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航空母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海軍建造的天城級航空母艦二號艦。日本海軍的第一艘重型航母。天城級原為戰列巡洋艦,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簽訂改建成航空母艦。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建造之初擁有獨特的200毫米主炮、橫臥彎曲式煙囪和三段式飛行甲板。由於是在戰列巡洋艦的基礎上改建的,赤城號存在許多先天不足,導致艦載機搭載量僅為66架。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航空母艦於1920年12月6日開始動工建造,1925年4月22日下水,1927年3月25日完工,8月1日正式加入聯合艦隊,1935年11月15日進行改造升級,1942年6月6日在中途島戰役中重創自沉。 2019年10月20日,美國研究人員在太平洋中部發現舊日本海軍“赤城”號航母殘骸。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的原型為戰列巡洋艦改裝,因為航速需要赤城號裝備了19座重油與油煤混燒鍋爐,鍋爐工作壓力20公斤/平方釐米,驅動四部艦政本部式蒸氣渦輪引擎,能達成28.5節的速度,最高達到了32.5節的高速。在設計之初曾考慮過使用如神威號水上飛機母艦的渦輪-電力推進系統,但最後因實際穩定性不佳而放棄。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對赤城號帶來最多麻煩的是煙囪設計的問題。1920年代,日本海軍唯一有操作實績的鳳翔號煙囪設計並不理想:鳳翔的排煙系統設計明顯仿照蘭利號輕型航空母艦,在艦橋後右舷處設置三座起倒式煙囪,在艦載機起降時向舷外轉倒;然而因為該設計嚴重影響艦體重心平衡而不再採用。

此時,日本海軍航空設備研究重鎮霞浦海軍研究所卻也一籌莫展,藤本喜久雄只能在新造的兩艘改造航艦上來實驗煙囪配置的最佳方式。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的煙囪設計則是在右舷分成兩道煙囪排放:前方的大煙囪以30°傾角向下彎曲朝舷外,向海面排出一至四號動力艙11臺呂號艦本式重油專燒鍋爐所產生的廢氣,讓海水自然冷卻熱氣流,為防止艦體傾斜時海水倒灌入動力艙室,在大煙囪上設有盲蓋;後方第二煙囪則整合了五至六號動力艙8臺油煤混燒鍋爐向艦體上方直接排放,煙囪出口裝有水冷循環裝置以降低廢氣溫度。

但小煙囪直接向上排放,導致赤城在全航速航行、起飛艦載機時上層甲板被濃煙籠罩著,嚴重影響了艦載機起降安全以及上層甲板工作效率。向下外傾的煙囪實驗配置相較之下比較不影響飛機操作,在經過改良成為後來日本航艦的一大特色。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安裝的三段式飛行甲板呈階梯狀配置,最上段是起飛、降落兩用甲板,用於艦載機的回收,全長190米,寬30.5米;中段甲板供小型的戰鬥機起飛,長15米,寬17.2米;下段甲板供較大的攻擊機起飛,長56.7米,寬23米。中、下兩段甲板分別與艦體中部以後的上、下雙層機庫相接,飛機可以從機庫直接起飛。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安裝了10門3式200毫米主炮,其中6座單裝炮分別配置於艦尾兩舷每側3個的炮廓(早期軍艦的舷側火炮安裝形式)內,2座雙聯炮塔安裝在中段飛行甲板前端。

1935年11月15日到1938年8月31日,赤城號在佐世保海軍工廠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將中甲板上的2 座雙聯200毫米炮撤除,僅保留後部的6門單裝炮,並增設高射炮火。但因為預算限制,因此艦用火炮只將原先的120毫米高射炮更換了新型的127毫米高射炮。

世界上首艘多段式航空母艦,傳說中“航母四巨頭”之一!

赤城號航空母艦與準同型艦加賀、美國的列剋星敦和薩拉託加 4 艘主力艦改造的航母並稱世界航母“四巨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