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作者简介:刘光沛,男,江西于都县采茶剧团编剧,中国民协会员,赣州市剧协会员。创作了大、小戏曲、小品、曲艺近百篇,被搬上舞台,部分节目在省、市汇演中获奖;创作的故事连续8年在省故事大赛中获奖,报告文学《白云深处》获全国二等奖。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情系故土

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是位传奇式的人物。黄清波的祖父黄启英原籍于都新陂乡庙背黄屋,小时给地主放过牛、讨过饭,16岁参加儿童团,1929年参加红军。先后担任过区少共书记、土地委员、特派员。中央红军长征时,留在赣南打游击,随陈毅在油山任警卫班班长。1936年,受党组织的委派,回盘古山下增村。为了安身又可成家,他自身自卖给长龙村马脑塘黄祥桂做儿子,娶谢富珍为妻,隔年生下黄东长。黄东长,即黄清波的父亲,初中读了两年半,因无钱交学费,只好回家种田。1970年开始学医,在大队医疗站当赤脚医生,在村里颇有名气。

1958年,黄清波出生了。在大跃进时,长龙村人均收入不到一百元。黄清波小学毕业,被送去学做衣服,一学就是四年。因师傅爱好捕鱼,清波自置手摇发电机送给师傅捕鱼。从此,与科学结缘,喜欢看报看书钻研科学。1985年,黄清波将家里仅有的70元钱拿出来,又向朋友借50元,自费到南昌学习孵小鸡的技术。回来后,养肉鸡、孵小鸡,当年收入二千余元,他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看到了赚钱致富的前景。1986年,他试养埃及塘虱获得成功,又办起了家庭养猪场。谁能想到,猪快出栏时,8头肥猪,3头黄牛连同二百余只小鸡被人用药毒死!这沉沉的一棒,打得黄清波几乎喘不过气来。他仍不死心。1987年扩大了养猪规模,他养的210头肉猪,准备供给矿山食堂用的,早已签好了合同。可是人家偏偏不要你的猪肉,飞驶的汽车从南昌、从赣州拉回的鲜肉比你出售的猪肉还便宜一块多钱壹斤,这无形的冲击,使原先签好的合同犹如一张废纸。黄清波苦苦哀求被谢绝。面对这无情的打击,黄清波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经受锻炼,在商潮中学会游泳,哪怕是呛几口会被淹死,也要浮出水面,在惊涛骇浪中挺住。他改变了战略,从“养”转入到“种”。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1988年,他由村里的农技员调到乡里的茶场当技术员。首次与茶叶树相识,与绿茶结缘。当他第一次捧起种茶的书籍时,便被那奇妙的茶的世界所吸引了。他夜以继日地钻研起种茶、摘茶、炒茶的学问,由于工作出色,被任命为生产副厂长兼技术员。他深感自己的不足,通过函授自学茶叶专科,还自费到杭州茶叶研究所进修。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于1996年成为助理农艺师,以后又成为高级农艺师。

1990年,他自费四千余元在家里开办村里也是县里第一个家庭阅览室,订了40余种党刊党报和科技杂志法制报纸,免费向全村人开放借阅。村里流传着一首顺口溜:“要想富,进黄屋去借书,要想发,向清波讨办法。”1993年,他利用荒山荒坡种了茶园70亩,桔园20余亩,杉木林120亩,还养猪、养鱼,纯收入近六万元。那年秋天,黄清波把整个茶场200亩茶园一揽子承包过来自己经营。背日的雏鹰,脚踏坚实的大地,把灵魂与情感牢牢地系在这片故土上。如今,他抖擞精神瞄准了新的目标,向更高更广阔的蓝天展翅翱翔。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神奇的龙珠

