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小編總結的八個錯誤標準,在購買紫砂壺的時候能以客觀實際的要求和標準去重新審視一把紫砂壺。

錯誤標準1

曾經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所謂的“專家”如是傳授經驗,說紫砂壺蓋取下,倒扣桌面上,壺嘴、壺口、壺把三點是在同一水平上就是好壺。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這個觀點誤導了很多壺友,這個跟壺嘴壺把的高度有關,跟壺好不好沒有半點關係,如果按這個標準來選紫砂壺,很多有實力的制壺藝人,還有大師都該下崗。切莫被所謂的磚家誤導!

為何有的壺取下口蓋倒扣會不平?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與器形也有很大的關係,為了考慮茶壺的實用性,有的茶壺壺嘴會高於壺口,因為壺嘴做的太低,壺裡注入水還未滿,水已經通過壺嘴留出。你想過沒有,提樑壺如何倒扣?

總而言之,三山不能都要求齊平,是從實用和審美兩方面考慮的:有些壺流把比壺口高一點更好看,大部分壺如果流把與壺口都完全齊平,泡茶時可能會從壺口溢出,這樣就不實用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必須有意識把壺的流安裝超高一點。這個跟壺好不好沒任何關係。

錯誤標準2

有些壺友,特別是一些新壺友對壺的三點一線非常在意,有的可以說已經到了苛刻的地步了,要知道只要是真正手工做的有那麼精準麼?能做到像自動化機器那麼精確麼,當然我不否認有這種壺,但不可能把把都是。手工製作的壺不會絕對的筆直,只能說完全是靠做壺藝人目測儘量筆直。如果用尺子等專業測量工具測量是否三點一線,是不合理的。手工製作的壺不像現代化機器下的產品,可以量化的。有些壺友卻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用直尺測量相差半毫米就認為壺三點不在一線,太過於鑽牛角尖,有過而無不及,做紫砂壺的師傅都要氣得吐血。手工製作有個半毫米偏差很正常。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錯誤標準3

有的老玩家認為倒茶時茶水一丁點都不允許有順著壺嘴往下流。流涎嚴重是不能允許的,但是過於偏激就有點鑽牛角尖了,很多壺因為整把壺的造型而決定了壺嘴不可能做到毫不流涎(比如石瓢,水平),還有方器和筋囊器,都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所以要綜合而論,不要因為一丁點的流涎就認為是壺做得不好,那樣的話做紫砂壺師傅都得改行。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錯誤標準4

倒茶時茶湯不能從壺口流出,實際上很多紫砂壺都做不到這點;符合這個標準的不等於就是一把好壺;稍有流涎的也不等於是劣壺;

這裡除了跟個人使用習慣有關外(有些朋友出茶時候,壺身直接傾斜90度,這樣所有的水都壓向口蓋,口蓋不流水的概率很小),還與壺型不同有相當關係。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錯誤標準5

有些朋友相當在意壺蓋與紫砂壺身之間的間隙,選紫砂壺的時候總要左右晃一下壺蓋,要是能晃動的距離大一丁點馬上否定這把壺的價值,總希望壺蓋蓋上是紋絲不動的。每個人制壺的思路和理念不同,有時候還要考慮實用性。現在有整口工藝,在一次燒成後進行整口再燒二變,要做到扣蓋緊密,絕非難事。口蓋緊密度太好的話,如果有茶葉卡在其中,有時候很難把壺蓋拿出,稍有不慎還會把壺蓋打爛。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錯誤標準6

認為通過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流出與停止,能做到收放自如就是好壺。這個是很多壺友所追求的。實際使用當中卻很少有人以按壓透氣孔來控制茶湯的收放,使用起來是相當的不自如,而有相當的壺是按壓不到氣孔的,比如牛蓋壺根本無法按住氣孔。而市場上很多價格在幾十塊的紫砂壺只要整口後壺蓋和壺身的緊密度較好,都可以做到上述要求,而像石瓢,哪怕是顧景舟做的石瓢就沒辦法按到氣孔,也就做不到上述的要求。

錯誤標準7

用開水淋壺,覺得幹得快的泥料就好。這種做法廣為流傳,許多壺友都非常相信,那麼是否是正確的,依據又是說什麼呢?今天我們來說說這個問題。首先給大家分析一下,熱水澆淋到壺表面,壺的吸水性好,自然就乾的快;另外如果不易在壺身掛水,自然也幹得快。我們先說不掛水,這取決於幾個因素,我們主要說三個。

壺型與水乾快慢是有關的。舉例來說,西施等壺型,在壺表面並不會形成積水,相對來水肯定是乾的比較快的,而像仿古這類壺身線條比較平緩的,流水自然也較慢,乾的就比較慢。

第二個因素紫砂壺的燒結度。如果燒結度、結晶度比較高,那麼壺的瓷化程度也就越高。朱泥就是很好的例子,表面細膩,這類水也就容易從壺表滑落,自然也是乾的快。

第三個因素紫砂壺是否進行後處理。如果壺經過拋光、打蠟等工序處理,那麼自然壺表面也是非常光滑,不易掛水,乾的就快。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錯誤標準8

認為全手工紫砂壺一定比半手工壺好,全手工製作是傳統工藝,非常考驗作者功力,而半手工成型的紫砂壺也精品不斷(如汪寅仙曲壺)。不管全手工成型工藝還是半手工成型工藝,關鍵要看這個壺做出來的整體品質究竟如何,成型工藝只是作為評判紫砂壺品質的其中的一個要素,因為還要結合泥料,造型,做工。裝飾等因素綜合起來評判。

識別“原礦”紫砂壺,有啥竅門?

一、看壺身

原礦紫砂,經過風化、粉碎、過篩,煉泥,陳腐,到出窯成為一把紫砂壺,一般優質的原礦泥料,可以在壺身找到小黑點,和小白點。這是高溫鐵溶點和水雲母點。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二、看水色

原礦壺,區別於外地砂料,在於其有天然的水色,而外地砂製成的壺,一般較為乾澀,無潤澤感,無水色。這和傳統的看玉器的水色大同小異,但是如果是通過拋光而形成的表面光滑,發亮的,不算。

三、聞氣味

原礦紫砂壺,經高溫燒製出窯,一般會帶有一定的土腥氣和火氣,而不是其他任何刺激性味道或者香氣。現在有些壺,可以聞到味道較重的香氣,多半是為了掩蓋化學添加,而新加的其他非刺激性氣味掩蓋。

四、看掛水

原礦紫砂壺,將水澆淋壺身,會在壺身表面形成一層“水膜”而不是水珠,或者是完全不沾水。如果是熱壺,會慢慢被壺身吸收,如果是涼壺,則會被蒸發和吸收。如果成珠狀滾落,或者壺身不沾水,基本可以判定不是原礦壺(要麼是注漿壺,要麼打打磨上蠟拋光的)。有些原礦壺,由於用手把玩,壺身有油脂,多澆淋幾遍,可見水膜。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現在的煉泥工藝很複雜,也很先進,對於一般初玩者,很難一眼判斷出一把壺是否是原礦。現代的煉泥工藝,將外山泥料和本山泥料摻合,進行調砂處理,有時候也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個人認為,只要沒有超標的化工添加,對於實用性而言,外山泥料,或者是拼泥的紫砂壺,也是可以使用的。


玩壺:八大錯誤標準,四點識別原礦壺


真正考驗一把紫砂壺的原礦純度,有經驗的壺友,還是主要看其水色和做工。這兩方面都過關的話,基本都是原礦泥料為主。另外,更重要的還是要從使用效果來看原礦泥料,才更為合理,也更為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