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兄弟…禹城這裡全民皆兵

從武漢封城到禹城管控,在全國上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蔓延的嚴峻形勢下,李屯鄉黨委、政府強力部署,全面布控,充分發揮黨委引領、黨支部凝聚的堡壘作用,廣泛動員、群防群控,帶領全鄉上下幹部群眾打好疫情“攻堅戰”,鄉域內湧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戰“疫”故事,挖掘出很多“參戰典型”,他們中有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兩人、上陣兄弟,下面讓我們聽一聽他們的故事。

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兄弟…禹城這裡全民皆兵

全家在崗的一家祖孫三人

有這樣一家人:李希如是66年入黨的老黨員,他的兒子李文軍也在1996年入黨,兩人在戰“疫”伊始就加入到李屯鄉新冠病毒肺炎防控的大軍中,而90後的小夥子李成瑞也在爺爺、父親的影響下,積極參與到疫情防控的工作中來。村口值班、村內巡邏、街角消毒,凡是和疫情相關的工作,祖孫三人就像比武一般參與其中,老中青三代互不服輸卻又相互“打氣”。他們常說的口號是“只要疫情不除,我們絕不後撤一步”,他們之間的“比武”比出了“防疫熱情”,也讓我們感到異常的溫暖!祖孫三代,好樣的!

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兄弟…禹城這裡全民皆兵

深夜站崗的夫妻倆於永江、張煥芹

有這樣兩對夫妻:一對是李法橋支部書記李千方兩口子,一對是李屯街文書於永江兩口子,大“疫”面前,他們用真心付出保衛著李屯這片“紅色熱土”。“千方,晚上值班穿厚點,多值一會兒,咱這邊和莒鎮搭界,過往車輛多,可不能掉以輕心”。“放心吧,媳婦,黨委、政府交給咱守護李屯東大門,咱必須守土有責”。“千方,看著鄉里物資挺緊缺,咱也幫不上大忙,咱捐上一萬塊錢行不行?”“還是你這市裡的人大代表覺悟高,咱倆現在就去捐,說走咱就走”。平日裡的千方、學慧兩口子就是村裡的“人尖兒”,一個是村裡百姓的“好書記”,一個是群眾稱讚的“好代表”,大“敵”當前,他們毫不含糊,表現出了基層黨員幹部的責任和擔當!說完李法橋“支書”、“代表”夫妻檔,還得誇誇李屯街文書“好兩口”。“永江,咱是李屯街的幹部,是李屯防疫的門戶,上村口執勤你可得精神點兒,可不能有半點馬虎”。“放心吧,煥芹,咱幹了這麼多年文書,不敢說認真是咱的專有名詞,這樣的形勢我心裡有數”!“永江,值班的老少爺們都沒吃飯的吧?我去給你們送點兒熱水,帶點兒飯”。“行,來吧,媳婦兒你的覺悟是越來越高了”。“覺悟高咱可稱不上,你們老爺們在前線防疫衝鋒,我們家屬得做好後勤保障”!多麼可愛又可敬的兩口子,平常和睦鄰里誇,大事來了互牽掛!疫情當前,一個連續值班,一個送水送飯,相互搭檔,衝在一線!相互支援,讓人感嘆!

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兄弟…禹城這裡全民皆兵

一起消毒打藥的“父子兵”

有這樣一對父子,父親美農60後,兒子廣存80後,疫情來“襲”,他們攜手抗“敵”,可謂是戰“疫”前線的父子雄兵。“爸,你把消毒噴霧桶放下,你都打了好幾桶了,我來吧”!“你值班值了好幾個小時了,快歇歇吧,咱給老少爺們乾點兒事兒,身上有勁兒”!一個揹著消毒藥筒往返幾條街的老父親,一名值班前線站立數小時的好兒子,防控前線,他們用自己的樸實書寫著為民堅守,他們用不懈的努力訴說著抗“疫”的偉大!

