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感悟之27——對美聯儲降息和經濟形勢的分析 ​​​


美聯儲3月3日降低商業性金融機構超額準備金率0.5%,可能與調整美聯邦基準利率不同,但是從消息判斷,二者具有一致性。

一、降息對經濟基本面的作用

美聯儲這次降息減少了金融機構在其存放的資金頭寸的收益率,將迫使商業性機構尋求更多更大的投資收益來源,向實體經濟增加貸款是其一,其二機構是否會大幅增持股票要看市場行情的走勢,其三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將有助於開拓生產併為本公司帶來更多利潤和支撐股價,其四對穩定和擴大就業及收入有間接的積極作用,其五要看一季度和二季度的GDP經濟增長率。

二、降息對貨幣金融的影響

我認為,在美國國內和國際市場,美元流動性並不缺乏,可以說是適度寬裕的,這從美元指數的變化也可以得到驗證。前兩天美聯儲開展了中期常備借貸便利,大量購買債券等資產,向市場增加流動性。但是美國的財政政策尚無應對舉措,G7財長峰會,包括世界銀行,都表示準備實時干預經濟運行。

由於各主要經濟體都受疫情影響,和主要貨幣的匯率變化取得的某種程度的一致,儘管比價漲跌不一,例如人民幣兌美元已經升值到7區間以下,但是對於資本的國際流動而言是較為平穩一致的。加之各主要央行都採取了相應的貨幣信貸寬鬆政策,資本在經濟體之間大進大出的風險不顯著。

三、降息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國內A股與美股的行情經常出現反向變化,A股大盤漲則美股指數跌,A股跌則美股漲,這說明我國的證券市場已經建立了與美股等國際市場的關聯性。這個關聯性不僅是在資金的流動上,也有明顯的實體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操作在預期上的聯結。這個預期很重要,說明了改革開放措施到位有效,國內市場經濟已經充分地與世界市場融合、共振。

四、股市下跌不完全是因為疫情,有經濟週期下行,復甦態勢不穩等因素的累積影響。近幾年經濟基本面始終面臨支撐乏力,消費增長後勁不足,投資取向對經濟的實質增長的推動力不足,科技領域創新創造缺少主流方向,市場動能需要培育。這次疫情是一個導火索,導致了經濟下跌的多種因素和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原因暴露了出來,在最近相當短的時間內出現了危機意識。但是從總體而言,受疫情等多方面的影響,不太可能會出現類似於2008年那樣的全球性經濟金融危機,只是經濟增勢趨緩。同時,這次下行壓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可以促進經濟結構的多層次調整,為經濟的長期健康持續的發展積蓄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