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伏波山位於廣西桂林灕江之濱,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漢代時伏波將軍馬援南征曾經過此地,故得名。唐代時山上曾建有伏波將軍庭。現有癸水亭、聽濤閣、半山亭、還珠洞、米芾自畫像、試劍石、珊瑚巖、千佛巖等名勝。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伏波山又因孤峰雄峙,半枕陸地,半插江潭,遏阻洄瀾,有“伏波勝景”之美稱。每年春夏,江水暴漲,山麓遏阻急浪狂瀾,使江水倒轉回旋,有降伏波濤之力。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伏波山景緻優美,巖洞奇特。山的東面是臨江迴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聽濤閣,西面有登山石階,可達半山亭和山頂,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畫的水光山色。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伏波山孤峰挺秀,一半插入江潭,另一半則枕於陸地。每年春夏,江水暴漲,山麓遏阻急浪狂瀾,使江水倒轉回旋,有降伏波濤之力。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伏波山景緻優美,巖洞奇特。山的東面是臨江迴廊、伏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聽濤閣,西面有登山石階,可達半山亭和山頂,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畫的水光山色。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還珠洞位於伏波山的山腹,古時只有臨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進入,後來人們在西面和南面開了兩個口,這才可以從陸地步行入洞。洞內高4米~6米,寬 6米~8米,總長 120餘米。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還珠洞內的試劍石,緊靠灕江,為一自洞頂垂懸而下之巨石,距地面僅寸許,戛然而斷,實為奇觀。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相傳“岩石連,出狀元”,岩石不斷地生長,就不斷地出狀元,因而又叫“狀元石”。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又由於試劍石的形狀似大象的鼻子,又名“象鼻石”。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其實,那條所謂的劍痕縫隙原來是石灰岩的岩層,水流沿著這個層面的裂隙沖刷溶蝕出一條縫隙,整個試劍石只是一根溶蝕殘柱。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這塊岩石如果有水溶解碳酸鹽的作用的話,是能生長的。但是它已無水的溶解作用,無法分解碳酸鹽而產生新的沉澱作用,已失去了生長、發育的條件和環境,所以它不可能與地面相接,而且將永遠這樣,離地一線而成為引人懸念的奇石。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伏波山沿江,過休息廊,穿臨江迴廊,廊中有千人鍋,過汲茗茶室,依崖而上,觀大悲古洞,可達聽濤閣。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沿山西拾級而上,山道有大鐵鐘一個,走數十級石階到休息坪。再上,到觀景臺,臺上建有半山亭,登亭,可俯視半城山色,再沿石級小徑攀登,到達山頂。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在伏波山東南石崖上,是依山貼崖而建的2層坡頂樓閣,觀景視野開闊,最宜遠眺。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在山頂看桂林城,與疊彩山之拿雲亭有異曲同工之妙。三是竄還珠洞,緣珊瑚巖,由試劍石旁洞中石階盤曲而上,可達千佛巖。巖內有佛像數百,均為唐代古蹟。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站在這裡可以欣賞到疊彩山及江面的景色,到了夏日,臨江閣下面的江中便成了桂林最大的天然游泳池。閣周圍翠竹成片,棕櫚花卉點綴其間,顯得特別優雅、清淨。

印象桂林、伏波山、鬼斧試劍石,神工還珠洞

俯看桂林全貌,美景盡在眼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