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算不算千古一帝?

Shuai為愛停留


我覺得不算。

千古一帝,說的是功績。這個詞出現在明朝,是李贄說的,指的是秦始皇。說他“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也就是說“千古一帝”不是對秦始皇的全面評價,就是指他統一中國這件事情。

其他被稱為“千古一帝”的主要有漢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幾個人。漢武帝打敗匈奴,明太祖驅逐蒙元,都是說的武功。唐太宗結束戰亂,降伏突厥,並且把國家推向繁榮的盛世,是個真正的聖主。

對比這幾個人,回過頭來說康熙。他的武功,從中華民族的角度看,主要是降伏蒙古,但是那是在皇太極降伏內蒙古的基礎上達到的。降伏蒙古這件事本身是非常偉大的,如果由一個人完成,的確配得上“千古一帝”,可惜不是。

他的文治,也是完成了滿族的漢化,接受了儒家文化,並以此治理國家。這對於滿清歷史的確非常偉大,作為中華民族來看,類似的事情發生過好幾次,也就顯得不那麼不尋常了。

他沒有意識到世界的潮流,沒有看到自己的落後,把國家進一步推向自大排外之路,應該為中國的歷史性衰落承擔一定的責任。

畢竟明清兩朝的歷史並非古代史,得放到世界近代史的舞臺上來審視。


名利不如閒86380201


康熙皇帝雖然政治較為清明!為政還算勤勞!但不足一稱為千古一帝!先搞清什麼叫千古一帝,千古一帝是一千年出一個的皇帝,或影響後世足有一千的皇帝!康熙的平三蕃,徵沙俄、收臺灣、人民較富足,政治較清明。在當時算得上是蓋世大功績。但在歷史長河不算什麼!其徵沙俄勝卻籤割地條約,其後志滿意得閉光鎖國為清後的悲劇復有責任!歷史學家所畏的“康乾盛世”只不過是年存好,老百姓免強餓不死而已!沒什麼了不起!所畏盛世科技發明、制度創新、文藝復新一樣沒有!還有文字獄;😜😁是吹噓的盛世!我心中的千古一帝只有二人,①軒轅黃帝和秦始皇!黃帝奠底中華文化基礎,形成了中華文明圈!可以稱千古一帝!②秦始皇滅六國統一華夏尊定大一統思想,統一度量橫,修長城,影響中國千年,(這於功過是非無關)可稱千古一帝!隋煬帝的科舉曾影響中國千年,但其是民眾唾棄亡國之君!不能稱千古一帝!嚴格的說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等明君都不能稱千古一帝!他們沒有什太多事影響中國上千年!先搞清什麼叫千古?什麼叫一帝?歷史的皇帝很少有影響一個國家千年的!更不說千古一帝了!😜😜


倚樓聽風雨209167325


是也不是,個人覺得勉強可以算作是,我們詳細分析一下。

康熙帝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臺灣的明鄭政權,顯示了康熙軍事指揮才能。

另一方面,康熙少年時就挫敗了政治對手鰲拜,年老時利用“文字獄”打擊漢族異議人士。康熙舉行“多倫會盟”取代戰爭,懷柔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部分人甚至稱之為“千古一帝”。

我們再看看康熙生平,康熙帝即位時,清朝入關才不到18年,百廢待興,矛盾重重,擺在這位少年天子面前的,並不是一條康莊大道。他父親臨終前為他選了四個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

這裡面野心最大的是鰲拜,沒過幾年,四輔臣或去世,或投入鰲拜集團,鰲拜勢力坐大,即便是在康熙帝面前,也動輒高聲喝問,威脅到了康熙帝的絕對權威。

對付鰲拜,康熙帝自有妙招。他先是不動聲色,假裝示弱,又召集一些與他年齡差不多的少年進宮作“布庫之戲”,就是玩一些摔跤、撲擊等遊戲。鰲拜對此不以為意,還以為康熙帝玩物喪志。

