企業微信的開發和創新上投入更多精力,導致企業微信完全淪為微信的套殼版,非常令人遺憾。

正如老麥此前在 線上辦公工具橫評 的文章中所言,選擇遠程協作工具的核心並不是工具本身,對於任何企業來說,切換協作工具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能靠一時衝動拍腦袋做決定。文中談到的三款工具,我派也陸陸續續都用過一遍,最終才確定了適合自己的那一個。如果你在為自己的團隊選擇工具,也希望你看過這篇橫評後可以親自上手,嘗試之後再做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