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誰有推薦的逛故宮的線路和時間參考嗎?準備仔細逛一遍?

玩美問答


細轉,門票:網上預約好(選早上的聯票。)9點開門,早早去,直接去午門不怎麼排隊。(不用從天安門進。)。

路線:進門先看午門上面的展覽,再逛三大殿,緊接著去鐘錶館,珍寶館。(閉館時間早)跟著走到御花園。再行西武門看展,爬城牆看看。下來西行,南行,看故宮東側,看看慈寧宮等。西邊逛完再折到中間返回。基本上就是一大天。

我首頁第一篇有路線圖,以及更詳細的說明


北漂食遊記


西華門進,太和殿前免費停車,據說可以撒歡兒,咱也不懂,咱也不敢問。


漫天黃沙漫天雪


有很多人都問過小君,如果第一次去故宮,該怎麼逛呢?要不迷路的那種。



其實,第一次去故宮的人多半都會迷路,不過也不要緊,裡面很多志願者和工作人員,你多張嘴問就行。

對於第一次去故宮的小夥伴,小君給你一份速逛攻略。



首先,請把自己當成“旅遊團”遊客,中軸線一定要看看的,從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



逛到坤寧宮後呢是御花園,請記住,別直溜就出去了,向西拐,去看看西六宮。

這裡,西六宮只開放了儲秀宮,翊坤宮,太極殿,永壽宮。不要妄想去找白月光富察皇后,她的長春宮不開放!



養心殿也在修,不開放!

西六宮完了呢,繞道東邊,看看東六宮。

這裡開放的宮殿比較多,有延禧宮,景仁宮,承乾宮,齋宮。

如果你時間夠多,請多花十元錢去珍寶館看看,裡面有好多人感興趣的珍妃井。



如果你時間再夠多,麻煩再多花十元,看看鐘表館。

東西六宮看完呢,你在御花園逛逛,然後可以登登城牆,俯瞰一下紫禁城。

最後從神武門或者東華門出。

對於第一次去故宮的小夥伴,去了這些地方,已經算差不多了。

好了,寫太多你也看不下去,就這麼多吧,如果想要精看故宮的路線,期待下一篇吧,哈哈。


宮殿君


已經買了年初一故宮的門票,一天都在裡面,要去的門口碰面[愛慕][愛慕][愛慕][愛慕][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願為晨風鳥


開車從東華門進西華門出,在太和殿門前停車拍照,而且開車不用買票,最好開奔馳,這樣進去的成功率高


Dr.cui


一東一西兩條路線,仔細呢就轉一圈,建議由西邊開始。但至少3天才能走馬觀花一遍……



用戶58435540336陽城


開車去吧,一次就轉完了,省的走路排隊



三馬路派出所長小舅子


到裡面停的都是奔馳寶馬,您要開一日本車,自己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


手扶馬老司機


不請自來,雖然時間有點晚,但想來和題主有同樣問題與需求的讀者朋友不少。既然是“準備仔細逛一遍”,那我就按您全天都泡在故宮裡來算。

  • 故宮博物院匾額·四庫全叔拍攝

故宮之大,想來您是有所耳聞的。雖然在歷代皇宮中,它的面積很小,但畢竟是天子的居所,實實在在一座72萬平方米的大城,就算只開放了70%的面積,可裡面殿閣林立,宮室紛繁,若是第一次進去,難免有暈頭轉向之感。

  • 故宮殿宇屋頂·四庫全叔拍攝


此外,大家對於故宮佈局的認知,主要在中軸線上,雖然可能也知道有東中西三路,但在逛的時候,不僅容易重複往返,有些宮殿還會錯過。本文就是想給您提供一條不走冤枉路、並能一次性逛遍故宮全部開放區域的路線。

  • 故宮殿宇屋頂·四庫全叔拍攝

這裡先請您熟悉下故宮的佈局,總的來說,故宮分為外朝和內廷兩大部分,平面大體呈凹凸合隼結構,不是兩個矩形相疊哦;其中外朝有東、中、西三路,內廷則有外東、東、中、西、外西五路。