黄清波承包了盘古山茶场后,以更加冷静的思维、平和的心态、锐利的目光、科学的态度构划着茶场的未来。他知道,茶场在于都、安远、会昌三县交界处被大山所环抱,海拔高度近千米,森林覆盖率高,相对湿度大,环境优美无污染无公害,是个得天独厚的茶叶产地。黄清波把创名牌放在企业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围绕着创名牌而精心运作。他上至中国茶叶研究所请专家、教授,下至县果茶局请老师请技术员攻关;他还请来附近几个县的茶艺师、省市级的专家进行指导切磋。还派出场里几位青年到杭州、南昌等地进行技术培训,提高整个茶场职工的技术素质。多少个清明、谷雨时节,黄清波亲自戴斗笠披蓑衣踏晨雾采摘嫩茶,亲自把好茶叶杀青、揉搓、烘干等关口,一丝不苟地按科学的办法采茶、做茶。就连小小的商标他也日夜思考,反复斟酌。他知道商标必须用最简单的图案表达最丰高的内容,他没学过几何,也不懂“三维”图像,一个人关在房内,一把尺子一个三角板,左比划右比划,最后敲定了现在的商标图案:一朵充满着生机的绿茶嫩芽,亭亭玉立,两片绿叶左右相衬,整个图案镶嵌在一片绿叶中,下方标以“盘古”两字。此商标一经申报,获得成功!

1995年,又是个清明节,黄清波与黄正生、李淑美、曾宪东几人合作,成功地研制出了盘古“龙珠茶”。这年,先后获得省、市优秀茶称号。那年秋天,黄清波捧着几斤“龙珠茶”来到北京,参加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全部参会参赛茶叶多达三千九百八十余个品种,许多早已蜚声海内外的名茶厂家也不放过这个展示自己产品的最佳黄金时期,真可谓高手云集名家荟萃。黄清波心中没有一点底,他捏着一把汗参加比赛。比赛程序十分严格,83名评委都是专家教授,堪称全国一流,在不知厂名的情况下,通过对茶叶形、色、气、及卫生指标,理化成分逐一打分评定。盘古“龙珠”茶,外形紧细圆整,似一颗绿色珍珠,绿润披毫,香气高纯富有特色,滋味醇厚尚鲜,颜色嫩绿明亮以总分95.74的高分位居全国第六,获得国家金奖!消息一宣布,黄清波流泪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辛劳运作终于获得了回报。消息传开,茶厂沸腾了,全县人民欢欣鼓舞,世人以惊异的眼光,看着名不见经传的盘古茶厂勇夺金牌。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第二年,他以更加严谨的态度,像女人生小孩似地吃住在场内,精心制作“龙珠”茶。要知道,八万余片嫩芽才能制成一厅“龙珠”茶,稍有疏忽便会功亏一篑。他把目标瞄上了国际市场,要在国际市场上打响“龙珠"这一炮!1996年秋,黄清波赴青岛参加国际农业博览会。评委的鉴定是:该茶择芽优良,色泽翠绿,制工精巧,造型美观,圆滑如珠,茸毫披露,汤色明亮;滋味醇厚鲜爽,肉质优良,经久耐泡,长期饮用清神益智有利健康,获当年国际高科技制作奖。1997年在国际茶会上荣获双银奖。“龙珠”茶以神奇的品质和独特的身价,征服了国内外茶商,吸引着海内外客商。一时间,日本、美国、香港、新加坡、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茶商纷纷来函来电欲购盘古“龙珠”茶。

当时的茶厂仅有茶园一千来亩,年产茶叶不到五万斤,“龙珠”茶不足两百斤,远远满足不了客商尤其是外商需要。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优质茶叶的产量,成为当务之急。在上级领导和全体村民的支持下,一场声势浩大的开山种茶,改造旧茶树的战斗在茶场如火如荼地展开。他们先后雇请了数千名民工,艰苦奋斗了三年,到2000年茶园面积增至5000余亩,2001年又发展了无公害茶园1600亩,制茶的设备全部由日本引进,现有各种流水线20余条,日可产茶三千余斤。

黄清波常说:“生命有尽头,生产无尽头。”茶树的年龄到了一定的时候必须更新。茶厂每年将数百亩茶树进行改良。2002年,引进省茶叶研究所“劲丰”、“59”两个优良品种,这种茶树叶厚肉嫩、抗病害,使原来8万片嫩叶做成的龙珠茶,只需3万余片就做成了。邓小平同志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茶厂生产力的大提高。

