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自诩为阮海阔 读完《鲜血梅花》愈爱金庸武侠

“我们忙活是为了活着,石屹忙是要活得更好。”跟潘石屹从小长到大的朋友是这么评价他的,潘石屹说自己成长的历程,就跟传统的修仙小说的开场类似,身世是很悲惨的,小时候住在一个落后的村里吃了不少苦,潘石屹的父亲是村里唯一的大学生,毕业以后因为潘石屹爷爷是民国军官的原因受到牵连而下方到农村。潘石屹的父亲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告诉潘石屹外面再怎么不好,也比待在村里有希望,所以潘石屹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去。潘石屹说,自己小时候从老家走出去的时候骨瘦如柴,没法想象就自己这样的条件还敢一个人出去闯,这不就是身体上的残酷折磨,心灵上的痛苦煎熬。

潘石屹不爱金庸古龙,爱阮海阔

从村里走出去以后,确实一路上遇到艰难险阻,可是自带主角光环,冥冥之中有一股力量,把他送上SOHO中国的创始人的宝座,在2019年的福布斯亿万富豪榜中,潘石屹与妻子张欣以94亿美元财富排名第597位。潘石屹说自己是不信命的,他自己就跟余华《鲜血梅花》那本书里的主人公阮海阔一样。这本书讲了什么,阮海阔又是个什么样的人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潘石屹自诩为阮海阔 读完《鲜血梅花》愈爱金庸武侠

说来也有意思,咱们最喜欢的武侠一般都是金庸、古龙为代表的,大家都喜欢心里很阳光、不压抑地去持剑走天涯和快意恩仇,这部《鲜血梅花》颠覆了传统武侠小说,有个很悬的名字叫新历史主义武侠故事中的“复仇”思想。作者通过报杀父之仇去 “永恒寻找”的人类隐喻,在不断的寻找中才能不断地成熟成长。咱们看的武侠小说一般都是先找到世外高人练就过硬的本领,然后庄严神圣地用学到的至尊武功去报仇,《鲜血梅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阮海阔随遇而安浪迹天涯,跟传统武侠小说一点不一样,好像在嘲笑传统武侠小说。金庸、古龙小说里的打斗场面、还有经典的武艺招式都没有。

阮海阔的身世

潘石屹自诩为阮海阔 读完《鲜血梅花》愈爱金庸武侠

阮海阔的爸爸是威震天下的武林豪杰,父亲被人杀害以后,背负血海深仇的阮海阔就要去寻找青云道长和白雨潇报仇,可阮海阔这个人身体素质不行,也没学到父亲的武功,没办法只能背着梅花剑去找仇人报仇雪恨。小说里阮海阔漫的复仇史中最多的就是“不知不觉”、“虚无缥缈”、“茫然无知”等词语,这就说明了阮海阔复仇的目的是明确的,怎么做却浑然不知、懵懵懂懂。

十字路口的出现,在他的漫游里已经重复了很多次,在这里呈现出几种可能,在阮海阔绵绵不绝的途中,十字路口并不比单纯往前的大道显示出几分犹豫。阮海阔在接近十字路口的时候,内心已经选择了一直往前的方向。

每一次的判断选择不是表现阮海阔胸有成竹的坚定,反而可以看出他满脑子浆糊的惶恐,根本没有深层次的了解事情,却被强加了复仇的目的。故事的结尾,仇人已经去世的消息传到阮海阔耳朵里,没有因为这个结果而减轻负担,反而阮海阔的内心更加的迷茫、不知所措。原文说,“他看着白雨潇将梅花剑举到眼前,将剑从鞘内抽出。在外辉煌阳光的衬托下,他看到剑身上有九十九朵斑斑锈迹。”梅花剑和阮海阔互相照映着,斑斑锈迹的梅花剑意味着杀父之仇不共戴天的传统伦理观念力量的胁迫下,阮海阔必须是背上杀父之仇的道德枷锁,最后大仇得报才能让心灵回归宁静。所以小时候的阮海阔捡起了父亲血洒的树叶,他的人生目的应该是非常确切的,不报杀父之仇誓不为人。

梅花剑是真好,杀父之仇是血海深仇!

