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天不怕地不怕,為何卻怕一個小小的女子張首芳?

嘌送o8fi4010


一生天不怕地不怕的張大帥出身於草莽,在清末的亂世中能夠打下東北的一片天下並且虎視中原,與皖系、直系一較高下,實屬不易。

他主政東北期間,雖然軍閥做派嚴重,但他始終沒忘了自己作為一箇中國人的根本,與日本軟磨硬泡,最大程度上維護了國家的利益,在民窮國弱的北洋,也不失為一代梟雄。

張大帥真的怕女兒張首芳嗎?

一個父親如果對於女兒用一個“怕”字來形容,我想這是不貼切的,也許是對女兒的愛與愧疚讓外人看來張作霖不敢違背女兒的意志,但實際上並不存在。

張首芳是張作霖的原配夫人趙春桂所生,除了女兒,夫妻倆還生有兩個兒子,一名學良,二名學銘。趙夫人是張作霖還未發跡時的結髮妻子,那時張作霖身在綠林,趙春桂不離不棄,小兩口在剛開始確實過得很甜蜜。

之後張作霖一步步鹹魚翻身,被清廷招安,從馬隊的幫帶一直做到清朝的關外練兵大臣,雖然官越做越大,但兩口子的感情卻越來越冰,雙方經常為了家庭瑣事而爆發口角,後來張作霖到了奉天,將趙春桂和三個孩子留在了老家新民。

1912年,趙夫人病重,僕人將消息帶到奉天,可張作霖並不相信,他以為是趙夫人因與自己拌嘴而心生怨氣故意傳出來的假消息,目的是為了引起自己注意,想到了這一點,便把自己認為的“小事”拋諸腦後。直到趙夫人病亡的消息傳來,張作霖才意識到嚴重性,他很悲傷,也很自責,立即派人前往新民治喪,並且把三個兒女接到了自己的身邊。

沒有了母親,相依為命的三兄妹在去往奉天的路上孤苦伶仃,而大姐張首芳則是兩個弟弟的主心骨,漸漸懂事的她要說對父親沒有一絲怨恨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看到了女兒首芳,張作霖就不自覺的聯想起當年患難與共的妻子,在張作霖的看張首芳的目光中總是充滿了內疚與自責。

張首芳的結局如何?

張首芳對於張學良來說,不僅僅是大姐這一單一身份,從小失去母親的張學良,在大姐那裡獲得了足夠的母愛,每次張學良因為頑皮被張作霖懲罰,都是大姐挺身而出,而張作霖對於首芳的內疚也使得他無法下重手來教育學良。

儘管如此,張作霖畢竟受封建思想的影響過重,在首芳還未成年時,他就為女兒許下了一門娃娃親,親家便是黑龍江的督軍鮑貴卿。

首芳成年後嫁給了鮑貴卿的二兒子鮑毓才,可鮑毓才是個地地道道的紈絝子弟,吃喝嫖賭抽樣樣俱全,礙於岳父張作霖的權威,鮑毓才剛開始對首芳還畢恭畢敬,然而在張作霖被炸死在皇姑屯後,鮑毓才的本性便暴露了出來。

他不僅時常對首芳責罵,還動不動使用家庭暴力,忍無可忍的首芳在弟弟學良的支持下毅然與丈夫離婚,不過他並沒有依附於少帥,而是獨自一人搬到了北京,孤苦伶仃的過完了下半輩子,解放之後,靠著政府的救濟糧才勉強生活下去,一代梟雄的長女最後的悲慘遭遇也讓無數人為之同情。

張作霖其他女兒結局如何?

