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傳承,遇見老酒中時光經典

酒滲透於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是人類最古老的食品之一,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更是一種文化的象徵,正所謂酒裡有乾坤,杯中藏世界。

在文學藝術的世界裡,酒無所不在,自古文人多嗜酒,一部中國文學史,幾乎每一頁都散發著酒香。古有李白斗酒詩百篇,獨酌時,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群飲時,有“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得意時,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失意時,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在文學大家蘇東坡那裡,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豪放,更有“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的厚重。

歲月傳承,遇見老酒中時光經典

隨著時代的變遷,酒文化幾經變化流傳至今,無酒不友、無酒不宴。但真正的懂酒之士不是追求喝高了之後短暫的快感,而是喝好了之後的感悟與品味,那些有歷史、有故事、有幾代飲者口碑積澱的老酒便因此大受青睞。

陳年老酒,被譽為“液體文物,”背後蘊藏著太多的時代印記,收藏老酒也自然而然成為一種新的文化風潮。在所有的老酒裡面,我收藏最多的就是五糧液,這很大程度上是受父輩的影響。父親最愛喝的酒就是五糧液,但平時他卻不捨得喝,只有逢年過節或者重要的老友、親戚相聚時才會開上一瓶,在父親的眼裡,五糧液已經超出了酒的範疇,更多的是一種情感文化的寄託。

對於這點,我是很能理解的。五糧液有著千年傳承的歷史,與唐代重碧春酒、宋代姚子雪曲一脈相承,古窖池是其最具歷史感的存在,五糧液擁有的古窖池數量最多、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最早的始建於1368年的明朝,距今已有651年曆史,是中國釀酒技藝的“活化石”,見證了行業的進化與創新。

歲月傳承,遇見老酒中時光經典

其實,愛收藏老酒的朋友都知道,物以稀為貴,稀缺度越高的老酒收藏價值就越高。五糧液採用的是分段量質摘酒”“優中選優”的釀造工藝和選擇標準,經過這套嚴苛流程的歷練,便形成了五糧液“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每一批次生產的基酒中只有少量的會被用來生產經典五糧液,這就讓每一瓶五糧液都變得彌足珍貴。

1964年產的手榴彈瓶“交杯牌”五糧液,曾在2012年杭州西泠拍賣會上以112.7萬元的價格成交,震驚了老酒收藏界。20世紀70年代後期推出的“長江大橋牌”五糧液,在老酒市場上,內銷酒的交易價格也在85萬元左右。20世紀80年代早期推出的蘿蔔瓶“交杯牌”五糧液,目前參考價也在8萬左右。“交杯牌”“長江大橋牌”等商標都是五糧液早期曾經採用的商標,現在已經非常少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價值只會越來越高。

歲月傳承,遇見老酒中時光經典


如今,第八代經典裝五糧液已經上市,第七代經典五糧液也停止投放市場了,這瓶白酒走過了16年的輝煌歷程後,成為收藏者心中的美好回憶。其實,無論是哪一代的五糧液,都承載著歲月的記憶和歷史文化的價值,都是值得我們好好珍藏的經典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