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風雨哈佛路》的作者莉斯·默裡,1980年9月23日出生,成長於紐約最爛的街道,卻畢業於常春藤聯盟學校,已成為一名國際演說家。她被稱為感動全美的“奇蹟女孩”。她出生於貧民窟,她以奮鬥自強考上哈佛的經歷激勵人們跨越困境去追尋心中的夢想,人們稱她擁有世界上最陽光的笑容。

《風雨哈佛路》也有電影版本。今天這篇文章主要是借詳細介紹高中生活的書籍版本,來講講她逆襲背後對普通人的三點借鑑意義。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01

願意更窮,接受窮的現實

莉斯住在政府救濟的出租屋裡,吃政府免費提供的要過期的麵包和蜂蜜,常人的做法:去掙錢而不是去上學。

因為上學要花錢,並且花了錢不一定能有好的回報,而且回報週期也太長。

窮人等不了這麼久,窮人最希望的是下一秒就有錢,哪怕是很少,也好過負債累累。

可有人就說了,如果讓我負債一百萬去上哈佛,去上清華北大,我也願意啊!因為這種名校,我上完肯定能逆襲,而上其他學校,負債的風險就太大了。

可問題就在於,那些上名校的機會,都是置之死地後才會出現的機會 ,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穩賺不賠的投資。

太多家長都是算計著,學鋼琴太貴,學了也當不了鋼琴家。太急功近利的算計著投資回報率違背長期投資的價值取向。

而願意接受窮的現實並願意更窮的流浪女莉斯,靠救濟和各種助學貸款支撐著求學路,做好了長期投資的準備。

最近因奇葩說爆紅的詹青雲,也是屬於負債累累上哈佛的例子。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詹青雲出生在貴州山村,家庭不能算是貧困,但也是工薪家庭,借款100萬上哈佛,引發了不是網友熱議。

網友“新春季”說:詹青雲在借款100萬的情況下仍能安心在地鐵上看《莊子》,這是自己一輩子做不到的,這是自己最佩服的。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網友“綠色無公害小怪獸”表示擔心,借這麼多錢什麼時候能還完,又有誰願意取這樣的女人?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網友LANA矜持吐槽說:我借錢有什麼用?詹青雲只欠東風,自己欠東南西北風。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所以願意變得更窮,是需要非凡勇氣的。錦上添花容易,雪上加霜艱難。人窮志不窮,這其實是一個人的野心和格局問題。

02

建立了"我能"的自信

人們經常說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一個人想要有戰鬥力,首先是建立在他相信自己的這個基礎之上。

然而,對於出身卑微,處於現實和理想反差巨大和被否定中的人來講,建立自信是很難的事情。

流浪女莉斯因居無定所經常上學遲到。數學課,化學課實驗課錯過了不少,因而也成為難題。實際上大部分課程學的都不好,還有幾何課。因為慢慢進入差生行列,跟老師的關係也不是很好,老師不太理解為什麼不能不遲到,也給不了特別的關照。

數學老師也曾將試卷摔給她:“成績糟糕透了,祝你一天過得好!”

正如在書中所描述得那樣:

“我沒有得到要進步的鼓勵,失去了所有的動力。我逃的課越來越多,又回到了許多年前的模式:在加利福尼亞我和斯塔一起逃學,在俄勒岡我似乎從來趕不上校車,便不去上學。每隔三年或四年,我似乎都要垮掉一回,再也無法面對學校,面對生活。儘管我抱有良好的意願。”

直到後來遇到了文化遺產課程的查爾斯·麥克勞克林老師。作者尊稱他為麥克先生,她的人生才得以在低谷處重見希望。

孩子應該有犯錯誤的空間,也應該有從錯誤中學習的空間。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尊重,得到正向鼓勵,反之,只會讓孩子失去自信。這是文化遺產課的老師所堅守的教育理念。

我們再來說說詹青雲的例子。

詹青雲從小也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別人家的孩子”。

她沒有天資聰穎、天賦異稟,也沒有甩別人家孩子好幾條街的成績。相反,從小她就是那個不被老師看好的平庸學生。

小學時期,數學老師說她是“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來!”

有老師對她媽媽說:“她連高中也考不上的,趁早送去讀技校吧。”

更有甚者,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說她是“笨豬”。

這樣被否定被打擊的環境,跟流浪女莉斯的經歷很相像。

在這樣一個故事節點,按照寫故事的邏輯,肯定是“主角愈挫愈勇,挑燈夜讀,最終憑藉一己之力證明自己,狠狠打了當初瞧不起自己的那些人的臉”這樣的狗血劇情,然而,現實並不太可能這樣,流浪女莉斯沒有,詹青雲也沒有。

用詹青雲的話說:

“那麼小的年紀,真的很難練就絕地求生的本領。”

這回是懂孩子成長心理的父母拯救了詹青雲。

詹青雲這樣描述媽媽對她的鼓勵:

“我媽媽是一個老師嘛,她懂小孩子的心理,一直都是用鼓勵式的教學。她用算命的方法告訴我,我要先倒黴三年,到四年級就會成為全年級最聰明的小孩。”

詹青雲信了媽媽的話,才有了後來哈佛博士的詹青雲。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再回到流浪女莉斯的故事上。十年級是她上文化遺產課程的第一年,在麥克先生的建議下,我放棄了兩門課:世界文化和化學。莉斯上午可以九點或者十點才到學校。她能夠起得更晚點,而且休息得好有助於她的其他課程。

她把頭髮染成綠松石色,穿了鼻洞,身著奇裝異服,教師們把這些看作是離經叛道的跡象

:危險!危險!我們正在失去這個學生--她染著那種汙濁的綠頭髮,她在沉淪!

