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送課”大戰!巨頭隱現,中小機構死於失血?

在線“送課”大戰!巨頭隱現,中小機構死於失血?

關注傳習邦,深刻洞察教育行業。傳道、學習、興邦。

撰文 | 葵醬Aoi

進入3月,國內中小學仍未正常開學,在線巨頭紛紛展開第二輪大規模“送課”,繼續收割殘存的在線流量。

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進一步凸顯。連續兩輪超大規模流量大戰之後,對於一大部分中小在線教育機構而言,勝負已分,創業之路正在走向終局。

- 01-

流量大戰,在線三強主導市場

受制於雲技術、直播技術的瓶頸,國內在線教育的整體發展狀況,落後於電商3-5年。國內電商的主流,從C2C時代的淘寶,經由B2C時代的京東、天貓,發展至電商巨頭的“新零售”轉型,京東、天貓、蘇寧三強並峙。後起之秀,只有拼多多以“五環外中國”為基地,完成逆襲,最終鎖定行業競爭的終局。

相比之下,國內在線教育的發展,一直束縛於帶寬技術、直播技術,無法與電商行業步調一致。2018年,正當國內電商巨頭徹底完成供應鏈的雲計算化、獲客端口線上線下融合的多元化,國內在線教育才逐步消化雲計算、直播技術,推出第一個真正意義上規模化、普及化的殺手級產品——直播雙師大班課。

在線“送課”大戰!巨頭隱現,中小機構死於失血?

某培訓機構直播雙師大班課

比照電商的發展,國內在線教育正處於B2C的時代。在標準化的教研、師資(供應鏈)的基礎上,打造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在線大班課),再通過大流量平臺、社交平臺批量分銷,正為在線教育創業公司的固定打法。

標準化的產品,可以批量分銷,但也意味著行業性的趨同。在一個同質化競爭的市場,比快、比規模是建立競爭壁壘的唯一有效手段。對於行業而言,2019年夏天是一個標誌性的時間節點。當時的暑期大促、跟誰學逆襲上市,為兩大節點性事件。暑促招生,以學而思網校、猿輔導、作業幫的B2C在線教育巨頭攏共投入40億元之多的“彈藥”。

流量大戰之後,一大批在線機構迅速邊緣化,只能在細分市場維持一線生機,行業的主流地位逐步由在線三強鎖定。

- 02-

跟誰學逆襲,一個3+1的在線格局

中小機構當中,跟誰學專注於在線大班課,“只做一件事”,以類似拼多多的手法聚焦在“五環外中國”,總算繞過流量大戰的危機處境,最終形成國內B2C在線教育3+1的格局。跟誰學連續5個季度營收增速超過400%+、連續7個季度利潤增長超過400%+,市值一度突破百億美元。對於跟誰學超出一般認知的“高增長”、“高利潤”,行業人士普遍存疑,引發跨國做空機構的做空之舉。

在線“送課”大戰!巨頭隱現,中小機構死於失血?

B2C在線教育3+1相關數據

不管怎麼說,對於B2C在線教育,跟誰學作為業內的“拼多多”,已然提前登場。B2C的業態,一大特徵就是趨向壟斷,在線流量以更快的速度向頭部機構集中。電商行業如此,在線教育行業的一般發展規律也是如此。實際上,對於一家標準的互聯網公司而言,“低價”、“免費”為定勢思維,不趨向事實上的壟斷,基本難以最終盈利。

在傳習邦看來,2019年的暑期流量大戰,造成了B2C在線教育格局的分化,流量向頭部平臺集中,社會資本追逐流量,也向勝出的在線三強進一步集中。敗下陣來的中小在線機構,立即面臨著資金不足、流量不足的尷尬。

突然到來的武漢肺炎疫情,無疑加速了B2C在線教育的分化。疫情發生之後,業內的超級巨頭迅速響應,第一時間祭出“免費”、“送課”的法寶,以“公益”的名義,收穫最大規模的免費流量。舉例而言,疫情開始之際,三強之一的學而思網校迅速展開一輪超大規模的“公益”投放,學而思網校的“停課不停學”產品大量BD,基本覆蓋國內城鄉的每一個角落。結果是:疫情期間,學而思網校的流量暴增2000%,據說只用15天便已完成全年的拉新任務。

- 03-

兩個60%之爭,暴露行業生存危機

相比之下,中小在線機構,要麼響應遲緩,要麼無錢投放,只能龜縮在細分市場,逐漸施展不開。可以說,

疫情期間的“公益”營銷,對於行業而言是一次更大規模的“洗牌”。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正在持續顯現。

舉例而言,行業備受爭議的乂學教育(松鼠AI)便是一個典型。疫情期間,乂學的2萬個線下加盟店一夜停擺,只得不顧勞動法的硬性規定,三五折發放員工工資。另類的“自救”之舉,引發軒然大波。

在線“送課”大戰!巨頭隱現,中小機構死於失血?

網傳慄浩洋朋友圈圖片

一個有趣的插曲是,為了“自辯”,乂學創始人兼CEO不惜拿國內的中小線下機構墊背,聲稱疫情之後60%的線下機構會以倒閉告終。主打高端一對一的OMO大佬、精銳創始人兼CEO張熙反唇相譏,反而指出疫情結束60%的在線中小機構會以倒閉、消失告終。

兩個“60%”之爭,吸引了行業的眼球,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揭示出國內教培圈的真實境況。一方面,疫情肆虐、群防群治,學校開學一再推遲,據樂觀的估計,中小學校恢復正常的教學持續也要在3月底之後,線下輔導班或許進入5月才能全面恢復正常。長時間無收入,轉入線上立馬又會遭遇收入銳減、教學難題提升兩大窘境,不少中小機構確實遭遇到最嚴重的生存危機。

- 04-

大樹底下不長草,N個只能活一個?

另一方面,兩次超級的流量大戰之後,在線教育3+1的格局進一步鞏固,逐漸“壟斷”大部分的全國性流量。2月底、3月初,K12課外輔導圈由寒假班轉入春季班,在線三強又一次展開新一輪的“送課”營銷。對於產品和服務同質化、被迫與在線三強同臺競技的中小在線機構而言,

大樹底下不長草,流量荒、資金荒,已是不得不面對的殘酷現實。

對照國內的電商行業,龐然大物的京東在持續虧損多年之後,最終盈利、上市,除了一兩個例外事件(如拼多多的逆襲),一度如火如荼的電商創業事實上已提前終結。B2C在線教育的商業模型,通過網絡售賣標準化、可複製的服務產品,與電商相比有其特殊性,但總體發展規律趨向一致。

一旦各自“燒”掉數十億的B2C在線教育巨頭隱然出現在地平線上,對於一眾中小在線機構而言,“要麼現在死、要麼將來死,終歸難逃一死”,也許正是宿命

即便躲在一個細分的角落,最終收穫的也許只是一種虛幻的“安全”之感。電商行業的一度“安全”的聚美優品、唯品會便是前車之鑑。逐步趨向壟斷,N多之中只能活一個,這似乎是一條鐵律。

相對於線上而言,線下的中小機構以本地化師資、本地化教研為防波堤,佔據一個更加安全的陣地。一旦疫情過去,困難也會逐漸過去。一部分實力強大的“地頭蛇”甚至會從開辦本土化的網校出發,逐步向OMO在線教育演化。百花齊放的K12教培圈,這當然是另外的一道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