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糧食夠吃了,為何農村還有人“囤糧”?

因為最近的新冠病毒,小編家裡發生了一件很好笑的事,我的爺爺奶奶發了瘋似的買米買油,將家裡的倉庫堆成了山,我十分震驚這樣的行為,可在他們看來,這是一種未雨綢繆的機智做法。

『存錢不如囤糧』這句話是以前經歷過鬧饑荒時期的老班子遺傳下來的,沒有糧食吃,吃樹皮子的那種生活狀況一直在這一發老班子心目中記憶猶新。

年輕人會覺得存糧多麻煩啊,買容器、定期晾曬、還要防蟲防鼠,他們會覺得有錢就可以搞定一切,實際上也的確是市場上商品較為豐富,網上也可以採購。

明明糧食夠吃了,為何農村還有人“囤糧”?

但一些上了年紀的人,就比如我的爺爺奶奶,他們更願意、更習慣存糧。

可不得不說,在這次疫情之下,他們的做法確實提醒了坐吃山空的年輕人,適當的儲備糧食也是有好處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 不好買

好的水稻不是說有就有的,需要什麼米,先要跟米廠的老闆說,然後才能買到新米,如果買普通大米就沒這麼麻煩了。

明明糧食夠吃了,為何農村還有人“囤糧”?

米廠也不敢保證,磨完這一批,下一批還有這個品種的米,口感什麼都好的米產量太低,種的人太少,不買夠一年的下次不一定有。

二、以防萬一

大部分農村家庭屯糧其實應該是為了以防萬一,在農村很多家庭都會辦事(喜事、喪事等),誰家也不知道今年會不會出現什麼事情,是否需要辦事,特別是這些事情的辦理都需要不少糧食。因此囤積糧食可以以備不時之需,這也是為什麼大部分農村家庭都會有多餘的糧食,都會囤積糧食的主要原因。

明明糧食夠吃了,為何農村還有人“囤糧”?

三、增值

部分農村人也肯定想過,今年糧食價格不景氣,囤積到明年再賣。我們這邊就有很多農民是這麼操作的,經常會囤積不少的糧食,然後等著價格好的時候,再將其賣出去。從而也能賺取不少利潤。

因此就算糧食夠吃,農村人依然會囤積糧食,這種習慣其實是一種不錯的習慣,不僅可以以防萬一,也能保證自給自足。

家裡有糧,心裡不慌,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話。

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

特別是經過三年自然災害的那批人。

對糧食的重要性有充足的認識。

現在可能有一些年青人,不知道糧食是怎麼來的,更不知道捱餓的滋味。

希望各位年輕的朋友能明白儲備糧食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