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兄弟…禹城這裡全民皆兵

一線值守的婆媳郎海英、吳榮會

有這樣一對婆媳,都說自古婆媳不好處,李屯街的婆媳倆就用實際行動否定了這個“偽命題”。郎海英是李屯街的計生主任,她的兒媳吳榮會是鄉里的計生網長,兩個女共產黨員,真是“巾幗不讓鬚眉”!疫情來了,她們兩人沒有選擇“宅在家裡”,而是主動報名走上街頭參與值班盯崗。“孩子讓他爺爺和爸爸照顧吧,咱倆都是共產黨員,防控病毒義不容辭,他爺倆肯定支持”!“行,媽,咱就上路口執勤吧,咱娘倆一個班,可不能輸給村裡的男黨員”!不怵嚴寒,不論辛苦,她們“婆媳倆”在病毒肆虐的冬日裡,就像那火紅的薩日朗,成為李屯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兄弟…禹城這裡全民皆兵

連續站崗數天的新輝和新健

有這樣一對兄弟,兄弟一心,其利斷金。疫情當前,王辛吉泉、吉虎兄弟倆和李屯新輝、新健兄弟倆,用事實論證著這“亙古不變”的道理。“吉虎,現在這個情況,你也回不了濟南了,哥哥當支書是個村幹部,我得上村口參與防疫值班,你跟我一起去,你這個幹部家屬得多出點兒力”!“哥,你不說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了,這可不光因為你是村支書,病毒防控人人有責嘛”!這是疫情來時王辛村支部書記王吉泉與當畫家的弟弟王吉虎家中的一次簡短對話,隨後兩人就一起走向村口值班的“第一線”。“哥,你給村裡老少爺們代買蔬菜、送菜上門時多給他們說道說道,該戴口罩必須戴口罩,這時候可千萬小心,現在防疫物資挺短缺,大忙幫不上,我給鄉里捐上1000塊錢,盡點兒微薄之力吧”!“好兄弟,我替鄉里老少爺們謝謝你”!“老大哥,危難當頭,這點兒小事算個啥”!說完,兄弟倆雙手緊緊握在了一起,裡邊蘊含著不懼疫情的堅毅,還有兄弟齊心的真性情!真可謂:抗疫兩兄弟,吉泉值守村口不懼嚴寒,代買蔬菜、送到門前,人人稱讚喊聲好書記;吉虎上街宣傳不辭遠近,熱情捐款、千元轉賬,老鄉傳揚都誇大畫家。說完這對好哥倆,還得說道說道李屯街上兄弟倆。“新健,村裡都志願報名參與村口防疫值班呢,你是村裡的幹部,我也不能給你拖後腿,報名一定寫上我,村裡安排我幹啥我絕不含糊”!“好哥哥,還沒問你,你就主動報名了,啥也不說了,走,咱倆這就值班去吧”!李屯街設置村口值班的第一天,80、90後的新輝、新健兄弟倆就參與其中,給李屯街年輕一輩做了好榜樣。“弟弟,村裡家裡家外老少爺們都在捐款捐物,咱家裡開著超市,咱給鄉里捐點兒生活物資吧”?“行,捐啥呢?我看鄉里幹部都為了抗擊病毒早出晚歸的,估計都來不及吃飯,要不咱捐些八寶粥,方便好攜帶”!“行,就這麼辦”!隨著電動三輪的“滴滴聲”,6箱八寶粥很快被兄弟倆送到了鄉政府。小小八寶粥帶著兄弟倆的關心,寄託著李屯父老鄉親的牽掛,加入到助力李屯的“鋼鐵洪流”中!

祖孫三代、夫妻搭檔、婆媳兄弟…禹城這裡全民皆兵

值守的王辛村支部書記王吉泉(哥哥)

真乃是:疫情擺在前,衝鋒老中青。夫妻心相連,上陣論心聲。父子衝上前,一線展雄風。婆媳好和睦,值守顯親情。抗毒親兄弟,共同戰疫情。為了你我他,舍小顧大家。李屯紅色好傳承,大敵當前,擰成繩兒,跟著黨和國家走,一戰到底論英雄!因為李屯有著無數這樣的家庭,疫情面前,“全民皆兵”,所以我們相信病毒很快就會在人民鬥爭的海洋中敗下陣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