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帶給我們哪些思考?你怎麼看?

樂樂335536


本來春節是我們中國人闔家團圓的節日,然而2020年的春節全國人民不得不在家中自我隔離觀察。我們不能正常上班,收入有了危機、口罩等防護用品緊俏、生活物資缺乏......可能還有一部分同胞今年沒能回家和家人團聚。不能不說今年的春節可能給太多的國人留下了遺憾。也正因為有這些令人心痛和遺憾的事,所以我們才更需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

為什麼醫患之間就不能多一些理解呢?

我們必須向千千萬萬奮鬥在前線的醫務工作者致敬,或許我們知道的名字只有少數的幾個,如“醫學泰斗”鍾南山、“吹哨人”李文亮等等,可在他們身後的醫務人員沒有一個不是超級英雄,這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概非常人所能及。可長久以來的現實卻是他們一直都在面對非正常的醫患關係這次的疫情實實在在的向大家展示了醫務人員的辛苦不易。期間偶然看到一個記者採訪一名女醫生“做醫生這麼辛苦,為什麼還要堅持學醫行醫?”她的回答是“十年飲冰,難涼熱血”,這個回答深深震撼了我,真希望這塊寒冰不是出自普羅大眾之手,更希望在此之後全社一起捂化它。讓醫生和患者不再有隔閡,讓社會的醫患關係得到緩解,繼而走上正常的軌道,彼此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建立起和諧的醫患關係。


加強免疫力其實不只是在有疫情的時候才能讓你想起。

無論是“新冠病毒”,還是其他病毒,都是更“青睞”於抵抗力薄弱的人群,此次“新冠病毒”的感染者當中,尤其是以老年人和一些有基礎疾病的人群病情較重,這些人群的體質較弱,免疫力偏低,更容易發病。

那位幸運的戰友說,大家都應該重視起來,即便我們面對的乙肝病毒沒有那麼恐怖,仍然不能大意,提醒大家一定聽醫生的話好好吃藥複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加強對疾病的預防,躲過了新冠病毒,未來可能還會有其他的疾病來挑戰我們,對於未知的事情,我們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預防,防患於未然。


也許習慣的修正能抵抗“新冠狀病毒肺炎”的侵襲吧!

面對這次病毒攻擊的困惑,人類真的需要反思,儘管只是那麼一小部分人的無知,也是所有人必須有高度警惕和負責任的心態,因為病毒不會講道德,一旦爆發,所有人都遭殃。

“病從口入”,這是千古不變的黃金律,很多疾病出現都和飲食習慣有關。儘管這次病毒爆發起因還沒有最後定論,至少有一點是肯定的,那便是我們過度氾濫的飲食方式致使我們的身體免疫系統出現了漏洞,導致病毒乘虛而入,形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大自然所有生物的存在必定有其存在的理由,所有物種的生存和繁衍都會根據自身需要去獲取相應的能量,於是構成了嚴密的食物鏈和生態鏈,一旦生物鏈斷裂或者破壞,就會導致整個食物鏈變動,出現各種各樣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