張作霖的一生共生有8子6女,除了首芳,另外5位女兒的人生也深受老張的影響。作為軍閥的女兒,他們的富貴生活是讓人羨慕的,但同樣,她們的人生卻被套上了重重的枷鎖,讓她們喘不過氣來。

盧夫人所生的二女張懷英,被稱作六位女兒中顏值最高的一位,可她的命運卻比大姐首芳還要悽慘。當時的東北地區留下了不少前清的蒙古王公,別看清朝滅亡了,但他們的勢力卻依然能夠在東北呼風喚雨。

為了尋找同盟,張作霖把懷英許配給了達爾罕王的兒子包樸,包樸患有小兒麻痺症,從小生活都不能自理,可想而知,懷英婚後的生活是多麼痛苦。後來懷英逃到了上海,又嫁給了漢奸陳友濤,不過沒過多久二人再次離婚,對感情絕望的懷英從此定居於天津,孤獨的走完了後半輩子,1991年在天津去世。

盧夫人所生三女張懷卿,同樣也是一位命苦之人,她從小被父親許配給了張勳的兒子張夢潮,當然,張作霖還是看上了當時張勳的實力。可張夢潮患有嚴重的精神障礙,平時瘋瘋癲癲語無倫次。後來張勳雖然不行了,但悔婚的事張作霖也做不出來,就是刀山火海,作為張作霖的女兒也要義無反顧的往裡跳。

懷卿在與瘋子生活了多年以後,忍無可忍最終跳出了魔掌,二人離婚後,懷卿來到天津找到了二姐,二人相依為命,懷卿也是終身未嫁。

比起二姐和三姐,四女張懷瞳顯然命運要好的太多,她從小被許配給了趙爾巽之子趙天賜,然而趙天賜確實一個風流倜儻的帥小夥,二人結婚後,彼此相愛,後來跟隨丈夫遠赴美國居住,算得上是天造地設的一對才子佳人。

五女張懷曦本來也差點成為張作霖的政治犧牲品,可她未過門的公公家靳雲鵬雖然在早期的北洋能呼風喚雨,但後來逐漸沒落。張學良掌管東北後,看到靳家實在對自己一點用處都沒有就退了這門親事。後來懷曦跟著母親到了美國後,通過自由戀愛的方式結婚生子,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大陸。

六女張懷敏出生於1924年,僅僅過了四年張作霖就被日本人炸死,可以說,張作霖還沒來得及給她選定婚姻就一命嗚呼了。張學良接班後,承擔起了對懷敏的撫養義務,對於懷敏來說,長兄學良猶如父親一般的存在。

後來懷敏被送到日本讀書,學成回來後,張學良又親自為她操辦婚事,不過隨著張學良被軟禁,懷敏的好日子也到了頭。再後來隨著張學良移居到了臺灣,在張學良最困難的日子裡,妹妹懷敏始終不離不棄,盡心照顧。

在1999年的時候,張懷敏時隔半個世紀再次回到大陸,拜訪了東北的大帥府和張學良故居,對於往事,懷敏不想多言,匆匆觀看之後就返回了臺灣,直到在臺灣病逝。


小小嬴政


他是張學良唯一的姐姐,也是張作霖的大女兒。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子,卻是一個十足的辣妹子。曾經要砸破張作霖的腦袋,晚年生活悽慘,沒有經濟來源。

張作霖對不起老婆,臨死前沒見上一面

世人只知張作霖是東北王,但是很少知道張作霖以前是土匪出身。然而在做土匪之前,他還參加過甲午海戰,在軍隊裡面做個獸醫。後來甲午戰敗,張作霖回了老家。

兩袖空空的張作霖,可謂是半大窮小子一個,就跑到了當地趙地主家。趙地主有個女兒,名字是趙春桂。年齡也不小了,到了該出嫁的年齡。

於是趙地主就想讓張作霖入贅,張作霖這可是撿了個大便宜。但是一聽到入贅,有點不樂意。就想讓老丈人給點錢,給點人和槍,自己跑到山頭當土匪。

當時世道比較亂,“土匪”在張作霖看來是正當職業。正好這邊有人給推薦,所以張作霖就索性是落草為寇。

後來碰到清政府詔安,張作霖一想家裡面還有個老婆,土匪也不是長久之計,索性下山吧。雖然他下山了,但是山上還是到處都是土匪。

既然他做不了土匪生意,那就找點正當行業。由於當時各地土匪橫行,每過一段都會有土匪下來打家劫舍。張作霖心想不如收點保護費,保護周圍幾個村子。



還別說張作霖生意還真火爆,剛開張就有幾個村長來找到。後來是越做越大,光保護的村子就有將近二十個。

再說另外一邊,這幾年過去了,趙春桂的肚子也沒閒著。雖然第一胎是個女兒,但是三年後給張作霖生了個兒子張學良,沒多久又生了個三小子張學銘。

後來張作霖是越來地風生水起,從山上的土匪做到了東北王。但是男人有錢,就管不住了褲腰帶。再加上時間長了,總感覺趙春桂配不上自己,想再找個姨太太。

而趙春桂肯定是不願意,我陪你白手起家,到頭來你要拋棄糟糠之妻。所以只要張作霖一說納妾,趙春桂就開始哭鬧,連帶著孩子也鬧。但是張作霖大男子主義,管她鬧不鬧,先娶過來再說。