1669年5月的一天,康熙帝先給這幫布庫少年做好了擒鰲拜的動員工作,然後宣召鰲拜。鰲拜大搖大擺地進宮,康熙帝馬上指揮眾少年一擁而上,運用人海戰術把他給擒住了。

擒住鰲拜後,康熙帝讓大臣們議罪,大臣們議定鰲拜大罪30條,請求判處其死刑。康熙帝念鰲拜功勞,改死刑為拘禁,不久鰲拜死於禁所,其黨羽數人被處死。

另一位長期與鰲拜勾結的,也是僅存的輔政大臣遏必隆,被革職奪爵。就這樣,康熙帝奪回了最高統治權。

從此,一代帝王開啟了他雄大宏偉的一生,拉開了康乾盛世的序幕。

康熙帝親政後,勵精圖治,經常讀書和批改奏章到深夜而不知疲倦,也漸漸施展出他的才能:平定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之亂。

取得雅克薩之戰的勝利,與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擊敗盤踞在天山南北的蒙古準噶爾部的噶爾丹,並趁機使外蒙古喀爾喀部全部歸附。

清朝特別重視與蒙古諸部的關係,因為滿清之所以能夠入關,主要依靠的就是滿蒙聯盟,康熙帝就曾洋洋自得地說:“歷朝歷代都修長城,但是修了也守不住,我朝對蒙古諸部施恩,這比長城還堅固啊!”

隨著清政府在蒙古地區的編旗設佐,驛站也建立起來。驛站系統不但是清政府對蒙古地區權力滲透的主要通道,也是蒙古各旗王公入京朝覲和商旅往來的主要道路。

康熙帝諭令在內蒙古一帶設立五路驛站,即喜峰口外設立15站;古北口外設6站;獨石口外設6站;張家口外設8站;殺虎口外設12站。“每站安丁五十名,量給與馬匹牛羊。”這五路驛站也被稱為“蒙古臺站”,或者“草地路”。

由於每個驛站設壯丁50名,因此這個驛站制度又叫“五十家子”制度。這50名壯丁攜家帶口,被賞以房屋田地。50戶人家有的養馬,供給驛站使用;有的種地,以養活驛站的人員。

驛站“均於水泉形勢之處安設”,即都在水草豐美之處設立,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個個小村落,也是來往的販夫走卒歇腳的地方,隨著人煙的繁盛,也就形成了市鎮。

驛路的建立,促進了商旅貿易的發展。後來,在內蒙古五路驛站的基礎上,形成或壯大了很多著名的貿易集鎮和城市,如歸化城(現內蒙古呼和浩特舊城)、多倫等。

而旅蒙商人又在清廷官驛的基礎上,以歸化城等重點城市為依託,逐漸開拓出了歸化城至外蒙古庫倫、至烏里雅蘇臺、至新疆的商路,多倫至庫倫、至呼倫貝爾、至俄羅斯恰克圖的商路。在這些路線上,旅蒙商主要以綢緞、布匹、茶葉、大黃等商品交換遊牧民的牛羊、毛皮等。

事實上,人們至今仍能在一些地方找到當年康熙帝設置驛站的痕跡。比如,內蒙古林西縣有五十家子鎮,赤峰松山區有好幾個叫五十家子的地方,甚至河北省平泉縣還有北五十家子鎮、南五十家子鎮。

在內蒙古,還有許多帶“太本”的地名,如內蒙古科爾沁右翼前旗有太本站鄉,科爾沁右翼中旗有巴仁太本蘇木,而蒙文的“tabin(太本)”也就是“五十”的意思。

由此可以推測,這些帶“五十”或者“太本”的地方,都是從康熙帝及其後人設置的驛站發展而來的。

康熙帝即位不久,明朝將領鄭成功就驅逐在臺灣的荷蘭勢力,以臺灣為據點,與清朝抗衡。清朝則實行海禁政策,規定寸板不許下水,粒貨不許越疆。

這種局面一直持續到1683年,這一年康熙帝挾平定三藩之餘威,對臺灣既撫且剿,促使鄭氏政權投降,至此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清朝統一臺灣後,很快就停止海禁政策,海上絲綢之路立刻顯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據記載,停止海禁後,去日本長崎的清朝船隻就驟增三四倍以上,與歐洲的貿易額也在持續增長,甚至“全歐洲的貿易量都無法跟巨大的中國貿易量相比”。

歐洲人通過黑三角貿易(即奴隸貿易),從美洲和非洲掠奪大量的白銀和黃金,用來購買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商品,再運回歐洲,世界的白銀大量流向中國。

康熙帝對科學技術也特別感興趣,他發現中國傳統的地圖繪製方法相對落後,就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方法和儀器繪製全國地圖。

