撐起幸福感的五根支柱——《持續的幸福》讀後感之一

今天早上開車上班的時候,聽書《持續的幸福》,似乎獲得了一些新的啟發。《持續的幸福》是馬丁·塞利格曼的作品,塞利格曼是美國心理學家,前美國心理學會主席,被譽為“積極心理學之父”,他在傳統心理學注重“如何減輕人們的痛苦”的基礎之上,專注於如何建立人的幸福感,並讓幸福感持續下去。於是,他出版了《真實的幸福》,《持續的幸福》,《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活出最樂觀的自己》,《教出樂觀的孩子》。人活一生,無非是想要幸福。而幸福是一種感覺。你此刻感到幸福,你此刻就是幸福的。而塞利格曼研究的是,如何讓這種感到幸福的感覺,俗話說的,幸福感,持續的時間更長一些。甚至,讓這種幸福的感覺,持續人生大部分時間。這樣,你就會感覺到,這一輩子是幸福的。人活一輩子,以A狀態渡過,以B狀態渡過,或者以C狀態渡過,都是渡過,但過完這一生的感受,卻各不相同。如果可以選擇,當然希望能以開心一點、舒適一點的狀態去渡過。為何非要以苦逼逼的狀態去渡過呢?既然這樣,如何能以幸福的狀態去渡過呢?積極心理學給出了以下這座幸福大廈模型,意思是,人的幸福像一座房子,房子的支柱是:積極情緒(正面情緒)、積極人際關係、投入、成就、意義。這5根柱子撐起了我們的幸福感,英文叫做well being,就是感覺很好。任何一根柱子倒塌,我們的幸福大廈就不穩,甚至是倒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