趙春桂一看你有種,既然你娶了小小妾,我在家裡面也沒意思了。於是收拾了行李,帶著三個孩子回了孃家。屋漏偏逢連夜雨,到了孃家沒住多久,趙春桂病倒了。

眼看著病情越來越重,張首芳就想著趕緊跑回去找爹,讓爹帶著母親去大醫院。於是趙春桂急急忙忙的跑了回去,把母親的病情告訴了張作霖。

張作霖根本就不相信:走得時候還好好的,這麼快就病的站不起來了?肯定是讓我去接她,我堂堂東北王,怎麼可能給女人低頭。傳出去豈不是說我怕老婆,到時候怎麼見人?
▲右一張首芳

張首芳一看:“得,這爹不把娘當一回事,死了都別想見娘。”於是之後的時間,她和張學良、張學銘三個人,對母親細心照料。也不知道生的什麼病,只是照料的再好,身體還是一天不如一天。

最後沒多久,便撒手人話。老丈人看著女兒走了也很心疼,讓大女兒趕緊去叫張作霖來看看。張首芳還在嘔氣,說什麼也不願意叫。老丈人叫又不合適,於是發了加急電報。

你要是敢打弟弟,我砸破你的腦袋

張作霖一看老丈人發話了,肯定是真事,就跑過去看看。到了的時候,發現三個孩子趴在母親身上痛哭,張作霖才知道自己錯怪了大女兒。但是自己拉不下臉道歉,因此兩人也埋下了芥蒂。

當時趙春桂去世的時候,張首芳15歲張學良12歲。但是一想到以後幾個孩子要和小妾一起住,心裡面就不是滋味,臨死前拉著張首芳的手說:

“你是做老大的,我走的早不放心你們三個。你要好好的看著你的兩個弟弟,千萬不要受小妾的氣。”張首芳哭著答應母親,自己一定會照顧好兩個弟弟。

張學良年齡也是越來越大,也是越來越調皮。有一次調皮搗蛋惹了禍,被張作霖知道。拿起皮鞭就要抽張學良,聞訊趕來的張首芳,奪下了張作霖的鞭子。
▲劇照

來的時候手裡還拿了把剪刀,護著弟弟看著張作霖:“以後你要是再這麼打弟弟,我就砸破你的腦袋。”張作霖也是要面子的人,就罵了張首芳幾句。

張首芳一看,這個氣不能受,要不然以後會越來越排擠姐弟三人。於是開始坐在地上大哭:“我的媽媽呀,你走的早。你看看爹是怎麼對待我們姐弟三個的,你當初怎麼也不帶我們走啊。”

張作霖一看把趙春桂都搬出來了,又感覺對不起這個老婆,索性就轉身走了。張首芳一看這個辦法可以,因此以後但凡是張作霖一打張學良,張首芳就拿母親擋箭。

一兩次還好,後來張作霖也煩了,想把她趕緊嫁出去。而這個時候講武堂軍長的兒子鮑英麟也該結婚了,因此就把張首芳嫁了過去。然而鮑英麟也是個紈絝子弟,拈花惹草再正常不過。

然而看在張作霖的面子上,還是有所收斂。可惜後來張作霖被炸死,張首芳沒了孃家人撐著,日子越發不好過。幸虧弟弟張學良也會敲打鮑英麟,還算是過得去。

後來張學良出事,鮑英麟終於露出真面目,要把張首芳休了。孃家人沒了,婆家人也沒了。孤苦伶仃的張首芳,想去看看弟弟但是又沒辦法。
後來張首芳由於沒有工作,吃飯都是問題。國家知道後,給他分了房子還有各種津貼。一直就這樣度過了晚年。


