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世代守護古墓,卻不知墓主身份,專家考證身份後村民覺得後怕

中國古代自西漢開始盛行厚葬之風,隨之衍生出來的就是盜墓這個行當,然而為了防止盜墓的發生,又衍生了另一個職業——守墓人。

守墓人這個職業最開始是以家族或者個人為單位進行的,一般情況都是代代相傳的,而守墓人的身份一般都是保密的,外人一般很難知道,因為他們並不想讓外界知道這裡是古墓所在地。

在北京有一個村莊,村民就是世代相傳的守墓人,在村子裡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他們守護的這個古墓不能有任何動盪,否則就會引起重大的海嘯災難。

這個村莊就是墳莊村,據說他們守護的墓主是“韃摩王”,但是關於“韃摩王”到底姓啥名誰,誰也說不清楚,只是村裡老人世代相傳,就是這樣告訴後代守墓人的。

但要是單單從“韃摩王”這個字面上理解,小編覺得應該是某個少數民族的部落首領或者王。該村的村民普遍認為,這個“韃摩王”棺槨下面應該壓著的就是海眼。如果一旦墓主的棺槨發生了動盪,真的就會引發大規模的海嘯,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墳莊村村民從來都是小心翼翼的看守古墓,也從來沒有發生過監守自盜的情況。

進入現代社會以後,顯然當地的這種說法,在科學考證上面是站不住腳的。當考古學專家打開古墓進入墓室,曾經的傳說也就不攻自破了。

根據墓葬的考證,這個“韃摩王”的陵墓規模確實非常龐大,可以跟皇陵規模相媲美了,所以一開始專家就把它定性為帝王陵墓進行發掘考證的。但是隨著發掘工作的推進,墓誌銘上清楚的寫著墓主是唐朝一個叫做劉濟的節度使。熟知唐朝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唐朝節度使的權利是非常大的,要不也不會有之後的安史之亂了。

但是這個節度使,也太厲害了,居然給自己建造了一個皇陵,不單單從規模上面媲美皇陵,還在自己的石棺上面雕刻龍紋,這要是被當時的統治階級發現,肯定是滅九族的大罪。

雖然這不是正經的皇陵,但是裡面的墓葬文物確實不少,可能這一結果公諸於眾以後,墳莊村的村民知道自己世代守護的不是個王,而是一個區區節度使,想必心裡也是非常失望的吧。而他們更應該感到慶幸的是,當時的皇族沒有發現這個陵墓,否則或許連他們的祖先也在滅九族的範圍之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