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發明了算盤?

wxz419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算盤究竟是何時何人發明,現在已無法考查,但是它的使用應該較早。現代考古學家發掘的漢代畫像石墓中就浮雕著象徵算盤的圖案。東漢末年的數學家徐嶽在《數術紀遺》中就有“珠算”的記載,即所謂的遊珠算盤。遊珠算盤在一塊木板上置珠計數和計算,刻板為上中下三分,上下二分用來放置遊珠,中間分用來定位計算,且中間一分的每列可放置五粒遊珠,上一粒珠代表五,餘下四粒各代表一,上一珠與下凹珠以顏色區別。這時的珠算已經算是比較成熟了。而關於“算盤”的名稱,有些歷史學家認為,始見於元代劉因所撰的《靜修先生文集》。但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中藥鋪的櫃檯上就擺著一把和現在一樣的算盤,因此,現代意義上的算盤誕生於何時,以及名稱最終確定於何時,都還是個問號。


其實民間一直把孔子當算盤界的祖師爺供著,這裡面還有一段故事,不過孔子被稱為算盤界的祖師爺還得要感謝他的妻子。相傳當時魯國的國君因為嫌棄原先財政大臣低能,群臣於是推薦博學多才、穩重踏實的孔子來擔任。但孔子並不擅長理財,財務大臣的工作做得十分辛苦。一日,孔子回家跟妻子訴苦,決定第二日就跟國君請辭。孔夫人想了想,說:“要不你試一下我的記賬辦法,我準備了根繩子,每月你給我多少錢,我就串上相應的珠子用去多少錢,就拿掉幾個珠子,這樣子倒是從來沒錯過。”過幾天孔夫人問孔子這辦法如何,孔子仍發愁:“辦法倒是不錯,但我們一般家庭開銷不大,也就是個位數加加減減,所以串珠子的辦法好用,但十位以上就不行了。”孔夫人笑了:“你不會多用幾根繩子嗎?個位、十位、百位,多位數的加減就都會算了”孔子回去一實驗,果然得心應手,他從心底感謝這位賢內助。而從此,作為教育家的孔子也因此成為了算盤行業的祖師爺。


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並沒有可靠的史料記載。但算盤作為種成熟的計算工具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由最初用竹籤作計算的籌算,到流行後世的算盤,再加上自成體系、日漸發展的珠算口訣,算盤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算盤也成為古代賬房先生的必備工具。

而由於算盤跟錢聯繫在一起,因此算盤被當作富貴和善理財的象徵,古代新娘出嫁的時候,算盤是嫁妝箱的壓箱寶之一,父母希望女兒能精打細算,為夫家帶來滾滾財源,陪嫁算盤也有招財進寶的意思。在小孩滿月酒的抓周上,算盤也是父母必備的抓周用品,如果孩子抓到算盤,則寓意孩子有經商頭腦,以後必定會大富大貴。


尚武菌


算盤起源於算籌。而算籌起源於占卜之術。

傳說,黃帝戰蚩尤前,就曾經用算籌占卜吉凶。到了漢代,算籌的大小已經有了定製。《漢書·律曆志》載,當時的算籌“用竹(製成),徑一分,長六寸”。在使用算籌進行計數時,採用“以一當五”的原則,並通過算籌橫豎不同的排列方式來表示不同的數值。

相傳,珠算的發明者是春秋時的范蠡。范蠡善理財,三次經商成鉅富,三散家財,自號陶朱公,是財神的原型,號稱商人之祖,“商聖”。范蠡把銅錢整理成串,名曰“貫”,但是數目過大,零散錢幣過多,不易計數。於是,范蠡把木板刻上溝槽,在每個溝槽裡放上珠子,不同的溝槽不同的顏色,代表分別代表個、十、百、千、萬,幾顆珠子則兌換另一種不同顏色的珠子,來將零數湊整。再後來,採用幾根顏色不同的繩子,然後串上珠子,用這樣的方法來計數。

真正的算盤出現得比較晚,溝槽、珠子的方式,作為算盤的原型,則存在了很久一段時間。

史籍中所載的“珠算”一詞,最早見於東漢末年徐嶽所著《數術紀遺》:“珠算控帶四時,經緯三才。”北朝甄鸞註釋說:“刻板三分。其上下二分以停遊珠,中間一分定算位。位各五珠,上一珠與下四珠色別,其上別色之珠當五,其下四珠,珠又當一。至下四珠所領,故云‘控帶四時’,其珠遊於三方之中。故云‘經緯三才’也。”


純鈞LHGR


戰國聖人出魯班,配合乘除與加減,製作古代計算機,五大發明我國先!


雲中術士王海俊


算盤起源於北宋,是古代勞動人民發明的簡便計算工具。1921年在河北省鉅鹿縣挖掘到一顆出於宋人住宅的木製算盤珠,與現代算珠毫無兩樣。另外,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中畫著一家藥鋪,其正面櫃後上就有一架算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