史之策


有一種愛興許是愛屋及烏,這種愛能使鐵血男兒也有柔情的一面,就拿婚後的子嗣一說,往往男性喜歡閨女,只因為她像極了母親,如果生下的是男孩子,那麼女方往往更喜,原因無他,只因為男孩子像極了父親,我相信這種愛對於婚後的人,感受最為深刻。

就拿我本人來講,我就喜歡閨女,閨女怎麼鬧,我都護犢、都慫,但打家裡的男娃就不一樣了,我絕不護犢,往往我看男娃鬧得騰時,我打了,娃的媽那心疼的喲,嘖嘖。

為什麼這樣,只因為閨女像極了她母親,喜愛得緊,反之,男娃像極了我,媳婦心疼的緊,同樣,在張作霖時,也一般無二,這才導致天不怕地不怕的張作霖在張首芳的母親死後,慫了這閨女。

(張作霖、趙春桂)

「張作霖的怕在於對妻女的愧疚」

有一種愛是因為性情相投而互看上對方,早前的張作霖為人剛烈、不屈,而張首芳的母親趙春桂也是,兩人的結合是在張作霖一窮二白之時,反之,趙春桂還是大戶人家的小姐,乃地主身份。

當時二人的姻緣,趙春桂父親初聞時大不樂意,奈何抵不住趙春桂誓死不嫁下的性子烈情、及軟磨硬泡,最終同意了這門婚事,原本按條件來講,一窮二白的張作霖是要成入贅賢婿的,畢竟,晚清嘛。

也因為張作霖、趙春桂二人性情剛烈,最終老丈人還是成全了他,破例地主嫁女,而這一嫁,也名遐周圍。

(晚清地主家)

婚後的張作霖亦如趙春桂看上時那般,是個幹大事的人,婚後不久,張作霖自知如此下去非所願,遂在亂世裡上山當了當時的香饃饃“土匪”,而幕後支持者,就是趙春桂。

後續扣關,因為清廷對於關外有了放縱,張作霖知道土匪不是長久之計,於是幹起了“保安團”的生意。

這保安團不打家劫舍,只為給願意給錢的村莊護衛安全,凡只要村莊願意集資給張作霖,他就會安插人手去解決土匪。

這一番轉正,也為後來的“東北王”開啟大業築基。

改頭換面後,因為身份正式,張作霖帶人又硬派、實誠不欺、無不良風氣,久而久之還馳名,周圍很多好漢因此而慕名拜入,這保安團也越做越大。

(土匪)

而這段時日,跟著張作霖的趙春桂已然生下一女兩子,分別是大女兒張首芳、大兒子張學良、小兒子張學銘。

都說男人有錢、有權就會變壞,何況還是在晚清允許納妾的年代,張作霖因為權力、金錢日益漸大,不久開始由第一夫人趙春桂,遞增到娶了五房姨太太,其中因為陸續的娶妾,趙春桂看不下去,遂雙方賭氣,趙春桂一氣之下從奉天府搬回了早年的衚衕舊宅。

而這一住,直至趙春桂逝世都沒回奉天,張作霖還愧疚一生。

當時為何張作霖未能挽留住趙春桂回老宅,在於張大元帥正值打仗如火如荼,抽不開身,還有就是張作霖以為只是慪氣,她回家幾日就會搬回來。

哪知,趙春桂與張作霖的性子一般無二,剛烈不屈!

(趙春桂、一女兩子)

這一走,哪怕重病纏身時趙春桂也沒回奉天,重病之際,陪在她身邊的只有大閨女張首芳,而當時年僅十五歲的張首芳不僅要照顧母親、還要兼照顧弟弟們,也因此,張首芳既心疼母親,又恨那位薄心的父親。

原本,這一切還未到讓張作霖愧疚一生的地步,她的病在當時張作霖的眼裡,僅是小感冒、小傷風之類的小病,直到大閨女發電報給他時,說是病入膏肓,即將去世,這才導致父女雙方留下隔閡。

(張作霖)