黄清波深有感触地说:“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没有改革开放的好政策,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就没有黄清波的今天。”在茶厂发展的过程中,县果茶局及时派出技术员帮助茶厂攻关,勇夺“龙珠”金牌,县工商局在商标申报和扩展销路市场等方面伸出援助之手,县老建办在茶厂最困难时期下拨扶贫资金,使茶厂死里逃生,农行也及时贷款给茶厂以缓燃眉之急……历届县委、县政府和镇里的领导对盘古茶厂倾注了大量心血。1993年,原县委书记廖桂明对茶厂题写了“盘古神茶,名扬四海”字样,1995年,“龙珠”茶夺得全国金奖时,原县长陈甫华写下了“盘古龙珠,金奖殊荣”以资鼓励。2001年4月份,原县委书记杨人平到茶厂视察,诗兴大发,欣然提笔写了:“若把龙珠比龙井,浓泡淡喝总相宜”条幅赠给盘古茶厂。2002年,该厂研制的新品牌“盘古神茶”在全国二千多个精品名茶评比中脱颖而出,以98.62的高分获全国第二名再次夺得金牌。在厂里的会客室,挂满了各级领导和外商相赠的名幅字条或奖牌匾额,浓浓的深情厚谊和热心关怀,充溢着整个盘古茶厂,温暖着黄清波和全厂职工的心。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降魔伏妖

1998年9月8日,电闪雷鸣大雨倾盆,一场特大暴雨引发山洪暴发,村子被淹了,五百多幢房子被大水浸泡,有的轰然倒塌,桥梁、道路、大坝、电站、加工厂统统被冲毁…有道是“屋漏偏遭连夜雨,行船又遇顶头风”,位于山上的茶厂也大祸临头,一百多亩茶园被泥石流掩埋;一道闪电、一声巨响,厂里突遭雷击,电动马达、炒茶的设备、电视机等电器,瞬间变成一堆废铁、全部报废,厂房被飓风掀翻……家里、厂里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面对眼前的修状,黄清波流泪了,心如刀绞般地疼,恍恍惚惚中似乎觉得地动山摇,“轰”地一声,他倒在了办公室内……粗略统计,茶场损失达80余万元,家里的损失就更大了,在二百万元左右。

大水过后,黄清波用最简短的语言,说:“重新来过!”这短短的四个字不是豪言壮语也不惊天动地,是那么鼓舞人心,说出了茶厂和全村人的共同愿望。带着执著和勇敢,带着实干和创新,全村几百号劳力自愿参加了筑水坝、建电站、修厂房的抗灾自救。大水无情人有情,没一人提出要工钱,没一人喊苦叫累,他们在灾害面前不低头,齐心协力降魔伏妖,奋战了一个多月,新电站建成了、新大坝筑成了、新厂房建起来了,茶厂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屹立在群山之中。

余波未尽,茶场遭灾的消息传向四面八方,牵动着人们的心。原县政协肖主席打着赤脚涉水从盘古山步行三十华里来到茶厂,给黄清波送来慰问金,黄清波握住他的双手,一股热泪涌出了他的眼眶;县工商局、老建办、镇政府……也送来慰问金,送来一大卡车一大卡车的水泥;当时的副县长曾国林亲自带着黄清波到省老建办要了四万元扶贫救灾款。“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茶厂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恢复元气。”黄清波发自内心的感叹,是对社会主义大家庭,对中华民族团结互助,战胜困难共建美好家园的赞美,是一曲同心协力降魔伏妖的胜利凯歌。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这个女人不简单

1974年,黄清波经人介绍与邻县邻村的邹桂香结为伉俪。邹桂香嫁到黄家后除了料理家务还要协助黄清波修桔园、摘茶叶、喂猪、养鱼……虽说活累点重点,小两口恩恩爱爱倒也亲亲蜜蜜。1993年,黄清波在父亲和爱人都反对的情况下,竟然私自做主将整个茶场承包下来,这下,在家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爱人邹桂香却一直想不通。那段时间,邹桂香白天干活干不起劲,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拉亮电灯带着小孩睁眼光光到天明。尤其使她不能容忍的是,见清波当了厂长,外出还带着一个小妞,叫人见了直摇头!在邹桂香眼里,黄清波简直成了当代的“陈世美”!黄清波当厂长后,回家时间少了,夫妻俩说话的时间也不多了,来去匆匆,邹桂香偷偷地对着镜子仔细察看,禁不住泪流满面。她想,缘份尽了,撒手去吧,她拿着一瓶农药“咕咚咕咚”地喝了下去,幸亏家里人及时发现,邹桂香才转危为安。