  • 故宮平面結構圖·四庫全叔標線

想要不走冤枉路,我們要放棄先走中軸的想法,中軸線的建築無疑很重要,但可以作為壓軸。按照我規劃的路線,其經過的區域先後為:外朝東路——內廷外東路——內廷東路——內廷中路御花園——內廷西路——內廷外西路——前朝西路——前朝中路——內廷中路。此線經過的宮殿,可參照這幅地圖(上面標有箭頭指示和數字標號,可以下載到手機放大看)。下面逐一說明:

  • 故宮遊覽路線示意圖·四庫全叔標線

01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也是紫禁城規格最高的城門,又稱五鳳門。這裡曾是明清兩代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之一,現在開闢為故宮舉辦最頂級大展的展廳。目前《須彌福壽——當扎什倫布寺遇上紫禁城》正在舉辦中,展期到2020年2月29日。

  • 午門·四庫全叔拍

02

從“午門”城沿著城牆頂部的通道,向東到“東南角樓”,角樓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最是精美。角樓裡面為《古建築木結構專題展覽》。

  • 東南角樓·四庫全叔拍

03

從東南角樓向北,到“東華門”。此處現在開闢為“古建館”。除了常設展《營造之道——紫禁城建築藝術展》外,還有一個臨時展覽《故事集:古建工程師的一甲子——於倬雲誕辰百年紀念展》,展期到2020年5月31日。

  • 東華門城樓南側·四庫全叔攝影

04

從“東華門”下來,向西到“文華殿宮區”,可參觀“文華門”、“文華殿”、“文淵閣”等。目前,“文華殿”開闢為“書畫館”。

  • 文華門·四庫全叔攝影

05

從“文華門”出來後,西行,但不穿“協和門”,跨東路內金水河向北行,來到清代舉行武狀元考試和皇子皇孫們練習騎射的“箭亭”,如今這裡改成了“武備館”。

  • 箭亭·四庫全叔 拍攝

06

從“箭亭”出來後,東行,來到“錫慶門”,裡面就是乾隆為自己退位後養老特意修建的“寧壽宮區”——一個“外朝”、“內廷”、花園俱全的小號“紫禁城”。目前“珍寶館”設於其中,因此需要單獨購買門票(10元/張)。

  • 錫慶門·四庫全叔 拍攝

07

進入“錫慶門”,是一個狹長的矩形庭院,在南牆的正中位置,就是大名鼎鼎的“九龍壁”。

  • 九龍壁·四庫全叔 拍

08

“九龍壁”正對面為“皇極門”,是坐落於漢白玉須彌座上的隨牆琉璃門3座,也稱三間七樓垂花門式牌樓門。

  • 皇極門·四庫全叔 拍

09

從“皇極門”穿過去,是寧壽門廣場,前面的“寧壽門”是寧壽宮正門,其建築形制與“乾清門”類似。

  • 寧壽門·四庫全叔 攝影

10

進了“寧壽門”,正對著的是“皇極殿”,它仿照“乾清宮”的規格建造,是寧壽宮區相當於“外朝”太和殿一樣重要的禮儀性大殿,作為乾隆皇帝歸政後臨朝受賀之所。公元1796年(嘉慶元年),這裡舉辦了乾隆的第二次“千叟宴”;慈禧死後,也曾停靈於此,以彰顯她的權勢。“皇極殿”的“東、西兩廡”現在是“珍寶館”的展廳。

  • 皇極殿·四庫全叔 攝影

11

“皇極殿”的後面是“寧壽宮”,形制上同於“坤寧宮”,殿後左右各有一座磚砌的方形煙囪,上安銅頂,為寧壽宮灶房及室內煙道所用,是紫禁城內除坤寧宮以外的另一處體現滿族風俗的重要建築。現已開闢為“石鼓館”。