張春桂去世後,即便大閨女張首芳接回奉天,兩人依然回不到從前,而後,張作霖不管大女兒張首芳如何鬧騰,他都不敢嚴管,反而一味的心疼張首芳、慫了這閨女。

哪怕張首芳護犢弟弟乾的壞事,抄起斧頭斧指張作霖時,張作霖看見她性子似極了其母親張春桂時也只能將愧疚與心疼埋於心頭,久久無言。

當然,這種搬母親的法子也不能長久,在張首芳到嫁人年齡時,張作霖一氣之下,也將她嫁了人,婚後,因為張作霖健在,看在老丈人的面子上,這大閨女過得還算不錯,張作霖死後,這性子像媽的張首芳過得並不好。

喜歡的看官別忘了關注:探索歷史奇聞,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探索歷史奇聞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張作霖在地主家打工時,地主家的小姐趙春閨看上了他,並和他結了婚。張作霖和趙春閨可以說就是一對患難夫妻,一個從小嬌生慣養的小姐,跟一個窮小子結婚,其中的艱辛是旁人無法想象的,張首芳是張作霖跟趙春閨結婚後的第一個孩子。

婚後 趙春閨的父親給張作霖組建了一個保安隊,專門負責周邊幾個村子的安全。張作霖也是一個拉隊伍的料,後來他的隊伍越來越強大。

隨著他的事業越來越強大,張作霖後來娶了五個姨太太,所以對趙春閨和趙春閨所生的孩子也就被忽略了,張首芳看到父親這樣,對他也生了怨恨之心,趙春閨受不了他納妾給她帶來的痛苦,就帶著兒女回了老家,回老家後就一病不起,這時候張首芳一邊要照顧弟弟和生病的母親,一邊讓人去通知父親,但張作霖不相信趙春閨真的會生病,他以為趙春閨還在為他納妾而生氣,不久趙春閨就去世了。

趙春閨去世後,張作霖對於趙春閨的死感到心中有愧,畢竟趙春閨在他的事業上,也結予過很大的幫助,可以說沒有趙春閨也沒有今天的他,看到張首芳的性格很象趙春閨,所以對張首芳更加包容。



無月文化,品讀經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館


張作霖從小家境就很貧寒,13歲的時候父親身亡,14歲時開始在外打工,19歲當兵,而在20歲那年他娶了趙家廟地主的二女兒趙春桂。趙春桂是張作霖的原配,後來為張作霖生了兩兒一女,唯一的一個女兒就是張首芳,兩個兒子分別是張學良和張學銘。

1911年的時候,趙春桂生病,張作霖得知消息後,以為趙春桂裝病,想讓自己回家,就沒把這當一回事。1912年春節過後,趙春桂的病情加重,張作霖仍然不相信,只是讓二夫人代自己回家看看,結果二夫人剛來幾天,趙春桂就病死了。

二夫人發電報給張作霖告訴他事情真相,一開始張作霖不信,後來實在沒辦法親自回家了。當他回到家時,發現趙春桂真的已經去世了。他覺得很慚愧,辦完喪事後,就把三個孩子帶回了奉天。

其實張首芳這個時候心裡就已經有些恨張作霖了,因為母親生病時,父親卻在奉天享樂。張首芳的性格是那種大大咧咧的,這在她到達新家後,更是顯現的淋漓盡致。

她到了奉天之後,發現原來的父親早已不存在,現在的父親是一個陌生的父親。剛開始的時候,她和張學良、張學銘並不適應這個新家,經常犯錯,張學良甚至還被臭罵毒打過。

有次張首芳見弟弟張學良正在捱打,直接跑過去對張作霖大喊:你再打小六子,我砸碎你的狗頭。張作霖當場愣住,他發現原來自己的女兒早就長大了,而且還有著趙桂春的影子。這也是為什麼張作霖會怕張首芳的原因。


理科男讀歷史


看小辮兒說歷史,聽聽不一樣的故事。


根據張學良一生改編的電視劇《少帥》中有這麼兩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

  1. 小六子太淘氣,將好不容易請來的私塾先生給戲弄了,張作霖氣的把小六子按在板凳上,用皮帶狠狠地抽著,所有的姨太太都跪下求情也不管用,這時一個女孩跑了過來,一邊護著受傷的小六子,一邊指著張作霖的鼻子罵道:“張雨亭,你要再敢打我弟弟一鞭子,我砸碎你的腦袋。”

