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很晚才學會走路是怎麼回事?

有的父母會感到納悶:別人家的孩子不到一歲就可以滿地跑了,而自己的孩子到了一歲半還不能獨自行走。其實,出現這種現象並不奇怪,它和父母的行為有很大的關係。下面育姐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解析。

寶寶很晚才學會走路是怎麼回事?

1.給寶寶使用學步車

寶寶學習行走時,很多父母會給他使用學步車。這些父母認為,寶寶在學步車裡學走路十分安全,不會摔倒受傷。但育姐要提醒大家,使用學步車會讓寶寶的走路動作受到限制,養成錯誤的行走姿勢。除此之外,經常使用學步車會讓寶寶依賴心理,不利於他以後獨立行走。

2.不讓寶寶光腳學走

有很多父母會購買專門的學步襪和學步鞋讓寶寶練習行走,其實,讓寶寶光腳學走路才是正確做法。寶寶的足底有許多末梢神經,光腳走路時通過與不同材質地面的接觸,不僅可以加快感官發展,提高身體協調性,還能鍛鍊踝關節柔韌性,養成正確的走路姿勢和習慣。

此外,寶寶光腳走路,沒有鞋襪的約束,可以促進腳弓的形成,避免出現扁平足。

寶寶很晚才學會走路是怎麼回事?

3.提前讓孩子學走路

大家都知道,寶寶學習走路前要先學會翻身、獨坐、爬行等動作。其中爬行練習最為重要,它能夠增強寶寶的手臂和腿部力量,讓寶寶學走路時更穩當。

但有一些父母比較心急,寶寶爬行還沒有練習好,就提前讓他站起來走路。寶寶的基礎沒有打好,走起路來總是跌跌撞撞,還不能長時間行走,反而延長了他的學步期。

這裡育姐要提醒大家,一定遵循寶寶身體發育規律,不要提前讓寶寶學走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寶寶很晚才學會走路是怎麼回事?


4.不敢放手讓寶寶獨立行走

有的父母十分溺愛寶寶,寶寶學習走路時總是牽著扶著,生怕他跌倒受傷。其實,這種做法對寶寶學習行走非常不利。育姐提醒大家,寶寶學習走路時沒有不摔跤的,爸爸媽媽越是不放手讓寶寶獨立行走,寶寶的依賴性就越強,學會走路的時間要比同齡人要晚得多。

5.寶寶外出總是抱著或坐童車

寶寶學習走路是一個熟能生巧的過程,大家一定要讓他多多練習。如果出門時爸爸媽媽總是抱著寶寶或者讓他坐在童車裡,不讓其下地行走,那麼,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自然比同齡寶寶更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