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1、不可急功近利,紫砂壺是人一生的玩物,也是愛好者情感偏好的投射,不可能有速成的,只能一點一滴的積累,如果你太浮躁,估計是要交不少學費,新手玩壺的路還很長。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2、如果你原來不喝茶,突然玩壺的,那麼我恭喜你,你會有很多的彎路要走,會吃虧很多,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定要花點時間在茶上面,能用蓋碗喝出茶葉的好壞。對你將來的玩壺的進級非常有幫助。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3、要去追求什麼驚天絕世好泥,什麼朱泥大紅袍,什麼青灰泥那些不知名的泥料,玩這些會吃太多的虧。傳統的紫泥、段泥、紅泥、最美。紫砂泥料只有三種,就是紫泥,紅泥,本山綠泥,其他的都是這三種基礎泥料的分支或者天然共生礦。關於清水泥很多人都問過我是什麼東西,我是這樣認為的,不願意花這麼大的功夫,就用一種單一的紫泥礦來製作所以叫清水泥。現在清水泥的定義已經演變為紫泥的一個品種,任何一種單一原礦的紫泥都可以叫清水泥,也可以叫紫泥。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4、不要以為可以養得潤的就是好料子,山外料和純度不高的紫砂也可以泡養出好的效果,但是和原礦比肯定還是有較大差距的。不要以為看著潤的,亮的,或者水色好的,底料就一定好。看著乾澀,水色不好的料子就一定很差。現在練泥的工夫,明針的水平,燒什麼窯,對泥料成色的影響要超過底料本身的質量的。現在有一些純度不高的料子但是有的人手藝好,明針功夫了得,再加上打磨拋光,壺表看起來漂亮很多,但泥本身並不是真的好。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5、紫砂壺因為泥料種類不同,出產的地域不同,練泥的方式不同,明針的功夫不同,燒製的溫度不同,養出效果所需的時間也不同,有的泡幾次茶表面就開始發生變化,有的變化會慢一些。所以不要以為泡養變化快的泥料就一定好,泡養變化慢的就一定不好,只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用好泥料做的紫砂壺一定比差泥料做的紫砂壺泡茶好喝。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6、關於龍山料和山外料的識別,龍山料用開水注入新壺30秒後倒盡,有股淡淡的陶土香味。龍山泥做的壺手感很潤,砂料看上去有砂感。這點非常重要,也是區別和黃龍山以外的山料重要手段。龍山料新壺有少許雲母片,但壺養成就會消失。特別要注意看蓋內,因為賣壺人這裡往往不做拋光處理,呈不平滑狀玻璃相(這點非常重要,因為黃龍山以外的料往往是這種質感):劣質泥結晶度高含砂少,不耐高溫的緣故。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7、不要盲目聽信別人教你如何識別原礦。不要去聽說什麼壺形合適泡紅茶,什麼壺形合適泡綠茶,從理論上來看,這並沒有問題。問題在於,這些所謂的“合適”因素,往往是別人告訴你的,你並沒有經過自己深入考證就相信了,為什麼你不自己去試試一試,這些被大家掛在嘴上的“壺形因素”或“差異化泥料因素”產生的效果呢?玩壺最大的動力應該就是不斷的自我否定。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8、關於實用性,說得人很多了,我只說一點。只要你會喝茶,就是你教壺商怎麼用,而不是壺商教你怎麼用。如果說是方器、筋囊器,那麼壺蓋與身筒之間的密封性就不是你要考慮的因素,因為這兩類器形受工藝所限,漏水是必然的。當然,一定要抬槓的話,也不排除有極個別的不漏。還就是早期壺一般都是一次燒成不整口的,口蓋也不會太好,只要使用過程中壺蓋不滲水,我都不建議整口,保持原樣是對那段歷史的尊重。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9、如果你原來不喝茶,突然玩壺的,那麼我恭喜你,你會有很多的彎路要走,會吃虧很多,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定要花點時間在茶上面,能用蓋碗喝出茶葉的好壞。對你將來的玩壺的進級非常有幫助。

玩壺,懂點規矩,少走彎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