而唯獨麥克先生懂得莉斯,知道她正在試圖向人們表達她是個有性格的個體。

麥克先生是作者上過的公立學校裡第一個對她說,她所夢想的、讓她快樂的、她自己的問題和夢想是最要緊甚至比得優還重要的。

當她放鬆下來,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一些事,便能幫助她建立自信。她反而能從容面對她的所有課程。後來流浪女莉斯也有主動去補落下的化學課。

我也發現身邊同學具備這樣典型的特點:那些學習不好就自卑的同學走到哪都耷拉著腦袋,反而那些在老師眼裡“學習成績不好還不納悶”總愛調皮搗蛋的同學,總能找到自己的小天地。

所以無論何時,都不要打擊孩子的自信!

03

不硬拼

美國大學對學生的評判標準是既看硬實力,也看軟實力。

硬實力,顧名思義,就是看成績。

而“軟實力”一般指的是非成績類的指標。

不過所謂的“軟實力”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在美國,申請大學時,是希望通過你的一些經歷看到你個人的特性和品質,這些經歷包括你參加的課外活動、你在競技比賽中取得的榮譽獎項等等。這些軟實力提升的活動包含但不限於公益活動、競技比賽、美國大學SummerSchool、義工經歷、參與的研究項目、實習等。

流浪女莉斯在學業成績方面並沒有足夠的優勢。後來申請哈佛時,真正打動校方的正是"軟實力"指標。

受麥克先生的啟發,流浪女莉斯的高中教育跟一個典型的為上大學而設置習學習計劃極其不同。

十年級後她再沒上數學課。那學年結束時她的數學課成績都是差。沒跟其他學生一樣上許多高級班課程,但在哈佛延伸學校上了其他課。作者對宗教發生了興趣,上了佛教、聖經神學以及心理學與宗教等課程。在麥克先生的建議下,她還上了邏輯和營養學課程以拓寬選課記錄。到高中畢業前,她已經讀完了八門哈佛大學的課程。

作者莉斯把自己投入到真正喜愛的活動去了:跑步,摔跤,到一所小學去做志願者。

作者莉斯參加屬於男人世界的摔跤俱樂部,經歷了很多次被打倒和被忽略,取得了比賽成績,也收穫了個人心智上的成熟,對堅持,夢想,勤奮,勇敢,探索,突破的理解和認知。

以上這些自我探索和超越的經歷及對自我完善的認知及品格,正是哈佛大學所看中的。

其很多人就有質疑:在中國並不能通過申請書軟硬結合的來考察學生呀,放棄哪門課程也不現實呀。高考的規則誰也改變不了。

其實在中國也有接近的方案。比如中國的提前批藝術特長生,體育特長生方案。

說來真巧,我身邊就有這樣的成功案例。我女兒的繪畫課私教老師,從小就是在畫畫中度過的,但她放棄了物理化學,歷史地理這些文理綜合。除了畫畫,語數外文化課從不落下。

她把語數外課堂外的時間幾乎都用在了畫畫上。據她跟我說,她每天放學,她都是先畫他們家的晚餐。有時候媽媽買了魚,父母就等她畫完魚再燒魚。

她也最終考取了中央美術學院。通過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專長 ,死磕到底,也收穫了自己。

所以,並不是因為沒有規則可以選擇,而是思想的固化。

更何況想要成功,都得打破規則,建立新規則。

毛澤東在抗日戰爭時,面對內憂外患,硬拼,拼不過日寇和國民黨,最終是靠農村包圍城市贏得了新中國的勝利。

大家耳熟能詳的周杰倫也是屬於這樣的例子。

1979周杰倫4歲的時候,母親葉惠美把他送到淡江山葉幼兒音樂班學習鋼琴。

中考時,周杰倫沒有考上普通高中;同年,他因為擅長鋼琴而被淡江中學第一屆音樂班錄取。

高中畢業以後,他兩次報考臺北大學音樂系均沒有被錄取。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1997年9月,周杰倫在母親的鼓勵下報名參加了臺北星光電視臺的娛樂節目《超級新人王》,並在節目中邀人演唱了自己創作的歌曲《夢有翅膀》。

當主持人吳宗憲看到這首歌曲的曲譜後,就邀請周杰倫到阿爾發音樂公司擔任音樂助理。

周杰倫另闢蹊徑 之後便以自己特有的RAP風格啟動了一路開掛的音樂之路。

《風雨哈佛路》:流浪女能上哈佛?給中國家長的3點借鑑意義


在這裡,我認為作為家長或準家長,我們要考慮的問題是:

不要進入"唯學業成績論"的誤區,認為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就無可救藥了,過於逼迫孩子學習。

事實上,做不到全面成績優秀,就要做到單點爆破,要幫助孩子挖掘到孩子專項能力的放大器。

真正能贏得世界的,不是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而是特定領域精尖的人。

總結

如果說,承認自己窮願意更窮是野心和格局,自信就是對目標的堅定,不硬拼則是策略,是實現目標的方法。之後才用得上勤奮努力,時間管理,自控力等等之類的能力。

這三點總結成一句話就是:耐得住上帝考驗,傾盡所發現自己的熱忱和自信,而不做被規則和環境框住的“差等生”和“優等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