  2. 一名女子到張作霖家中,見到值錢的東西就拿,肆無忌憚地洗劫,五姨太敢怒不敢言,張作霖看到下人搬東西,問清楚後跟身後的楊宇霆說了一句:“我那大丫頭回來了,我這個父親不好做呀”,說完進屋後沒有阻攔,反而笑臉相迎地與女子寒暄了起來。

以張作霖當時的身份和地位,可能沒有第二個人敢對他這樣,只有她可以,這個小小的女子就是張首芳,張作霖的大女兒。

張首芳是張作霖和結髮妻子趙春桂所生的第一個孩子,趙春桂本是富家千金,張作霖當時一窮二白,但趙春桂沒有嫌棄他,並且帶著豐厚的嫁妝嫁給了張作霖,婚後趙春桂的父親趙佔元還買了20條槍幫助張作霖成立了一個保安團,讓張作霖有了一個正經的營生。自此才有了張作霖後來的故事。可以說沒有趙春桂就沒有張作霖輝煌的一生,而且趙春桂還為張作霖生下了張首芳、張學良、張學銘3個孩子,因此趙春桂既是張作霖的妻子,也是張作霖的大恩人。

但隨著張作霖官越做越大,他開始一房又一房地娶姨太太,並且一個比一個年輕漂亮,慢慢地對趙春桂母子開始冷落了起來。一氣之下,趙春桂帶著3個孩子回到舊院子生活,由於積鬱成疾,趙春桂很快就生了重病。張首芳派人給張作霖報信,張作霖卻以為這是他們母子四人在跟他瞎胡鬧,沒有理會,但二夫人盧氏聽說後去看望了趙春桂,並用電報通知了張作霖,張作霖接到信息趕到後,趙春桂早已經死了,由此童年的張首芳便對父親張作霖產生恨意。

張作霖面對大女兒張首芳“害怕”有以下幾個原因:

  • 張首芳的母親是張作霖的大恩人,晚年病重甚至知道死亡也沒有得到張作霖的關心,並且也沒見上張作霖最後一面。因此張作霖對他們母子有很大的虧欠,尤其是對張首芳的指責沒有任何理由表示不滿,趙春桂死後,他將幾個孩子接回大帥府後,對女兒開始加倍寵愛,用來償還那些年欠下的父愛。

  • 張首芳從小脾氣大,和父親張作霖很像,因此張作霖對這個女兒十分了解,對她說的話不能有任何反對,否者以這樣的脾氣,惹出天大的禍也很正常。

  • 張首芳和弟弟們只要在父親面前受到委屈,她就會把母親趙春桂搬出來說事,張作霖由於心理愧疚,很怕聽到這個。

所以一代梟雄東北王張作霖,會對一個小女子張首芳言聽計從,但並不是害怕,而是滿滿的父愛和愧疚之情。


小辮兒說歷史


理解張作霖!我也是兩個女兒的父親,在外面霸氣側漏,能抗得住任何壓力,敢怒懟任何在後面裝神弄鬼橫行霸道的小人,就是見到兩個女兒瞬間沒脾氣,把我當馬騎也行,跟我怎麼打鬧我都不生氣還樂呵呵,說我什麼我都得像孫子一樣不大敢發脾氣,人總得有人治,或許命中註定我們這種調皮到極點的人註定要生個女兒來修理修理的。


一生最服王陽明


與其說怕,不去說,更多的是愧疚。

張作霖早年在結婚後,就離開了家,女兒張首芳和兒子張學良一直由原配撫養,直至原配離世,兩兒女找到張作霖,張作霖一直覺得對不起這對兒女。

另外,張首芳在老家是家裡的老大,為了不被欺負,從小就養成了保護家人的本能。


奮鬥的坤子


張首芳,即為張冠英,1898年出生,是張學良的姐姐,張作霖與原配夫人趙春桂的獨生女,也是張作霖最大的孩子。

由於張首芳是張家的第一個女兒,張作霖非常喜歡這個孩子,視她為掌上明珠。有張作霖處處罩著,張首芳就養成了張揚跋扈的性格,就連張作霖的姨太太都十分害怕她,遠遠看見她就躲著走。但是,張作霖覺得張首芳的性格和自己最像,在眾多兒女中,張作霖最喜歡她。

