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為什麼要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

今天跟大家講講,怡和洋行這家著名的英資企業是如何做成百年企業,並且積攢下來鉅額財富的。


這麼多年,我時常出差,每年都要飛一百五六十次。多數時候我的第一選擇是住在文華東方酒店,不光因為這個酒店背後的主人和我有很密切的關係、交集。關鍵是這個主人家的故事,總是浮現在我腦海裡,讓我每一次住在文華東方酒店的時候,覺得在歷史當中滋潤著,給我很多啟迪。


文華東方酒店的主人家是誰呢?我們讀近代歷史的時候,經常會講到英資怡和洋行。之前我也推薦過一本書叫《洋行之王》,講的就是這家企業——怡和集團的歷史興衰故事。


怡和集團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它最早叫渣甸洋行。創辦者是兩個蘇格蘭年輕人,一個叫威廉·渣甸,另一個叫詹姆士·馬地臣。


這兩個年輕人其實是學醫的,當時東印度公司需要招募兩個人到做貿易的大船上,幫人看看病。時間長了,他們發現幫人看病,賺錢太少,而在船上拉東西,做貿易,賺錢更多。


於是這兩個年輕人就放棄了在船上做醫生、給人打工的工作,到岸上成立了渣甸洋行,開始做貿易。就這樣他們在廣州開始了創業。


馮侖:為什麼要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

威廉·渣甸與詹姆士·馬地臣


1841 年香港開埠的初期,他們買下了香港第一個公開拍賣的土地,然後開始在香港置業,也就是今天的房地產業務。


1843年,他們又在上海拍得了一塊土地。怡和洋行後來參與了中國很多經濟的進程,比如1876年在上海興建了第一條吳淞鐵路,安裝中國第一部電梯,引入各種機械設備。直到1912年,怡和公司的總部一直在上海。

1954年,怡和洋行被退出了內地。但是在香港,怡和洋行的事業在一位年輕人手裡得到了復生。這位年輕人就是今天怡和洋行的主席凱瑟克先生。當時他20多歲,非常年輕,以僅有的五千萬港幣繼續他的生意。


在失掉了內地所有的生意之後他繼續開始,我們今天叫二次創業。到1984年他把公司又遷到了百慕大,總部搬到了倫敦。這家企業是鴉片戰爭前後在中國設立的一家很老的企業,一直延續到今天。


今天它是全球500強,僱傭了40多萬職工。在香港我們看到很多怡和的標籤,坐飛機可以看見機場管理推過來的步梯車上面都有洋行。怡和旗下還有牛奶公司,有文華酒店,美心快餐,還有Seven-Eleven等等,它有很多東西,當然更重要的是在中環他有七棟特別值錢的物業,中環的置地廣場、證券廣場等等。


這個主人家的綿延差不多兩百年的故事,其實一直引起我很多的好奇。


馮侖:為什麼要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

香港渣甸大樓


我跟凱瑟克先生也有很多交流,每年夏天的時候我經常會去他在倫敦附近的一個莊園住兩天,跟他們聊聊天。


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兩件事情我印象特別深刻:第一件事,有一天我和幾個朋友一大早起來奔莊園去,一進莊園門,老先生非常高興,他知道我們每次來都是聊天的。所以他特意準備了兩張紙,然後拿這兩張紙跟我們說,今天我心情特別好,天氣也特別好,我很高興。


因為大家要通過翻譯才瞭解,我們有點不解,不知道這兩張紙裡頭有什麼樣的故事讓他這麼高興?於是我們就好奇地問了一下。


老先生不緊不慢地拿了一張紙說,今天我的市值超過了李嘉誠,我們覺得這是挺高興的事。那第二張紙是什麼呢,他說,第二張紙是我十幾年來的投資,按每年的回報我超過了巴菲特。哇,這也忒厲害了,我們就特別好奇,怎麼做到的呢?


於是我們坐下來開始聊天,我們問老先生很多的事情,但是不管問了多少,其實合在一起就是問他一個事情,他怎麼能做到這兩件事,背後的邏輯、故事、秘訣、方法是什麼。


他以特有的英式幽默,只說了一句話,這句話翻譯成中文就是:減少決策。


我們就問,怎麼叫減少決策呢,每天要應對這麼多的事情,總得決策。


他就說,我的經驗就是當你決策多的時候,事實上你失敗更多。因為你頻繁決策,你的信息不完全,由於時間緊,你會有很多盲點,另外進入很多新的領域,接受不必要的誘惑,都會導致失敗。只有一直做那些沒有停下來的事情,一點一點把它完善好,修復好,整理好,那麼這些事情最後創造了最大價值,而那些東一下、西一下的事情掙不了什麼大錢。


馮侖:為什麼要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


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當然我們都說巴菲特也是價值投資,長期持有,其實也是減少決策啊,而不是今天進明天出,所以有點異曲同工。我們就問他,怎麼減少決策?