  • 寧壽宮·四 庫 全 叔 拍 攝

12

“寧壽宮”後面是一狹長的小廣場,仿乾清門廣場,北面是“養性門”,這裡是“寧壽宮區”的“外朝”與“內廷”分界處。“內廷”分為東中西三路,西路的“寧壽宮花園”正在維修,東路大部分目前還不對外開放,因此,只有中路可以參觀。

  • 養性門·四 庫 全 叔 拍 攝

13

進入“養性門”,迎面為仿照“養心殿”形制所建的“養性殿”。面闊3間,每間以方柱支撐,隔為9間,前接捲棚抱廈4間。養性殿原本是太上皇乾隆的寢宮,光緒年間慈禧太后居樂壽堂時,把養性殿東暖閣作為進早、晚膳的餐廳。在2020年1月3日的《上新了·故宮》中,可以看到東暖閣房梁處的“錢龍”。

  • 養性殿·四 庫 全 叔 拍

14

“養性殿”的東側是東路的“暢音閣”——紫禁城內最大的一座戲臺,戲臺後面的兩層樓是戲班的“扮戲房”;戲臺正對面的兩層樓名“閱是樓”,是帝后看戲的地方,現已開闢為“戲曲館”,不過正在調整展陳,室內暫時無法參觀。

  • 暢音閣·四 庫 全 叔 拍

15

從“暢音閣”出來,向後走是“樂壽堂”,它的內裝修非常豪華,可惜,乾隆一天都沒來享受過,倒是清末成了慈禧太后晚年的寢宮。“樂壽堂”後門處陳設的一件“大禹治水圖”山子,重約萬斤。玉山用料產自新疆和田密勒塔山,由當時兩淮鹽政所轄的揚州工匠雕鑿製成。前後共費時十餘年,總工程量達15萬工作日,是我國現存歷史上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堪稱稀世珍寶。

  • 樂壽堂·四 庫 全 叔 攝 影

16

“樂壽堂”後面有高臺甬路,連接著“頤和軒”,“頤和軒”與“景祺閣”有連廊相接,不過,目前“景祺閣”未開放。

  • 頤和軒·四 庫 全 叔 攝 影


17

從“頤和軒”與“景祺閣”中間的連廊向西,可看到“寧壽宮花園”中的“符望閣”,向北走則是“倦勤齋”。倦勤齋中有非常知名的通景畫、小戲臺和仙樓。這兩處室內目前都未開放。

  • 倦勤齋·四庫全叔拍攝

18

西側有一口水井,當年珍妃就被慈禧下令推入井中,“珍妃井”的南側,有一小房,是瑾妃在慈禧死後,為祭奠她妹妹珍妃設立的“懷遠堂”。

  • 珍妃井·四庫全叔拍攝

19

珍妃井北側,是寧壽宮的“貞順門”,當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就是從這裡啟程逃難。

  • 貞順門·四庫全叔拍攝

20

出了“貞順門”後,順著高牆向西,然後左拐沿著“東筒子”向南。所謂東筒子,就是指內廷東路與內廷外東路之間的南北向長街,是內廷東部最重要交通要道。

  • 東筒子·四庫全叔拍

21

“東筒子”中部西側牆開有“蒼震門”,這是內廷最主要的出入通道,從這裡向西是“內庫南果房”,再向西便是“延禧宮”。公元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順治帝的孝惠章皇后崩,康熙帝曾在此處設帷幄以居。不過,我們並不進此門,而是繼續向南行。

  • 蒼震門·四庫全叔拍

22

出了“東筒子”,至“錫慶門”右拐向西,然後右拐向北,看到掛有“鐘錶館”牌子的“誠肅門”,裡面的“奉先殿”,是清代皇帝祭祖的家廟。由於“鐘錶館”設在這裡,因此需要單獨購買門票(10元/張)。不過“奉先殿”正在修繕,無法入內參觀,只能看一下南側群房中的鐘表展。

  • 誠肅門·四庫全叔拍

23

出了“誠肅門”西行,到“景運門”,這裡是紫禁城外朝東路和中路的重要門戶,在清代時,非奏事待旨及宣召,雖王公大臣,不許私入。凡是被賜紫禁城騎馬或乘兩人抬小轎的貴戚勳臣,也要在此下馬下轎,步行入內。