一旦梅花剑沾满鲜血,只须轻轻一挥,鲜血便如梅花般飘离剑身,梅花剑一旦出鞘,血光四射。”

潘石屹自诩为阮海阔 读完《鲜血梅花》愈爱金庸武侠

阮海阔的复仇是被动的,没人管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他也不敢跟人说,因为别人都认为报仇是理所应当的。从开头就写“在阮进武之子阮海阔五岁的记忆里,天空飘满了血腥的树叶”,可见,他的童年被父亲的死和母亲的愁充斥着,晕染成血腥、冷酷的色彩。从小失去父亲,也得不到母爱,知道阮海阔父亲死了十五年,阮海阔的母亲“首次”用目光抚摸他,用一种“过去的声音”向他讲述仇恨,当他从母亲手中接过梅花剑的时候,触摸到的也是母亲“冰凉的手指”。可以看出,在母亲心里,始终充斥着大仇未竟的怨恨,在他的成长当中,似乎从未给过他一点温柔的慈爱。不仅如此,在儿子负剑离家,开始复仇之旅时,她并不打算成为儿子复仇历程中可以暂时倚靠的港湾,而是将一切,连同自己付之一炬,让他无路可退。在阮海阔之后的漫游中,就更没有人愿意倾听、理解他的心声了。这样的我国传统的武侠小说一般都是快意恩仇、行侠仗义之类的文学主题,而人物的设置往往也是具有盖世武功、侠义豪爽,并配以绝世武器或暗器,在环境或场景的设置上或血腥或优美不尽相同。真是可怕的二十岁,阮海阔的妈妈嘱托遗愿之后就用自焚这种极端的方式死亡,沉重和难过加倍,阮海阔除了复仇没有别的路可选了。然而事与愿违,阮海阔没有按照母亲的期望成长,竟然武功没有精进,小身板也弱不禁风, 对父亲的记忆还越来越模糊。阮海阔是复仇心里不想、能力也不够,可是传统的思想观念,以父为尊、家族伦理,阮海阔被赶鸭子上架,硬生生的去干自己不喜欢的事,就好像没有灵魂只知道复仇的行尸走肉一样。

尽管仇深似海,没能力报仇不如一死了之

当母亲将复仇的重任郑重交给他时,他就已经隐约感到了两难局面的逼近。他“在母亲的声音里端坐不动,他知道接下去将会出现什么,因此几条灰白的大道和几条翠得有些发黑的河流开始隐约呈现出来”。当他“肩背梅花剑,走出茅屋”时,他“感到自己像一只灰黑的麻雀独自前飞”。

潘石屹自诩为阮海阔 读完《鲜血梅花》愈爱金庸武侠

这里,阮海阔已经流露出一种巨大的恐惧感和孤独感。而在母亲将一切付之一炬后,他“深刻地领悟到了”母亲自焚而死的用意,他意识到自己的无路可退,“在此后漫长的岁月里,已无他的栖身之处”。由于作品承袭了余华小说一贯的“零度叙述”的风格,采用纯客观的叙事手法,我们并不容易从作者含蓄的叙述中窥探主人公的隐秘心事。

仔细研读文本,还是可以发现阮海阔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走中的心理波澜。他在多月之后的跋涉中终于虚弱不堪,作品中这样描写:“他突然跪倒了,很久之后都无法爬起来,只能看着河水长长流去。”这里的“跪倒”不仅是身体上的透支造成的,更是精神上的透支和巨大亏空造成的。在阮海阔无边无际的寻觅中,他始终徘徊在复仇的边缘线上,既没能坚定自己寻找的决心,也始终没有找到逃脱枷锁的出路,复仇的沉重负担一度让他难以为继。小说最后,阮海阔确信自己找到白雨潇之时,作者对他的心理情态的描写极为镇定,但足以让读者心头为之一颤,阮海阔充满悲剧性特征在这里表现的淋漓尽致。他“低头沉吟了片刻”,“依稀感到那种毫无目标的美妙漂泊行将结束,接下去他要寻找的将是十五年前的杀父仇人,也就是说他将去寻找自己如何去死。”阮海阔明白,找到杀父仇人对于没有半点武艺的他来说,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然而,父亲的死、母亲的遗志铸造出的沉重的枷锁让他不得不问、不得不寻。于是,他与之前的“毫无目标的美妙漂泊”诀别,毅然去赶赴最虚无最黑暗的所在,意欲用虚无的死亡向父母“献祭”,以最无奈最虚空的方式结束自己悲剧的一生。

