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一提到類型電影,立馬電影人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人認為,製作類型電影是能在院線中取得好收益的最簡便方法。典型的類型片無論過了多久都會讓人覺得好看,而且當今電影市場上票房排名前十的影片,如《戰狼2》、《流浪地球》等,類型都非常鮮明。所以在未來依然要遵循類型片的規律去創作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另一派人則正好相反,他們認為千篇一律的類型片會讓觀眾審美疲勞,失去對電影的新鮮感。如果想創作出有新意的作品,打破類型片的套路,甚至創造出新的電影類型,不僅可能會成為新的創作潮流,還有可能推動電影創作領域的發展。


到底應不應該遵循電影的類型去創作的問題多年來一直爭論不斷,所以這兩派人時至今日也沒有任何一方佔據上風,都各自按照自己的方法來創作,也都各自取得了口碑或者票房的成績。那類型對於一部影片來說,到底重要嗎?


在《超越套路的劇作法》這本書中,作者認為,由於觀眾熟悉類型片的特徵,因此編劇可以藉助於此讓觀眾迅速瞭解該電影的內容,是必須要掌握的創作技巧。然而觀眾需要有好奇心才能看完電影,所以為了保持觀眾的注意力,編劇必須寄予他們一些出乎意料的東西,甚至推翻他們先前的期望。

基於以上觀點,作者提供了幾個類型片的創新方法,以供參考


1、改變母題


真正的資深編劇都知道,類型電影的特色不僅僅在於電影情節中要包含哪些元素,還在於不同類型的電影具有的母題不同。母題,指的是一個主題、人物、故事情節或字句樣式一再出現於某作品裡,成為利於統一整個作品的有意義線索,也可能是一個意象或‘原型’。由於其一再出現,使整個作品有一脈絡,而加強。


比如好萊塢典型的西部片,它的母題大致是:主角通常是一部獨來獨往的西部英雄,天生就是神槍手,騎馬技術一流;反面角色喜歡做生意,積累金錢、土地,而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母題基本決定了一個故事中主要人物的特徵以及故事所表達的內涵。正是因為母題的一致性,讓類型電影呈現出了千篇一律的特點。那麼在不改變電影的類型的時候,僅改變母題也可以讓故事煥然一新。


例如,大部分戰爭片會選擇軍人為主角,但在《太陽帝國》和《希望與榮耀》兩個電影中,主角都是受到戰爭而影響的普通百姓。這種平民視角更有利於表現戰爭的殘酷,和在經歷戰爭後的成長,更容易引起當代普通人的共鳴。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有的時候,僅僅變故事發生的環境也容易會引發新意。在經典影片《虎膽龍威》中,一棟後現代的大樓代表了權力的中心,由布魯斯▪威利斯飾演的警察必須阻止一樁發生在大樓裡的搶劫。這部典型的強盜片沒有選擇傳統環境—大都市,而是聚焦到某一單一場景,讓整個電影的情節更加緊湊,富有張力。


諸如此類的變型還有很多,原則都是不改變故事類型,僅調整影響故事發展的主要元素。這種方式會讓觀眾對故事有先入為主的期待,但又在後面推翻了他們的認知,從而讓他們有出乎意料的新鮮感。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2、混合類型


如果說,挑戰類型中的某個母題能讓編劇有機會以較新鮮的手法呈現故事,而在故事中混合兩種不同的類型,則提供給編劇不一樣且更激進的方式來說故事。


當前我們的電影創新中使用最多的方式即混合類型,如比較成功的《唐人街探案》,將喜劇與懸疑片的類型混合,即給人輕鬆、愉悅的影片氛圍,又有懸疑片裡面吸引觀眾一直看下去的“鉤子”,非常適合作為在影院播放的商業電影。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像這種將兩種差別較大的類型混合在一起的方式,書中稱為:


相反類型混合


意為將兩種差別較大的類型組合到一起,其中一種類型為主類型,另一種類型的作用為改變主類型故事的敘事方式,以增加新鮮感。母題通常要保持主類型的構建。


除了像《唐探》系列這種類型融合外,在影片中途進行類型轉變也是一個比較創新的思路。書中提到一個案例是《月落大地》。這是一部很久遠的西部片,觀眾在觀看這部影片的時候也是這麼認為。但在電影的最後5分鐘,電影變成了恐怖片!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這兩種看上去完全不同的類型,之所以能融合,也是在於西部片和恐怖片的精神內核有相通之處。西部片充滿了人們的美夢,恐怖片負責處理人們的噩夢。美夢與噩夢原本是一體的兩面,並存於潛意識中,這使得這種轉化變得極為自然。


除相反類型混合外,書中還介紹了 相同類型混合的方法


這裡說的類型相同,即兩種類型的母題相同或相似。在不影響故事要表達的內核的情況下,融合另一種類型母題中的要素和線索,以中和某種類型人物和情節設置的弊端,增加影片內容的豐富性。


比如書中提到的《機械戰警》,是科幻片和黑色影片的混合。主角曾是一名警察,在出勤時被殺,隨後被改造成機械警察。改造後他雖然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但卻在人與機器中迷失,想找到當初讓他變成這樣的人報仇。這部影片好在結尾處主角找回了些許人性,沒有按照黑色電影的路線行駛,重新獲得了希望。這種融合,讓主角的正面形象更加生動和真實,不再等同於一個符號。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3、混合類型+改變母題。


這種類型的影片非常少見,主要存在於幾個故事組合成一個故事的情況。如書中提到的伍迪▪艾倫的《罪與錯》就是這樣典型的個案。這部電影分成兩個故事,情節劇和情景喜劇,屬於相似結構的混合。兩個故事敘述的內容並不搭配,主角和反派也各不相同。編劇以一個劇中人物(猶太牧師)和一個籠統的意念(道德是相對的)把兩個故事結合起來,使得這兩種類型並用而產生互補作用


超越套路的劇作法(二)——反類型

以上幾點只觸及了非平常類型的皮毛。如我們所見,當代電影中越來越多的混合類型的影片出現,單一類型已成為個例。這是因為時代在發展,歷史、政治和社會的變遷可以為舊類型提供新的觀點。文藝創新有的時候和科技創新類似。雖然我們幾十年來都在感慨科技進步很快,但每一個科研成果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前邁的一小步。同理,只要我們抱著好奇感,不斷的在某幾個類型中嘗試新的組合,也許就會創造出流芳百世的經典佳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