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壺,看懂這幾點,可以讓自己少吃點虧

紫砂壺喝茶好處多,能最大程度的保留茶香和茶味,而且隔夜不餿,透氣性好,是茶器裡最適宜泡茶的。自明朝以來,廣為流行。然而隨著市場的不斷髮展,出現了各種亂象。小蔣希望通過下面這幾句話,能對各位壺友有一定的幫助。

買紫砂壺,把握以下幾點,讓自己少吃點虧:

玩壺,看懂這幾點,可以讓自己少吃點虧

1,學習是成功之母

要想成為紫砂壺資深玩家,必須要學習。在購買紫砂壺之前,多讀一些專業書籍拓展自己的知識面。

喜歡紫砂壺,不能一開始就大買一氣,而應該做到邊玩邊學,買上幾本紫砂方面的專業書籍來看一看。要儘量買有權威性的,不必太多,關鍵是要買經典,因為很多書的內容相差無幾。有的人從小就出身在紫砂壺世家,耳聞目睹,自然比讀書還有效。但這樣的人畢竟極少,對於絕大部分壺友來說,入門的唯一途徑就是多讀書。

玩壺,看懂這幾點,可以讓自己少吃點虧

2,循序漸進可化解風險

壺友玩壺過程需要經歷的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壺友對紫砂壺不太瞭解,投入資金較少,所購買的也是比較便宜的壺,有揀漏心理。此階段要多學習,多看少買,多對比。

中級階段,壺友對紫砂壺有初步的瞭解,也捨得花幾百元上千元購買紫砂壺。這個階段要多一些理性和務實,減少投機心理,買自己喜歡的並且適合自己的東西。

高級階段,對紫砂壺充分了解,敢於投資,但是需要具備一定的經濟條件。目的是收藏和鑑賞各種高品質的名壺。

玩壺,看懂這幾點,可以讓自己少吃點虧

3,警惕花裡胡哨的化工料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市場上開始流行亂七八糟顏色的紫砂壺,綠色的藍色的花裡胡哨。看著都嚇人,赤裸裸的化工料。雖然顏值很重要,但是我想說的是,紫砂,不是妖豔型。紫砂壺是內斂的,而不是張揚的。過於的“好色”,必然買到假貨。顏色花裡胡哨的壺,不會是好泥料做成的。


玩壺,看懂這幾點,可以讓自己少吃點虧

4,從整體來考察壺的品質

從壺的外形來看,要看其整體造型上的比例是否協調,造型是否有藝術感和欣賞價值。紫砂壺的生命力就是傳承和創新,雖然傳統壺型非常經典,但畢竟不是自己的創意。因此需要當代的紫砂藝人,在充分吸收前人作品的一些靈感後,再然後融入自己的思想進行創作,這些作品也受到很多壺友的喜愛。不過,紫砂壺最大難點是把藝術性與實用性完美的結合,不要忽略紫砂壺的實用性。

玩壺,看懂這幾點,可以讓自己少吃點虧

5,聽音辨壺靠不住,玩壺倒立有偏頗

有一些壺友說聽聲音可以辨別紫砂壺的好壞,紫砂壺的聲音脆和不脆,主要是和泥料的燒結程度、泥料的品質、壺胎的厚薄有關,聽聲音是辨別不出紫砂壺好壞的。還有紫砂壺的倒立問題,說裝滿水能玩倒立而不掉壺蓋的紫砂壺是好壺。紫砂壺能不能倒立和壺型的品種有關係,拿個灌漿或者拉胚的西施壺,基本是能玩倒立的,但是紫砂泰斗顧景舟做的石瓢壺卻沒辦法玩倒立。你總不會認為顧景舟大師的經典石瓢壺還不如十幾塊錢的灌漿壺吧?因此,這些都是不靠譜的偽知識。

玩壺,看懂這幾點,可以讓自己少吃點虧

6,不要過分的注重制壺人的職稱

收藏紫砂壺不能單純看制壺人的職稱,職稱與壺的價值沒有必然聯繫,職稱越來越多的被一些奸商用來炒高壺價,不能用職稱的高低來衡量一把壺的好與壞。紫砂行業內有職稱的紫砂壺藝人很多,有的藝術造詣高,有的手藝卻一般。所以收藏者收藏時不能單純看職稱選購。在目前紫砂市場混亂的大環境下,假職稱假大師很多。有職稱但不會做壺的人很多,有職稱會做壺和沒有職稱會做壺的人也很多,關鍵還是問問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