  • 景運門·四庫全叔攝影

24

進入“景運門”後西行,到“內左門”,這是進入“內廷”的主要門戶之一,但清朝時並不常啟,門外東側是清代的“值廬”。

  • 內左門·四庫全叔攝影


25

過“內左門”走“東一長街”,東邊有一座“仁祥門”,門內就是“齋宮”,這裡是雍正所建,在舉行重大祭祀典禮前,要於此住宿,以示靜心誠意。同時,住在宮內安全性高,可以很好地防範刺客。目前,這裡正在進行《迎冬奧冰雪藝術展》,展期到2020年2月29日。

  • 仁祥門·四庫全叔 拍攝


26

從“齋宮”出來後,順著“東一長街”向北,過“近光左門”,看到“咸和左門”右拐,沿著“西一橫街”前行一點,北邊就是“景仁門”,進去後是“景仁宮”。公元1654年(清順治十一年),康熙皇帝就出生於此宮中,他的母親孝康皇后佟氏時年15歲。公元1889年(清光緒十五年),珍嬪(後晉珍妃)入住此宮。

  • 景仁宮正殿·四庫全叔 拍攝

27

從“景仁宮”出來,順著“西一橫街”向西,連過“景曜門”、“凝祥門”,再向西一點,北邊就是“延禧宮”。這裡本來是個挺冷清的地方,自從《延禧攻略》火了之後,每天都有很多人來打卡。此處的建築名“靈沼軒”,又稱“水晶宮”。當年是隆裕太后所建,只不過工程進行到一半,橫遭清帝退位,所以成了故宮中最大的“爛尾樓”。

  • 延禧宮靈沼軒·四庫全叔 拍

28

從“延禧宮”出來,向回走,也就是向東走,過“凝祥門”,右拐向北,進“麟趾門”,沿著“東二長街”繼續向北,到“履和門”左拐向西,進入“西二橫街”,北邊是“承乾門”,進去後就是“承乾宮”。清初順治帝最寵愛的董鄂妃就住在此宮。目前,這裡開闢為常設的“青銅器館”。

  • 承乾宮正殿·四庫全叔 拍

29

從“承乾宮”出來後,沿著“西二橫街”向東,出“履和門”,左拐沿著“東二長街”向北,到“祥和門”左拐向西,進入“西三橫街”,北邊是“鍾粹門”,進去後就是“鍾粹宮”。咸豐皇帝的慈安皇后、光緒皇帝的隆裕皇后,都曾住在此宮。目前,這裡開闢為古琴館,正在舉行《大聖遺音——鍾粹宮古琴藝術展》,展期到2020年2月29日。

  • 鍾粹門·四庫全叔 攝影

30

從“鍾粹宮”出來後,沿著“西三橫街”向西,出“大成左門”,右拐沿著“東一長街”向北,出“長康左門”,左拐過“瓊苑左門”,進入“御花園”。順序觀賞花園東部的“絳雪軒”、“東井亭”、“萬春亭”、“浮碧亭”、“凝香亭”、“摛藻堂”、“堆秀山”,至此向西過“承光門”前往“御花園西部”。

  • 萬春亭·四庫全叔 攝影

31

到“御花園西部”後,按順序觀賞“延輝閣”、“位育齋”、“翠玉亭”、“澄瑞亭”、“千秋亭”、“四神祠”、“西井亭”、“承露臺”、“養性齋”,然後進入“瓊苑西門”,左拐過“長康右門”,進入“西一長街”。

  • 養性齋·四庫全叔 攝影

32

沿著“西一長街”從北向南,前行至“廣生右門”,右拐向西進入“西二橫街”,前行一點,北側就是“翊坤門”,進入之後就是“翊坤宮”。明代萬曆皇帝的寵妃鄭貴妃、崇禎皇帝的袁貴妃都曾住在這裡。自《甄嬛傳》中的“華妃”大火後,這裡也成了人人來打卡的地方。