黄清波觉得自己对得起天地良心,从来没做对不起爱人的事。但是,仔细想想是不是工作太投入了,对爱人少了份关心和呵护?对家庭少担了一份责任?于是,打那时起,只要能赶回家绝不在外面留宿。并且反反复复地向邻邹桂香解释请求谅解。

事情并末结束。她重感情,重情义,有似水的柔情也有如火般的刚烈。一天晚上,黄清波收了货款回到家,将一个黑色大提包交给桂香,要她放好,自己便去洗澡。洗完了,倒头呼呼睡着了。邹柱香见清波这副疲意的样子,觉得心疼。本就憋着一肚子的话准备对清波叙说,没想到今天清波一句话也未问,就睡了!她气,气清波千不该万不该揽着苦来受,害得全家跟着受累,还想着村里的一些闲言碎语,她拿着那个大提包,拉开一看,天哪,全是一沓沓的百元大钞!钱,钱,钱,钱再多有什么用?她把满腹仇恨归结到一个钱字上,抱着手提包奔进厨房,趁着灶膛内熊熊燃烧的烈火,将手提包丢进了灶膛!烈火吞噬着黑色的提包,周边发出微蓝的光芒,火舌飞舞亲舔着百元大钞,发出一股刺鼻的气味……渐渐地,化成一堆通红的火炭,慢慢地熄灭了。邹桂香感到出了一大口怨气,有股说不出的兴奋与快感。

第二天,清波醒来找提包,邹桂香告诉他:烧了!那若无其事无关紧要的回答,让黄清波简直不相信,他跑到灶膛里扒出提包和那十多万元的灰烬,惊呆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他才完完全全地彻底认识邹桂香,这是位不简单的女人,她一方面辛辛苦苦赚钱,一方面又视金钱如粪土,她小学未毕业,什么法律法规她一窍不通,可是做人的规矩她懂,你说能更高地苛求她么?黄清波强忍怒气将此事埋在心底从未对外人提起过。

邹桂香事后冷静地想想,觉得有点对不住清波,对不起全家,对不起茶厂。她想赎罪,想改过,将全身心投入到清波的事业中,为茶厂的崛起献出绵薄之力。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1998年那场大洪水使茶厂和清波的家几乎荡然无存。当时,全村的人都忙着修大堤修电站重建茶厂。加工厂内等着一套机器设备安装,一时间根本无法抽出人手去一百多里远的于都县城购买。邹桂香看在眼里急在心眼。那天,吃过早饭,她向清波问明了设备在县农机公司购买,于是独自一人坐车来到县城。当她找到农机公司见到蒙主任时,蒙主任感到惊讶,听到茶厂受水灾,急着要买一套机器设备,蒙主任说:“没关系,你先把设备运回去,用了再说,钱什么时候送来都行,我先给你垫上。”就这样,邹桂香第一次进城,竟然没花一分钱,赊来了一套上千元的机器设备,村里人都对她刮目相看了。现在邹桂香独挡一面,在山下新电站加工厂负责收费,当问及上班累不累?她笑嘻嘻地告诉我们:“为清波分忧,替茶厂出力啊!”

