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心機很深,憑藉一首相思詩,挽回李治的心

武則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稱其為“媚娘”。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67歲時登上帝位,自稱聖神皇帝,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

武則天為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次女,母親楊氏,祖籍幷州文水縣(今山西省文水縣北徐村人)。於武德七年(624年)生於利州(今四川廣元),生長於長安(今陝西西安)。 有異母兄長武元慶、武元爽,另有同母姐妹兩人,一位是韓國夫人武順(史書稱武順為其姐,《武順墓誌》稱其妹),另一位是郭夫人。

武則天心機很深,憑藉一首相思詩,挽回李治的心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來到洛陽宮後,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容止美”,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

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升。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

其實在現實的生活中,她也是一位柔情似水的女子,在寂寞中,她日夜思念著李治,也期待著心上人可以救她於水火之中。以武則天的計謀和心計,怎麼可能會安心禮佛誦經呢?

武則天心機很深,憑藉一首相思詩,挽回李治的心

但此時的李治已貴為一國之君,左擁右抱的美女不計其數,還能想得起曾經的山盟海誓嗎?就在這樣無端的揣測與不安的戰慄中,人們讀到了武澤天一生少見的憂傷:

原本李世民死後,青燈古佛就是武則天最終的歸宿,卻沒想到武則天用一首詩成功喚起了李治內心深處的記憶,而武則天也如願從感業寺出來,成為李治的妃子, 這才有了後來的女皇武則天,那麼這究竟是怎樣的一首詩呢?為什麼她憑藉一首詩就改變了命運?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

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思念後果,身體憔悴,精神恍惚。

如果你不相信我近來因思念你而流淚。那就開箱看看我石榴裙上的斑斑淚痕吧。

正是這首詩,使得李治才忽然想到尚在削髮為尼的舊情人武媚。

寫相思愁苦之感,短短四句,傳達出多層次多方位的複雜情緒。

武則天心機很深,憑藉一首相思詩,挽回李治的心

首句“看朱成碧思紛紛”賦比興兼具,有多重含義:

一來明寫抒情主人公相思過度,以致魂不守舍,恍惚迷離中竟將紅色看成綠色。梁王僧孺詩“誰知心眼亂,看朱忽成碧”(《夜愁示諸賓》)為此句所本。正是心亂眼花使這位痴情女子五色不辨。

二來暗指美好春光的流逝,眼見花紅褪盡,枝頭只剩下綠葉。

三來借喻自己隻身獨處,花紅葉綠不能相扶;又喻自己紅顏薄命,由昔日歡聚的幸福墜入今日冰冷的相思之苦。 看朱成碧後來成為唐宋人常用成語。

李白詩:“催弦拂柱與君飲,看朱成碧顏始紅。”也可以說看碧成朱。辛棄疾詞:“倚欄看碧成朱,等閒褪了香袍粉。”《柳亭詩話》載:李白的《長相思》一詩中有“昔日橫波目,今成流淚泉。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之句,據說李白的夫人看了這首詩,對他說:“君不聞武后詩乎?‘不信比來常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李白聽了後”爽然若失”後來有“劌目鉥心、掐擢胃腎”之稱的孟郊又寫出了:“試妾與君淚,兩處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為誰死!”這樣語出驚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還是承襲了武則天的創意。

武則天心機很深,憑藉一首相思詩,挽回李治的心

她能夠在古代那個男權社會里,以自己的獨有的魅力取代男人,這本身就是一件很不了起的事情。關於他與唐太宗李世民,還是李治的愛情,讓人感慨萬千。

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統治期間經濟發展,國力增長,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歷史功績,昭昭於世。後人稱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