  • 翊坤宮正殿·四 庫 全 叔 拍 攝

33

公元1884年(清光緒十年),為慶賀慈禧太后五十壽辰,拆除了“儲秀門”,連通了“翊坤宮”與“儲秀宮”,形成了四進院。“翊坤宮”後殿改為“體和殿”,是慈禧用膳的地方。公元1887年(光緒十三年),慈禧在此為光緒選定一後二妃。

  • 體和殿·四 庫 全 叔 拍 攝

34

慈禧對“儲秀宮”感情最深,她入宮初封蘭貴人、後封懿嬪、懿貴妃,都居住在此,其後殿“麗景軒”就是當年她生下同治的地方,不過目前沒有開放。慈禧當政後,也長期住在儲秀宮裡。從“儲秀宮”西側的旁門出去,左拐進入“西二長街”。

  • 儲秀宮正殿·四 庫 全 叔 拍 攝

35

從“西二長街”自北向南出“螽斯門”,右拐進“嘉祉門”,“西一橫街”北邊的一個門就是“啟祥門”,進入之後是“太極殿”。這裡原名啟祥宮,咸豐的時候,將它與後面的“長春宮”打通為四進院,不過現在後面在維修,無法參觀。

  • 太極殿正殿·四 庫 全 叔 拍

36

從“太極殿”出來,左拐向東,過“嘉祉門”和“純祐門”,前行一點,北邊就是“永壽門”,裡面是“永壽宮”。公元1789年(清乾隆五十四年)時,乾隆皇帝最喜歡的小女兒和孝公主下嫁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曾在此宮設宴。不過,目前此宮沒有展覽,所以暫時不開放。

  • 永壽門·四 庫 全 叔 拍

37

從“永壽門”向東走,過“咸和右門”,右拐進入“西一長街”,自北向南前行,出“近光右門”,西側的隨牆門為“遵義門”,裡面就是“養心殿宮區”,不過由於正在修繕,因此無法參觀,預計今年工程完畢後,方會開放。與遵義門相對的是“月華門”,從此門可以直入乾清宮。

  • 遵義門·四 庫 全 叔 拍

38

西一長街的南側盡頭,就是“內右門”,此門是內宮、承應人等,以及軍機大臣、南書房翰林、內務府大臣出入“內廷”的主要門戶之一。

  • 內右門·四 庫 全 叔 攝 影


39

出“內右門”右拐,也是一排“值廬”,清代有名的“軍機處”就設於此。目前,這裡是常設展《清代軍機處史料展》的展廳。

  • 軍機處值房·四 庫 全 叔 攝 影

40

從“軍機處”出來,向西來到“隆宗門”,在“隆宗門”的“匾額”處可見一鏽蝕的箭頭。公元1813年(清嘉慶十八年),當時的天理教信徒曾經攻打“紫禁城”,西路教眾衝入“西華門”,一路攻打到了“隆宗門”,據說這個箭頭就是當年留下的;但也有說是民國時,溥儀、溥傑兄弟在此練射箭時留下的。

  • 隆宗門·四庫全叔拍攝

41

從“隆宗門”出來,向西南前行,有一隨牆琉璃三座門,名“永康左門”,進入之後就是“太后宮區”。

  • 永康左門·四庫全叔拍攝

42

前行至“慈寧門”,門內就是“慈寧宮”,此處是太后舉行典禮的正殿,目前“慈寧宮”正殿、後殿“大佛堂”以及“東、西兩廡”,都開闢為常設的“雕塑館”。

  • 慈寧宮正殿·四庫全叔拍

43

從“慈寧宮”的“徽音右門”向西,進入“壽康宮”。這裡是乾隆為了給他的母親崇慶皇太后(電視劇《甄嬛傳》中甄嬛的原型)養老所建。目前,正殿、正殿的東配殿、後殿及後罩房均按原狀陳列,只是後罩房目前不開放參觀。其餘“東、西兩廡”,開闢為常設展《慶隆尊養——崇慶皇太后專題展》的展廳。