他舉了一個例子,就是怡和與李嘉誠之間發生的往事。


怡和是英資,李嘉誠是華資,李嘉誠對香港置地一直有非常大的興趣。於是在1978年和1988年分別發起了兩次收購,但李先生都沒有成功。


1978年李嘉誠看好了九龍倉,開始吸納九龍倉的股票,這不但引來了股民的瘋狂跟隨,也引起了大股東怡和的警覺。


這時候怡和正經歷海外收購失利,所以就請匯豐銀行出來當中間人和李先生講和,於是李先生就把自己手裡九龍倉的股份以高價轉賣給了包玉剛,這是第一次談判的結果。


雖然李先生沒有併購成功,怡和仍然失去了九龍倉,但卻從中賺了好幾個億,也不算太吃虧。這筆錢後來用於購買香港置地的股票,並將香港置地歸集到怡和的名下。


但因為政局的影響,香港當時的市場也比較冷,怡和在大環境影響下也面臨一些困難,這時候李嘉誠又一次出手想要收購香港置地,這是怡和與李嘉誠以及其他華資財團進行的一場特別較量,之後終於坐下來談判,最終港資對怡和的狙擊仍然以和談收場。


收場是怎麼個收法呢,這兩個高人簽了一份很有意思的合同:李嘉誠每年減持1%,怡和每年增持1%,也就怡和每年從李嘉誠手裡收1%,李嘉誠每年轉讓給怡和1%,但每年的價錢隨行就市。這個合約要執行多少年呢,一共要執行26年,李嘉誠才徹底從香港置地退出,直到26年之後,怡和才重新控制了香港置地51%的股份。


馮侖:為什麼要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


做了一個決定,然後堅持26年,沒有再做第二個決定,比如說把它賣了,或者重組再折騰,這就是凱瑟克先生講的減少決策。那麼結果是什麼呢,這個結果是雙贏。


由於香港置地每年有1%給了怡和,怡和就從李嘉誠這拿到1%,他的股份越來越多,他對企業管理投入的精力,投入的資源和心力就越來越多,於是香港置地就越來越好,而李嘉誠每年賣1%隨行就市的價格,他每年都沒吃虧,比一次賣掉要多賺很多錢,所以經過了26年以後,香港置地的價值大大地提升,而且擁有香港中環最核心地段,最主要的物業。


那麼,公司市值和管理的資產在香港雖然有很多的變化,但它實際的價值和管理的資產和國內現在最大的快速銷售的這些公司相比不相上下。所以有很多事情做多好,還是做少好?快速地動好,還是安穩地靜好?是連續朝一個方向積累好,還是四處出擊好?


這些選擇對於一個企業家和商人來說是每天都會碰到的,但是凱瑟克先生告訴我們的結論是和巴菲特類似,就是減少決策,靜比動好,少比多好,精比粗放好,耐心是贏取財富的最主要的法寶。


凱瑟克先生現在快80歲了,每天仍然很勤奮的去倫敦辦公室上班。既然減少決策還要努力上班,這話不太好理解。


老人家又說,雖然我不決策,但我要看著我原來的決策是否能夠沿著原來的方向持續地變化,而不應該閉著眼睛睡大覺,因為市場的聲音非常多,你到底怎麼聽,怎麼看,這是很重要的。


馮侖:為什麼要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


我問他,市場怎麼判斷,應該怎麼看呢?


有一天早飯的時候,他指了指邊上他的老朋友,後來他介紹說這位先生是香港股票交易所的第一任總經理,那一天老先生在看倫敦《金融時報》,他把報紙放下抬起頭,看著我微笑地說了一句話,「市場的鼻子很長」。


我就覺得英國人的幽默很有意思。「市場的鼻子很長」,也就是說市場上傳達的信息要非常仔細地去嗅、去聞、去把握,因為市場可以預告未來很久以後會發生的事情,而這段時間很長,所以說市場的鼻子很長,就像大象的鼻子一樣,它舞動的範圍很大,非常靈敏,其實應該特別注意。


這時候凱瑟克老先生補充,他講到市場上聲音很多,怎麼做呢?老人家又說了一句非常經典的話——

用心傾聽,朝相反方向做。


市場的鼻子很長,你聽了非常多的聲音,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是你怎麼去判斷,怎麼去決策呢?那就是「用心傾聽,朝相反方向做」。


比如說,現在有人說國內的房地產要快速週轉,快速銷售,價格越來越高,規模、成本、速度很重要,市場上媒體、分析師很多人都這麼講。那麼按老先生的話說,就是用心傾聽,但是要朝相反方向做。


做什麼呢,就是在住宅以外去持有那些最有價值的物業,用置地的話來講,在最貴的地上,建品質最好的物業,租給最有錢的人,這叫用心傾聽,朝相反的方向做。結果證明他們一次一次,朝相反方向做了然後減少決策,耗時間,耐心去爭取最後的成功,而且是大成功。


馮侖:為什麼要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

《大空頭 》:用心傾聽,朝相反的方向做


其實後來發現,不光是怡和,在房地產領域我還看到另一個類似的故事,就是在北京國貿,嘉裡花了30年在北京國貿一期、二期、三期,建了一百萬平米的建築,這就是北京目前品質最高的物業,這30年才建了100萬平米品質最高的物業。它創造的價值是多少,這個公司現在物業的價值超過了1500億人民幣,可是它這30年就做這麼一件事,在北京也不貸款,慢慢的把公司做好。


我們幾個年輕人在30年前從北京開始做房地產,由一個公司做成了六個公司,一人做一個公司,每個人都做,差不多在CBD有小一半的物業是我們折騰起來的。可是我們今天的價值呢,我們做了賣,賣了做,然後不停地折騰,今天的價值可能還抵不上別人的十分之一。


由此更進一步體會到,在大市場發生變化的時候,應該吸取怡和洋行這些老公司的經驗。


老先生這兩句話值得我們反覆玩味,所以我再說一遍。


第一句話,當很多事情誘惑的時候,一定要提醒自己減少決策。


第二句話,市場的鼻子很長,我們應該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用心傾聽,朝相反方向做,為人所不為,用時間來證明你。


朝相反方向做,同時減少決策,堅持下去,這就是老先生告訴我的成功之道。

喜歡這篇文章的話,分享給你朋友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