張作霖的髮際妻子趙春桂去世時,張首芳才15歲,她承擔了照顧兩個弟弟的任務。趙夫人染病初期,身邊只有她所生的女兒張首芳、長子學良和尚不懂事的五歲男童學銘。當趙夫人得病的消息傳到奉天時,張作霖不肯相信,誤以為趙夫人系因為與他賭氣而故生枝節。1912年的春節過後,趙夫人的病情與日轉危轉重,已經不能起炕下地了。身邊雖有醫生調治,可是因趙夫人病入膏肓,非人間草藥所能醫治轉愈。這時,在奉天的張作霖仍然以為是趙夫人有意與他作梗,不肯相信其病勢真的危重。後來委託二夫人盧氏代替自己前往新民探視從小虧欠她們母女使得張作霖良心過不去,加上張首芳又是第一個女兒自小寵著慣著,性格又像張作霖。虧欠加寵愛所以怕她







搬講歷史


東北王張作霖乃一代梟雄,如果說害怕自己的女兒未免牽強,這種所謂的害怕應當是張作霖內心深處的愧疚,這種愧疚來源於他的原配夫人趙氏,引申至長女張首芳。與此同時,這兩位女人又是張作霖一生光輝歲月背後最重要的兩個階梯。

原配夫人趙春桂

眾所周知,張作霖有六房太太,原配夫人就是趙春桂,趙春桂嫁給張作霖算是下嫁,成為張作霖走向人生巔峰的第一層階梯。



張作霖本就是窮苦人家出身,早年為父報仇失手惹了人命,開始逃亡生活,並靠學木匠、獸醫,買包子度日。1894年,張作霖投了清軍宋慶所部,乾的不錯,還當了哨長。如果照這樣發展下去,也許張作霖真能在軍中幹出一番事蹟,但天遂人願,一年後的甲午戰爭中,清軍戰敗,隨即移防,張作霖只得離隊回鄉繼續幹起了老本行獸醫。當時的清朝政府都已經窮的叮噹響,百姓生活更加不堪,人得病都無錢醫治,何況是牲口家禽呢,張作霖的生意想必也不會太好。

但上天還是眷顧了這位獸醫,趙家廟村的一家地主趙佔元有個二女兒,名叫趙春桂,家境不錯,長相也不錯,因為那個年代還是包辦婚姻為主,不知道是趙佔元看中了張作霖,還是趙春桂看中了他,反正結局就是張作霖這個窮小子娶了地主家的閨女。趙地主也不能看著女婿成天當獸醫啊,於是乎督促張作霖找個正經事業幹一幹,錢不錢的無所謂,關鍵的配得上趙家的地位。於是在1896年,張作霖經馮德麟介紹,在廣寧縣加入董大虎的民團,其實也就是綠林土匪,成為土匪中的小嘍嘍。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沙俄趁機侵佔東北,清廷的盛京將軍逃走,整個東北陷入混亂狀態,特別在遼、冀、蒙三省交界處,屬於三不管地帶,各地逃兵、匪頭佔山為王,禍害地方人民,地主也苦不堪言。趙家廟的趙地主就想著女婿跟著別人幹也是幹,倒不如自己拉起一隻隊伍,即有面子,又能保護村子,一舉兩得。於是在老趙的支持下,張作霖組織起了保險隊,負責附近幾個村子的治安,後移至北鎮縣中安堡,由於管理的不錯,張作霖的勢力就越來越大,管轄的村子也越來越多,生活的也越來越美好。1902年還被清政府收編,做了管帶,一越升為官家正式編制。


從娶了趙氏為妻,張作霖一方面得到了老丈人的幫助,一方面受到了趙春桂這個賢內助的支持,在張作霖還是土匪時,趙春桂就為其生下大女兒張首芳,1901年為其生下長子張學良,到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又生下張學銘,趙春桂不僅為張作霖照顧好孩子,據說還為其提供了不少良好建議,這對於打拼事業的張作霖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支持。

