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多少人希望房價降價,就說明還有多大的市場,這句話對嗎?

醉墨笙簫


有人說有多少人希望房價降價,就說明還有有多大的市場,這句話對嗎?

這句話表面上看似乎是那麼回事,但是換個角度來反問,有多少人不希望房價降價,就說明還有多大的市場,是不是也沒有毛病?因此問題的本質是,我們的房住需求量究竟還有多少?

這就涉及到國內商品房保有量的問題。從純居住的角度來說,如果需求達到飽和,市場幾乎沒有發展前景;需求仍然旺盛,市場前景無限。

但是對商品房的需求量和存量房的數據是一直存有爭議的。一方面,專家的觀點是,還有數億農民想著要進城落戶,市場需求量龐大,房地產還有幾十年的發展機遇期;而相關調研數據顯示,中國城鎮家庭平均擁有住房達到1套以上,說明大家都已經不缺房子了。

那為什麼真實的數據始終沒有公佈?其實在技術方面根本不存在問題,商品房信息早已實現全國聯網,電腦端點一下就一目瞭然。可問題是,商品房之所以成為商品,早已脫離了居住屬性,但是房子又無法擺脫居住屬性。如果數據顯示房子過剩了,你還會把錢投向房地產市場嗎?反之,更多的熱錢就會湧入市場,推動房價快速上漲。所謂難得糊塗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最終結果無非兩種。一是商品房已經過剩甚至嚴重過剩,沒有數據來源的人繼續傻不拉幾的投資,直至手握一堆不值錢的鋼筋水泥為高房價站崗虧個吊蛋精光;二是買不起多套房子的人僥倖逃過一劫,在滿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時見證曾經的富人一夜返貧。

而這個局的局點究竟在哪,何時破?答案無疑是幕後手提木偶繩索的人,這人才是真正的玩家。因此,普通人有個住的地方就行,炒房投資就別玩了,不僅傷神,玩不好還會傷筋動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