播洒绿荫

黄清波认为一人富不算富,天下富国家兴。他受父亲黄东长的影响很深,将爱心献给社会,将绿荫播洒人间,造福人类作为终生的追求。

1985年,黄清波自费十万元在浮槎江上建起了一座拦水坝,兴建了一座小型电站,向全村人供电照明,每户每月只收壹元钱电费。小学、孤寡老人、贫困户用电全部免费。1998年,该大坝被洪水冲毁,清波又花20多万元重修了一座钢筋水泥大坝,新建了电站。现在仍有一半的村民用着该电站发的电。在厂里,黄清波的父亲黄东长给全场80余名职工看病,从不收医药费,每年光这项开支大约在8-9万元之间。全厂职工爱厂如家,黄清波给他们办了养老保险。1990年,残疾人黄海滨家建房子,从买瓦、买木料、买水泥、砖石到建房工资,黄清波自掏腰包实行全包;1992年,海滨的父母相继去世,埋葬费也是清波给的。黄海滨遇人便说:“清波比自己的亲人还亲,世上找不到比清波更好的人了。"1994年冬,黄清波将黄北海一家从另外一个村子搬至马脑塘村给清波照看桔园,清波为他建造了一栋二层楼房,还包他一家四口的吃住。北海的小孩患肾炎,黄东长日夜救治分文不收。后来病好了,黄北海对清波说:“救命恩人呀,只要桔园还在我就不搬走。”至今。北海全家还住在这栋楼房里。

2002年,盘古山至长龙村的公路,盘古茶厂进行了整修,并请了两名民工长期进行护理。那年春天,黄清波的大儿子黄华清以全额的票数当选为长龙村主任,现在又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双重的担子压在这位年轻人身上,他秉承爷爷和父辈的意愿,将绿荫播洒人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双带”活动中,以“一片绿叶为支柱,扬优趁势奔小康”带动全村人致富。

黄清波说:“我不过做了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党和政府给了我这么多荣誉,我不加倍努力说不过去。”是的,黄清波是人民的儿子,是大山的儿子,是绿色的辛勤栽培者,是绿茶的钟情痴心人。人们看着盘古茶厂日益发展壮大,看着长龙村一座座山头改换绿色。在清波的带领下,附近几个村子都种起了绿茶,他们把摘下的茶叶送到茶厂加工或由厂里收购。几年来,长龙村村民在茶厂的带动下,逐步走向富裕走向小康。

1995年至2001年,盘古茶厂连续被地、市、县评为先进明星企业,1996年被国家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定为名茶生产“定点企业”;同年,被团中央、国家工商局、中国个协授予“青年文明号”;1997年被国家工商局、中国个协评为“户户讲道德,店店无假货”先进私营企业。黄清波当选为江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2000年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2003年元月当选为于都县第十一届政协常委。他以卓越的成就和骄人的成绩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誉。一颗绿色的新星发出耀眼的光芒,在长龙在盘古山在于都上空冉冉升起。


龙珠闪烁——记江西于都政协常委、盘古茶厂厂长黄清波


锦绣前程

2003年,我再次造访盘古茶厂,沿途,座座青山绿茵翡翠,仁风河、浮槎江唱着欢乐的歌。几年来,盘古茶厂扩大绿茶种植面积已达七千余亩,漫山遍野绿茶泛波。座座山峰山腰以下种茶,山顶上种果。目前已种板栗、大枣、甜柿、杨梅、黄花梨、樱桃李、柰李等果树近20余万株;还种毛竹五百来亩;在浮槎江里放养鲤、鲢、鳙、鲫、草鱼10多万尾,一条十多华里的河段,流水淌急,两岸风光秀丽,茶厂已开辟旅游漂流;新做的电站旁,一座大坝凌空而起将浮槎江拦腰截断,给茶厂和长龙村民送去光明献上绿荫。一个以绿色茶园为主的集休闲、旅游、垂钓、漂流为一体的现代生态绿色茶园在盘古山长龙兴起。

2002年,盘古茶厂年产茶30万斤,年销售额达450万元;以“龙珠”茶为龙头的绿茶系列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名牌产品“龙珠”茶、“盘古神茶”等高档产品远销台湾、香港、东南亚、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每斤售价已达二千来元。目前,该茶厂以更新的姿态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他们坚定信心开创未来,采取规模经营,将茶厂做大做强,提高独特的绿茶品质,开拓广阔的国际市场,以科技为动力,推动技术创新,增強财富后劲,一个充满活力的盘古茶厂在引人注目的山旮里日益发展壮大。

盘古茶厂创建了“龙珠”名牌,享誉大江南北。实际上茶厂本身,黄清波本人就是一张品牌,就是“龙球”名牌。愿“龙珠”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耀千秋万代永世流芳!

(选自《中华纵横获奖作品选》2004年版;供稿:于都县志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