孤兒寡母

張作霖在新民當管帶開始,事業開始了極速上升階段。隨著事業的上升,張作霖也開始沾花惹草,這讓在家帶孩子的趙春桂心裡受到打擊,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張作霖奉命帶兵入奉天省城鎮壓革命人士,因功被封為了關外練兵大臣,至此長居瀋陽。張作霖是想接著趙春桂和孩子們一起入住瀋陽的,但趙春桂因為納妾之事心懷不滿,故而堅決不去,堅持留在新民帶兒女生活。


張作霖倒也不想念結髮妻子,畢竟二房、三房太太陸續納入帥府,張作霖權勢滔天,逍遙自在,又怎能記得糠糟之妻的好呢。不久後趙春桂因操勞過度,病倒在床,長女張首芳成為老家的頂樑柱,她一邊伺候重病的母親,一邊請人通知張作霖。張作霖接到消息以為是趙春桂故意裝病賭氣引他回去,故而沒做理睬,後張首芳又多次向張作霖傳遞母親重病的消息,張作霖便委託二夫人盧氏前往新民探視。

盧夫人來到新民見到趙春桂時,她已經骨瘦嶙峋,躺在床上話都不能說,盧夫人趕緊聯絡醫院搶救,但為時已晚,沒過幾日趙春桂便黯然而歿,年僅38歲。盧夫人以急電報知趙春桂的噩耗,張作霖仍以為是趙春桂的騙局,畢竟趙氏此時只是中年,張作霖帶著疑惑的心態從奉天掛專車前往新民,直道見了趙春桂的遺體才算相信,隨後只能以隆重的葬禮來彌補心中的愧疚!


這件事在張首芳心裡留下極大的陰影,孤兒寡母生活在新民,父親不管不問,直到母親去世都是“二媽”來探望,此時的張首芳已經14歲,對於父親的所作所為也必然懂得,父親喜新厭舊扔下了她母親還有她的兩個弟弟,母親臨終都未能與父親見上一面,所以張首芳隨後跟著張作霖去往瀋陽帥府後,極度討厭張作霖的幾房太太。

女兒的“價值”

張首芳打心眼裡是沒有承認其他幾房太太的,雖然張作霖對張首芳很是喜歡,但張首芳卻不喜歡這個爹,她自己擔起了照顧弟弟的責任,張學良與張學銘也是跟著大姐長大的,在帥府出現了“長姐如母”的現象。張學良曾經上學不聽話,氣病了教書先生,張作霖胖揍了小六子一頓,張首芳知道此事後拿著菜刀要找張作霖算賬,並當著張作霖的面哭著喊“媽”,這使張作霖既心疼、又心酸。


隨著女兒的長大,已經是奉天省長的張作霖需要在政治上獲得更多的支持,時逢馮德麟參與張勳復辟,故而是張作霖吞併二十八軍的良好時機,也是張作霖在東北獨大的關鍵時期。張作霖便在此時將張首芳許配給黑龍江督軍鮑貴卿的兒子鮑英麟。這是一場政治聯姻,是張作霖拉攏段祺瑞派系的政治手段,這場婚姻也成為張作霖坐擁東北王的關鍵。

張作霖的這次包辦女兒婚姻,根本沒有考慮女兒的人生幸福,因為鮑英麟是平庸之輩,又風流成性,嗜賭如命,兩人結婚並沒有獲得美滿的幸福生活,婚後張首芳告別了帥府,隨著鮑英麟趕往營口。張作霖死後,鮑英麟見風使舵提出離婚另娶,張首芳為父帥臉面著想,並沒有同意離婚,但鮑英麟還是另娶他人,張首芳只得被動接受,離開了鮑家,投奔了弟弟張學良。



張作霖一生兩個重要階段皆是有女人相助,起家時的趙春桂,獨佔東北時的張首芳,一個原配夫人,一個親閨女。有人言張作霖害怕這個長女,其實不然,張首芳性格剛烈,這一點很像張作霖,正因為這一點,張作霖才非常喜愛這個女兒,只是對於娘倆的照顧不周,在張作霖心中會留下遺憾,甚至是心酸,張作霖才會在某些方面向女兒“示弱”,這更多的是疼愛與愧疚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