他委任一些耶穌會的傳教士如雷孝思、白晉等人,在全國各地進行大規模實地測量,於1718年繪製成《康熙皇輿全覽圖》,堪稱當時世界地理學的最高成就。

英國著名科技史學家李約瑟就曾評價說,這幅地圖不但是亞洲當時所有地圖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當時的所有歐洲地圖都更好、更精確。

1722年,69歲的康熙帝走完了他多彩的一生,他在位61年10個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作為清朝入關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帝勵精圖治,開創盛世,著眼蒙古,收復臺灣。他促進了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讓全球財富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

在他之後,清朝進入了最繁榮的時代。可以說,康熙王朝,是古代中國的尾聲中,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再看看康熙的錯誤,1.大興文字獄,殺害無數無辜百姓,焚燬明朝和認為不利於自己統治的書籍

2.迫害漢族人才,防止漢人掌握實權,掌握國家權力,對漢人傑出人才和官員進行排擠,以保持滿人在朝廷中的權利和地位

3.清算功臣,平定三番,雖然算是康熙的功勞,但是,點燃三番之亂的還是康熙自己,使無數百姓喪生在戰亂之中

4.出賣國家利益,尼布楚條約的簽訂,使外興安嶺以北的土地事實上讓給了沙俄帝國

5.海禁,為防止反清勢力的攻擊,強制遷途百姓遠離海岸,並實行海禁,使大量百姓慘死,與外界聯繫中斷,使中國慢慢落後與西方國家

6.縱容八旗軍隊欺壓漢人,為保持八旗軍在國家的優勢地位,打壓綠營兵,欺壓百姓,戰鬥力變得不堪一擊

你見過百姓面有菜色、面黃飢廋、營養不良、只知唯唯諾諾、甘願被奴役的盛世嗎?

古代帝王最大的功績就是開疆裂土個人覺得只有秦始皇能稱為千古一帝。因為秦始皇是在軍事,政治,制度,經濟,文化等等方面的集大成者,後世皇帝的成就都只在一兩個方面,完全不能和他相提並論。不僅如此,秦始皇還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家,統一天下後他所領導天下變革是中國二千多年來最偉大最成功影響最為深遠的變革。秦朝雖然滅亡了,可是變革成功了,而且沿用了二千多年,現在很多全世界都還在用,包括依法治國,統一貨幣,統一度量,統一文字,統一文化,統一思想,統一制度。。。。。。有句話不知大家聽過沒有,沒有標準化就沒有現代化。在標準化這方面,秦始皇是先驅,沒有人能和他相提並論。


粥大仙的孤獨之旅


“千古一帝”這個詞,是明代的文學家李贄,對於秦始皇的評價,說明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沒有之一。李贄生活在明嘉靖到萬曆年代,這是對之前的帝王做出的評價,不包括後來的清朝。

歷史上能夠達到如此高度的皇帝無非也就是漢武帝,唐太宗,隋文帝等幾人,很顯然,康熙想要成為“千古一帝”就要和這些前輩比一下功績。

首先康熙在歷代帝王中,有一個“之最”,康熙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在歷代帝王中,在位時間最長。

再看康熙一生中都經歷過哪些大事,康熙一生的主要功績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對內,對外,以為政舉措。

對內,康熙平定三藩,收回臺灣,親征準格爾,這些軍事行為,維護了大清內部的統一和穩定。

對外,抵禦沙皇俄國,簽訂《尼布楚條約》,從法律上維護了領土的完整,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清政府放棄了從額爾古納河到貝加爾湖這這些原屬於中國的領土。

為政舉措,這些說起來就比較籠統了,整頓吏治,治理河道,興修水利,重視農業發展等等。

康熙的確是一位明君,但是如果用“千古一帝”來形容,個人認為還是有些言過其實了。


一點點歷史


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其實不止康熙一個。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皇帝還有以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甚至隋煬帝都有人稱他為千古一帝。對千古一帝這個稱號也是見仁見智吧?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

康熙博古通今,學貫中西。在歷代的皇帝當中,他的學問排名第一,這一點應該是沒有爭議的。康熙統治時期,擒鰲拜,平三蕃、平定西北叛亂、收復臺灣、和俄羅斯人簽訂《尼布楚條約》。海內昇平,開創盛世,同時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版圖。而當代中國的領土面積就是繼承了清朝時候留下來的領土面積。康熙在位期間,領土面積一度達到1200多萬平方公里,比現在還要多出將近300萬多平方公里,如果大家對300多萬平方公里沒有概念的話,請打開地圖,幾乎相當於兩個新疆的面積了。


