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如何安排時間才能每天都早起、讀書、跑步、冥想? ?

嚴文吉


【阿休觀點】要在上班之外擁有充足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需要做到三點:第一要合理安排時間,第二要有自律的毅力,第三要養成習慣。

一、合理安排時間

1、規律作息

安排好作息時間,一定要具體到幾點做什麼事。

以我自己的作息時間為例:6點起床,10分鐘洗漱,90分鐘的整塊時間用於寫作。7點半到8點吃早餐,期間聽聽英文早報晨讀。題主如果是跑步和冥想,把中間90分鐘的時間拆分一下就可以了。

8點出門上班。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飯陪孩子一個小時,9點孩子上床睡覺後,還有2個小時的自由時間看書和學習。11點準時睡覺,睡之前回復一下微信信息,然後切記一定要把手機放在夠不著的地方。(如果你有強大的自控力,也可以隨便放)

2、今日事今日畢

儘量不要把工作中的事情帶到家裡。做到下班之前今日事今日畢。上班之前列個工作清單,從重要到次要的進行排序。然後嚴格控制自己完成每一項工作的時間。

只有工作上的事情完成好了,才不影響自己生活休息的時間,晚上睡覺也能更踏實安穩,睡眠質量好了,早起做事情才有精神。

二、要有自律的毅力

1、100%的堅持比99%的堅持更容易

一旦制定好時間計劃,嚴格執行,不要給自己找一點點藉口。百分之一百的堅持,要比百分之九十九的堅持更容易。因為你一旦給自己找了一次理由,就一定會找第二次第三次理由。最終放棄所有計劃。而只要你一點也不放棄的堅持下來,你會發現做到自律也並沒有那麼困難。

2、不要隨意“獎勵”自己

在很多關於自律的文章裡看到,如果你堅持自律達標多少天以後,可以用獎勵的方式來激勵自己。阿休認為,這個方法對自制力本來就差的人來說,有可能導致前功盡棄。你早起一個星期之後,獎勵自己睡一天懶覺,結果你會發現,好不容易調整的生物鐘又回到原來的位置了,獎勵自己晚起一天之後,再想早起會變得難上加難。


三、養成固定習慣

養成習慣,是最終目標,養成習慣之後,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都達到一個輕鬆的狀態。

習慣可以分三個層次,行為習慣,身體習慣,思維習慣。三個習慣養成所需要的時間也有所區別。

1、行為習慣

例如早起,寫作、閱讀、冥想等,行為習慣的養成,基本上一個月就能養成。每天到點就做該做的事情,自然而然,不需要強迫自己。

2、身體習慣

身體習慣,例如跑步、健身等,一開始我們會覺得不適,肌肉痠疼等。這些情況大概3個月左右就能克服,讓身體處於新的狀態中。

3、思維習慣

思維習慣,像是積極思維,克服負面情緒的思維,處理事情的思維等。思維習慣是最難改變的,但是一旦改變,也會非常的牢固和穩定。


總結

上班族想要有自己的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要做到自律,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很多人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早起兩天獎勵懶覺一天,最終一天都起不來了。

想要做到真正的改變,一定要滴水不漏的進行堅持,否則,一切計劃都是白說。


我是阿休,聚焦個人成長,分享閱讀心得,乾貨知識,關注我,一起進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