  • 壽康宮正殿·四庫全叔拍

44

從“壽康宮”出來,向南穿過兩道隨牆門,從“慈蔭樓”後門進入“慈寧花園”——太后太妃禮佛散心的場所。遊覽“慈蔭樓”、“寶相樓”、“鹹若館”、“吉雲樓”、“延壽堂”、“含清齋”、“臨溪亭”,其中只有“鹹若館”和“臨溪亭”開放,可入內參觀。

  • 鹹若館·四庫全叔攝影

45

從“慈寧花園”東側“隨牆門”出來,向北,過“長信門”,右拐直行,出“永康左門”,右拐向南,前行不遠即“冰窖”所在地,目前開發為觀眾服務區,設有一個書吧、一個咖啡廳和一個餐廳。

  • 冰窖·四庫全叔攝影

46

從“冰窖”出來,繼續向南,就是“十八槐”,這裡是故宮第一幽靜之處。

  • 十八槐·四庫全叔 拍攝

47

接著向南行,來到“斷虹橋”,此橋是故宮內年代最古老的石橋,雕刻異常精美,望柱石獅非常有名。據考證,此橋是元代大內中軸線上的“周橋”。

  • 斷虹橋·四庫全叔 拍攝

48

過了“斷虹橋”,向西南行至“武英門”,門前有漢白玉石拱橋,裡面就是“武英殿”。李自成撤離北京前,曾在武英殿登基稱帝。清朝將這裡改作刻書的地方,所刻之書頗精良,世稱“殿本”。目前,這裡正在改造為陶瓷館展廳,暫不開放。

  • 武英門·四庫全叔 拍

49

從“武英門”出來後,左拐向東,在“熙和門”礓蹉道前右拐,是“南大庫”,這裡目前開闢為常設的“傢俱館”。

  • 南大庫·四庫全叔 攝影

50

從“傢俱館”出來,上“熙和門”,此門是外朝西路與外朝中路的重要門戶之一。

  • 熙和門·四庫全叔 拍

51

從“熙和門”向東,來到“太和門廣場”。太和門廣場上的弓形內“金水河”,架有代表著仁、義、禮、智、信的五座內“金水橋”。據說,此為“天子挽玉弓、五箭鎮江山”之相。而象徵“坎水”的金水河與象徵南方“離火”的午門,又組成了水火既濟的卦象。

  • 內金水橋·四庫全叔 攝影

52

從這裡開始,我們就要沿著中軸線一路向北,首先看到的就是“太和門”,“太和門”是前三殿的正門,也是紫禁城宮殿裡規格最高的宮門。明代皇帝在這裡御門聽政;清兵入關後,順治帝亦在此舉行了登基典禮。很不幸的是,在公元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也就是光緒大婚前一年,太和門被一把大火燒燬,因從建來不及,故婚禮上是靠札綵牌樓應景。

  • 太和門·四 庫 全 叔 拍 攝

53

過了“太和門”進入“太和殿廣場”,迎面便是紫禁城的中心建築——三臺之上的“太和殿”,它不僅是現存古代中國體量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也是等級最高的大殿。清代皇帝大都在這裡舉行登基典禮,以及“元旦、冬至、萬壽”三大節等,日常並不在這裡處理朝政。

  • 太和殿·四 庫 全 叔 拍 攝

54

“中和殿”在“太和殿”的後面,這是皇帝前往太和殿舉行大典時的休息之所,也是舉行各種祭祀典禮前,天子閱看祭祀祝版(祭祀的祝文),以及審閱玉牒(皇帝的家譜)的地方。

  • 中和殿·四 庫 全 叔 拍

55

“保和殿”在“中和殿”的後面。清初這裡曾是順治和康熙的寢宮,乾隆時期將殿試改在這裡舉行。“保和殿”後有一塊“雲龍階石”,重約250噸,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御路石。