康熙被人詬病最少有三處地方:一、是後期他的政治腐敗,貪官汙吏開始橫行;二、興起文字獄,針對某些對清朝不同言論者下獄問罪,很多時候都是欲加之罪;三、開始閉關鎖國,這樣的政策也導致了200年後,中國成為東亞病夫的根源。

總的來說,康熙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這一點也是毫無疑問的。他的個人能力超強這一點也毋庸置疑,但是他的一些缺點,也是比較明顯的。千古一帝,是否實至名歸?有待商榷。



xiang古


康熙是公認的千古一帝,少年時期就智除權臣鰲拜,青年時代平定三藩之亂,收復臺灣、驅逐沙俄,親征噶爾丹。

康熙特別聰明機靈,勤奮好學,精通漢族儒家傳統文化,對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天文、曆法、幾何、數學、繪畫、音樂都很感興奮,與中國歷史上大多數文盲粗鄙皇帝不同,康熙博學多才,知識豐富,興趣愛好涉獵很廣泛,文治武功都非常出色。

由於康熙功勳卓著,身為清朝第四代皇帝,卻得到清聖祖的稱號,皇太極才不過是清太宗,就是因為康熙“名為守成,實同開創”之功。

康熙睿智平和,為人處事公平合理,根本沒有朱元璋、朱棣殘暴嗜殺、虧待功臣的惡行,康熙開創了康雍乾盛世,又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61)。

康熙身強體健文武雙全,為了保持女真勇猛善戰的騎射傳統,經常率領群臣去木蘭圍場狩獵,康熙一生親手射獵虎豹熊狼無數,六下江南考察民情。

看康熙教育皇族子女的《庭訓格言》,所列條例內容非常詳細,康熙律己修身齊家極其嚴格,幾乎跟曾國藩一樣。

拋開民族偏見,康熙絕對當得起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




西賊聞之心膽搖


千古一帝,這個形容詞不是一般帝王所能享有的,秦始皇受之合情合理,但康熙帝卻算不上。康熙帝是被影視劇洗白的君王,而且是瞅準了其優勢而越洗越白。

第一、康熙只能算明清時期的優秀帝王,無法列名千古一帝。

康熙被影視劇洗白,主要有如下的功績來粉飾,一是平三藩滅鰲拜,二是收臺灣徵葛爾丹平定蒙古叛亂。這裡要注意,滅鰲拜是鋤奸行動,每個朝代總有那麼些個君主會如此。此外,平三藩是一通行為,西漢收復南越諸地的君王都不曾言功,不知康熙為何大言不慚?

收臺灣卻為康熙之功績,但臺灣是從鄭家手裡收來的,不是從外國手中收回,最多算王朝統一之戰。但東北諸地及其島嶼,卻是切切實實的康熙割讓。

就此來看,康熙只能算做是明清時期的優秀君主,優秀在家國一統,優秀在天下歸一。但若以此為依據,說康熙是千古一帝,著實強詞奪理,略微有點中國古代無名君之感。

第二,千古一帝者何也?

所謂千古一帝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者也。以此為標準,首當其衝的千古一帝為秦始皇也,始皇帝開封建制而行郡縣,即所謂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所謂千古一帝者,威加海內,天朝名揚者也。以此為標準,首當其衝者是為漢武帝也,武帝驅逐匈奴而定朔漠,大漢一統而儒學興,即所謂威加海內天朝揚名者也。

結語:

縱然千古一帝只評判標準不一,但總體而言需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此乃最重要之條件。如若以康熙一般自吹自擂為千古一帝,功在當朝利在百年,著實不可謂千古一帝。


陰謀歷史


要稱“千古一帝”,康熙得有大功才行,康熙有什麼功德值得“千古一帝”讚譽?

