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我不知道有多少孩子是在總是爭吵的家庭里長大的,小編自己就是一個,我一直覺得吵架的家庭對我個人來說影響挺大的,比如對婚姻、感情很排斥,對小時候看到的家裡吵架的情景記憶過分清楚,有的時候自己處理問題來都會不由自主的用父母曾經吵架或者打架的方式來解決,不知不覺,我自己就成了當初自己最為討厭的人。

長大之後,父母能稍微靜下來聽我說些話,我曾經提到過,你們能不能儘量避免吵架,然後不要當著我的面吵架,我永遠都記得那句話,那就是:“我們吵架是我們的事情,跟你沒有關係,你不聽就可以了”

這句話過後,我再也不想試圖說這件事情了,所有的事情我自己慢慢消化就好,因為他們根本不理解孩子的感受。

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跟小編一樣是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我們來看看他們不同的感受。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網友折翼:

希望自己死掉,想要他們過的好,但是不想跟他們離得近。

不敢與人爭執,自卑 、極度缺乏安全感, 想要有一段美好的愛情可是真正來臨的時候卻不敢開始,怕爭吵,怕不愉快,怕受傷害。

特別在意別人的感受,很敏感,覺得自己配不上喜歡的那個人,而我喜歡的人常常是家庭十分和諧的,可能這種人身上的氣質總是能吸引我吧,說不好。

發自內心的冷漠,即使表現得再熱情我也知道我其實並不在乎這些人,經常希望他們跟我一樣死掉,十分情緒化但是不會表現出來,經常不想跟人說話,不想理任何人,別人的一點點關心就能把自己感動的不行,很容易相信別人,但是很不容易信任一個人。

不喜歡跟人爭吵,執著於冷暴力,外人面前極度宣揚自己家庭多麼有愛,其實心裡很清楚就是不想讓別人因為我的家庭不和諧而看輕自己。

希望他們離婚,聽到他們說話聲音就想死,希望自己是聾子,如果有可能,完全不想跟他們住在一起,想念的時候回來住幾天就好,好希望我媽可以得一種需要器官移植之類的病,這樣我就可以把器官給她,讓她活下去,還她一條命,不會欠她太多太多,我死得也有價值。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網友趙趙:

會比同齡人更成熟獨立

沒想過結婚

一般都想過自殺


網友船票:

我媽對我說過很多次,要不是你我早就離婚了!這是我最不想聽到的一句話,彷彿我的存在是我媽媽的痛苦的根源,我是個不應該出現的存在。


網友有匪君子:

我怎麼不死掉?

他們怎麼不離婚?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網友周婷兒:

我也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一直缺乏安全感。直到最近,我心態變了。

小時候,當同學期待放假回家,我總覺得那是噩夢來臨。不想放假,不想回家。別人家裡盛放的是溫馨,是其樂融融;而我回家,是無休止的爭吵、冷戰,甚至是打鬥!我除了哭,什麼也做不了。

大一點了,我想,快快長大,離開這裡。啥時我能有個自己的家?

他們爭吵不休而又不離婚,是以為我提供好的生活環境為由。實際上,我常常幻想或許離婚會讓我快樂,至少不用害怕回家。但是,我還是竭力說服他們不要吵架,既然是為我,為什麼不能好好相處呢?結果是,我的調節毫無幫助。

就這樣,我也二十三歲了。因為缺乏安全感,不願意和人太親近,害怕被拒絕被冷落。但是現在,我意識到了家庭緣故給我的不利影響,知道自己的性格缺陷。

一方面,我現在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應當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不沉溺於家庭的消極情緒與影響,以開放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物。另一方面,我還是父母的依賴,是他們的希望。他們雖然不聽勸解,但是還會為我而歡喜憂愁。我的積極向上,總是黯淡生活的一點撫慰吧。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網友羊小妞:

大概會覺得親近感是人際關係中最渴望抓住的東西,即使它脆弱得風一吹就散了。

“用溫柔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永遠不是我的first choose。現在在努力強化這種思維模式,期望自己的小朋友不會錯過感受這種繞指柔的機會。


網友小二郎:

總是吵架,夫妻不和諧的家庭註定傷害最大的就是孩子,老話有種說法類似就是祖上根不好的孩子不要嫁,以前覺得是類似詛咒的迷信呢,其實不然,並不是命運不濟,都是後天家庭環境導致的,孩子的可塑性高,所有的性格養成很多都需要後天培養,從小到大生活在暴力、冷漠、牢騷、埋怨的家庭氛圍中,只會導致孩子成年後性格的缺陷,自卑、孤僻、戾氣重。

家庭充斥暴力的父母更是沒有經歷去關心、教育孩子,很多家長甚至沾沾自喜的覺得教育出一個成功的兒女,卻不知只是孩子不願意與他們溝通,將自己深深的封閉。


網友無非:

人越缺乏什麼,就越想炫耀什麼

家裡發生過一點溫暖的,快樂的事,都要添油加醋一點分享給別人,營造出一種我們家很和諧很幸福的假象,迷惑了別人,也迷惑了自己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網友飄搖:

大概就是會相信愛情是別人家才會有的東西


網友桐人人:

去年春節鄰居家的圓圓又沒有回家,不知道這是第幾個年頭了。

回家過年的時候圓圓她媽見我的時候總是落寞地說一聲,你回來了,我家圓圓怎麼還不回來。

聽到阿姨這句話,心裡有點難受,但是我更同情圓圓。

因為圓圓和我說,她討厭她的家,總是爭吵不斷。以前她在家的時候,家裡就沒有一天是安靜的。

哪怕是年初一,家裡也都是硝煙瀰漫的。圓圓說就算她在外邊漂泊流浪,她也不願回到那個令人窒息的家。

我能證明圓圓說的都是事實。作為她的鄰居,見證了她家的3天一小吵,5天一大吵,每次吵架都是雞飛狗跳,家裡東西能砸就砸。

每次她家裡吵架的時候,圓圓就躲在我家掉眼淚。


網友太陽君:

生了我們,又毀了我們吧,造就我極端,偏執的性格,心裡冷血,不相信父母,回家生理性頭疼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網友一個人遠走:

一直在吵架,偶爾會動手,就在兩個小時前,還在吵架,不知道有沒有動手。

對人格的影響——自己很獨立,很體貼人,很冷漠,很溫柔,又很容易發怒,很樂觀,又很悲觀,非常敏感,希望他們離婚,又希望他們在一起,想要離家遠遠的,又希望他們好好的。很矛盾。

對婚姻的影響——想找一個對的人,不想吵架,絕不動手,不能接受出軌,如果找不到,估計會一直單著。不害怕面對婚姻。

覺得爸爸媽媽的婚姻很悲哀。心疼媽媽,也心疼爸爸。


網友我在:

他們經常說是為了我才不離婚的,其實每天吵架的家庭還不如一個離婚的家庭不是嗎。

每次過節同學都開心的回家,我只想待在學校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一個人也覺得很好,性格越來越冷清,不喜歡熱鬧。

想趕快獨立起來,四海為家。


在一個經常吵架的家庭里長大,我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看了這麼多,小編只想說,原生家庭對孩子的成長來說真的很很重要,我很贊同佛洛伊德的補償理論,人的一生總是在彌補童年的缺失。願這個世界多些和睦的家庭。

如果你決定要養一個孩子就要負責到底,千萬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多多關愛自己懂事的孩子,多花時間陪伴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