通过别人,意外结束了复仇之旅

主角阮海阔什么武艺都不会却背着跟屠龙刀倚天剑一样有名的梅花剑,到哪里都是被抢的活靶子!就跟谢逊、张翠山、张无忌等人一样,完全不能德不配位,谁掌握了倚天剑屠龙刀,各方势力都会找上门来,高超的武艺都防不住别有用心的欲望贪婪。可小说里就是很无奈悲催的黑色幽默,阮海阔自己没本事背着名满天下的剑,也无人问津,实在是尴尬到了极致。

潘石屹自诩为阮海阔 读完《鲜血梅花》愈爱金庸武侠

原文里就说:“阮海阔行走在街上,使他觉得自己如一件衣服一样飘在喧的人声中。阮海阔行走在江河群山,集镇村庄之中的寻找,便显得十分渺小和虚无。”这是现代自觉渺小迷茫的精神特质被反用到武侠小说里,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看见大江大山的景象,反而自觉压力更大,感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阮海阔看到这些名山大川、山河湖海的,更觉得自己是无依无靠、脆弱无能的无名之辈。或许苏轼会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是一时被贬难过感叹自己渺小无助,而小说里阮海阔这种颓废的情绪是贯彻在文章的始终。阮海阔也很有意思,母亲那么决绝的要求其报杀父之仇的任务,阮海阔没有保质保量的去完成,反而是丢了武器又听天由命似的通过传话找人的方式,还不是跟仇家你死我活那样的一较高低,确实非常荒唐不是正面对抗地结束了复仇使命。

这根我们想象的“复仇”完全不一样,复仇是武侠里的核心,从最早的伍子胥听说父亲、哥哥被害一夜白头,到最后利用吴国的兵力去灭楚国鞭尸楚王大仇得报。还有金庸小说里,主人公们为了报血海深仇,所遇到的惊险刺激的故事。复仇的主题可以说是武侠故事的生命力。在这部《鲜血梅花》里面,阮海阔的仇深不深,父亲被害,母亲为逼阮海阔报仇没有退路自杀,这仇恨不亚于其他小说的描写。可他就没有一点复仇者的样,他身体是手无缚鸡之力,也没有得到一身好功夫,其实阮海阔母亲的自杀应该是一种失望吧。可即便这样,阮海阔还是麻木不仁不痛不痒,就像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戈多一样的毫无目的地寻找自己的杀父仇人,作品中几次写到他阴差阳错地与仇人失之交臂。他把母亲离世前的遗言当作是一种命令,而当他进入社会后面对胭脂女和黑针大侠的请求,“复仇”这个生存目标又被代人打听消息的使命取代了。就像阮海阔忘记了“白雨潇”而只一味记得胭脂女和黑针大侠想要打听的“青云道长”,当他碰到“青云道长”以后,他的第一个问题不是问杀父仇人是谁,而是帮别人问人。这不免让人觉得他有点不负责任、玩世不恭,他好像根本不把自己的“复仇”使命放在心里,因而缺乏传统意义上武侠小说的主人公形象特征———将复仇作为最大的人生使命。而他的曲折的“复仇”之路更像是他自己的一次放逐心灵的旅行。

到底想说什么?

跟传统的武侠小说故事完全不一样,到底是想表达什么?就是想表达我们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人生本无意义都是自己寻找出来的,但故事里的主人公阮海阔的人生意义是出生以后就被父母不断深化强加到自己身上来的,所以自己在经历一段段故事以后,会不断遗忘自己生活的最终目的报仇,反而是执迷于找白雨潇等短期的目的,他因为父母强加给自己的人生意义,始终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看完了,就会陷入深度的思考,人生苦短强加给自己这么写意义有什么好的?!胡适先生说得好:“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其实,看了那么多金庸的武侠小说,我看完以后有点看不上阮海阔,要是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主角都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阮海阔要在金庸小说里三流人物都不是,一个连杀父之仇都能放下的人,在金庸武侠里必定会被江湖好汉所不齿。人生本无意义,与其意义都放在利己的追求上,还真不如找找儒家那些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胸怀;不如找找大儒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呐喊,如果抛弃了这些伦理纲常,只去寻找自己的独立价值,人生的意义会比现在更加精彩吗?!

潘石屹自诩为阮海阔 读完《鲜血梅花》愈爱金庸武侠

《鲜血梅花》创作于1989年,作者余华从此之后转变了文字风格,不再是故作高深的文字哑谜,而是转型升级创作质朴简洁直入人心的作品,开始叙述人性温暖的故事,后来写出了人性深处的温暖和致爱,这就是《活着》,与《鲜血梅花》风格完全不同的作品。

#疫期在家读好书##疫情时期不忘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