有人說,康熙少年親政誅除鰲拜,算是大功

這真是大功麼?那為什麼康熙本人年老後要給鰲拜平反呢?剷除鰲拜,不過是收權而已,此大功,頂多說明康熙厲害,鰲拜比他不過

有人說,平三藩、滅政明、收臺灣是大功

對於康熙或者清王朝來說,確實大功。但轉過來想一想,康熙若是讓三藩、鄭明給平了,又能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只有清王朝倒黴罷了

有人說,康熙在位61年,為啥不能稱為“千古一帝”

確實,如果“千古一帝”能用在位年限計算,那康熙真當仁不讓,不僅如此,他還培養了一個“千古大帝”乾隆(在位60年,太上皇4年),能和他們媲美的,歷史上,也只有一個宋高宗趙構(在位35年,太上皇25年)

可“千古一帝”真能這麼評比麼?如果按噸位評,是不是要選大胖子朱高熾?

當然,康熙稱“千古一帝”當之無愧

雖然康熙殺戮過重,造成千裡無人煙慘劇,有人屠之稱,在文化上也沒有過多建樹,消極影響很多,但康熙一項政績成就卻堪稱偉大,後世子孫無不承其蔭福,僅此一項,稱其“千古一帝”並無過錯,可與秦始皇、楊堅父子並列

自多倫會盟起,康熙結束了中原王朝幾千年來飽受的遊牧扣關之苦


靈石蘊珠寶


應該是可以的!雖然說康熙出生的時候好!但是不可否認的康熙的一生是傳奇的!是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

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康熙在位期間,勤儉執政,知人善任,憂心國家,愛護百姓。康熙一生著名的功績:

第一件、削三藩

康熙剛剛開始登基的時候,清朝的形勢很嚴峻,不僅要抵禦來自外敵沙俄的威脅,還要對付權臣鰲拜和三藩(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此時的康熙尚未成年,想要對付著四個老奸巨猾的奸臣談何容易。不過康熙的一生註定是不平凡的,少年時期就利用雷霆手段就扳倒了鰲拜,完全奪回了屬於自己的皇權。成年後的康熙堅持大規模用兵的原則,親自坐鎮北京,成功的打敗了以吳三桂為首的三藩。

第二件、親征噶爾丹

康熙十七年,噶爾丹為割據西北、統治蒙古諸部,在俄國政府的慫恿支持下,興兵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又藉口追擊土謝圖汗部餘眾,進軍內蒙古烏朱穆沁地區,與清王朝發生直接軍事衝突。康熙帝為確保邊疆安定,三次親征漠北。大敗噶爾丹,成功的捍衛了中華民族的領土主權。

第三件、收復臺灣

提到收復臺灣,很多人都會想到鄭成功,不過實際上康熙收復臺灣和鄭成功收復的臺灣是不一樣的。都知道在明朝的時候,臺灣是被荷蘭殖民者佔領的,是鄭成功率領軍隊成功的從荷蘭殖民者的手裡奪回了臺灣。這是值得中華民族驕傲的是,不過讓人想不到的是在鄭成功去世後,他的兒子鄭經卻想另立門戶,和大清朝互不統屬,所謂“東寧建國,別立乾坤”。對此,康熙任命施琅為水師統領,全面負責收復臺灣一事。168年(永曆三十七年)6月,施琅奉康熙詔,進攻澎湖。經過澎湖海戰後,七月中旬,施琅順利擊潰劉國軒海軍,攻佔澎湖。隨後鄭經之子鄭克塽向清朝投降,臺灣正式歸為大清的版圖。

康熙的一生可以說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完成了四件在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打敗鰲拜和三藩,成功的維護了愛新覺羅一族的皇權,為大清的興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收復臺灣,驅逐沙俄,打敗噶爾丹則是成功的維護了國家和民族的統一。


野史共享


當然算。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

鰲拜

,成年後先後取得了對

三藩

明鄭

準噶爾

的戰爭勝利,驅逐

沙俄

侵略軍,以

尼布楚條約

確立中國在

黑龍江流域

的領土主權,舉行“

多倫會盟

”取代戰爭,懷柔招撫

喀爾喀蒙古

。康熙帝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

康乾盛世

的局面。

廟號聖祖也可以佐證,有功者稱祖,有德者稱宗,祖是有所建樹或開國之君,宗是守成之君、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是太祖高皇帝,皇太極也只是太宗文皇帝,順治福臨在多爾袞的協助下進北京、統一全國。在疆土上有所收穫。所以稱“世祖章皇帝”


康熙玄燁由於在平三番、收臺灣、剿滅回部叛亂。所以被稱為“聖祖仁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