  • 保和殿·四 庫 全 叔 拍

56

“保和殿後面”是“乾清門廣場”,這裡是外朝和內廷的分界處。北邊就是“乾清門”,清代的皇帝在這裡舉行御門聽政。

  • 乾清門·四 庫 全 叔 攝 影

57

進入“乾清門”,迎面是“乾清宮”,明代這裡是皇帝的寢宮,清代皇帝自雍正搬去“養心殿”後,這裡依然是名義上的正寢。清代秘密立儲的詔書就放在殿內“正大光明匾”的後面。這裡還是清代舉行典禮的場所之一,也是康熙第一次、第二次和乾隆第一次的“千叟宴”的舉辦地,以及每年除夕皇帝家宴的地方。目前,西廡開闢為常設展《天子萬年——清代萬壽慶典展》的展廳。

  • 乾清宮·四 庫 全 叔 攝 影

58

“交泰殿”在“乾清宮”後面,這裡是明清兩代皇后,接受妃嬪命婦們朝拜的正殿。清乾隆時期,弘曆欽定二十五寶,存放在交泰殿內。

  • 交泰殿·四庫全叔拍攝

59

“坤寧宮”位於“交泰殿”的後面,它在明代是皇后的正寢。明朝末代皇后周氏,在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就吊死於此殿。清代將坤寧宮改為了薩滿教的神殿,只是東邊兩間作為清代幼年繼位的皇帝大婚時的喜房,平時並不供人居住。皇后則在東西六宮中隨意選擇一處宮殿入住。

  • 坤寧宮·四庫全叔拍攝


60

“坤寧門”是後三宮的北門,從這裡出去就進入了“御花園”。

  • 坤寧門·四庫全叔拍

61

由於“御花園”的東、西兩路已經看過,因此,只需向北直行,迎面為“天一門”,裡面是“御花園”的中心建築“欽安殿”。此殿是故宮內少有的留存至今的明代建築,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據說是按照明代永樂帝的面容所塑造。

  • 天一門·四庫全叔拍

62

從“欽安殿”院內的“東隨牆門”出去,左拐向北,到“延和門”右拐,出“順貞門”。“順貞門”是內廷的北門,平日裡常閉,只有皇帝從西郊回宮,或選秀女等時候,才打開此門。

  • 順貞門·四庫全叔拍

63

從“順貞門”出來後,向前就是“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現在城樓被開闢為展廳。

  • 神武門·四庫全叔攝影

64

參觀完“神武門”後有兩個選擇,其一,下城樓,出“神武門”結束對“故宮”的遊覽。其二,不下城樓,向東,順著城牆走到“東北角樓”。

  • 東北角樓·四庫全叔攝影

65

從“東北角樓”在順著城牆,向南走到“東華門”。這一路上,可以從城牆向下俯瞰“寧壽宮”、以及目前還未開放的“南三所”、“會典館”、“國史館”等處。

  • 南三所·四庫全叔 拍攝

66

到了“東華門”後,下城樓出門,結束“故宮”的遊覽。

  • 東華門·四庫全叔 拍攝

溫馨提示:

1、東六宮中的永和宮、景陽宮,西六宮中的長春宮、鹹福宮,以及本文未提到的區域,比如壽安宮、英華殿、雨花閣、寶蘊樓、南薰殿等,因各種原因目前尚未開放,故而在線路設置上直接跳過。

2、由於地方大、宮殿多、時間緊,因此,對於宮內的各大展覽,“走馬觀花”——看兩眼即可,免得耽誤行程。如果對展品非常感興趣,建議另行安排一天,專門欣賞大展中的文物。

希望此文給您遊覽故宮帶來幫助,如有問題,歡迎和我交流!


參考文獻:

  1. 《故宮辭典》

  2. 《清宮述聞》

  3. 《圖說故宮》

  4. 《解讀故宮》


  5. 《建築紫禁城》

  6. 《紫禁城宮殿》

  7. 《紫禁城100》

  8. 《太監談往錄》

  9. 《宮女談往錄》

注:

文中所有故宮實景照片皆為作者四庫全叔拍攝。


四庫全叔


不開車就算白逛了,還得是大G那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