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201年劉備敗退汝南後南下荊州投靠同宗荊州牧劉表,劉表安排劉備屯駐南陽新野,這是劉表和曹操對峙的最前線,不過此後幾年時間裡曹操忙著統一北方無暇南顧,這給了劉備難得的發展機會。

劉備在荊州幾年時間內招攬了不少人才,其中收穫最大的當屬諸葛亮,207年27歲的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一來就送了劉備一份大禮,這就是《隆中對》。

《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隆中對》的核心思想是先取荊州,再取益州,和曹操孫權成三足鼎立之勢,然後等天下局勢有變之時兵分兩路北伐中原,以達到匡扶漢室的目的。

應該說諸葛亮的大局觀很強,他第一次高屋建瓴為劉備指明瞭方向,說《隆中對》成就了劉備的霸業也不為過,因為其後劉備的步伐基本上就是按照《隆中對》的構想一步步的在進行,從而三分天下有其一,不過卻未能實現北伐中原的戰略目的,原因就在於《隆中對》有其不足之處,今天就來說一說《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第一個硬傷:忽視了東吳的核心利益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

江東地處揚州,長江貫穿其中,對東吳來說長江是他的生命線,不過長江以北的重鎮合肥在曹操手中,東吳的北大門很不安全,守江必守淮,所以孫權拼了命連續幾次親自出徵合肥。

劉備佔據了南郡、武陵和零陵三郡,地處長江上游,西大門也不在孫權手中,這對江東來說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為了合肥孫權可以幾次興兵誓不罷休,對於荊州同樣也是如此,即便孫劉雙方是盟友關係也不行,只要機會合適,孫權一定會背盟襲取荊州,相信換成劉備同樣也會這樣做!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荊州就是江東的核心利益,孫權絕不可能放手!諸葛亮問劉備“將軍豈有意乎?”他忘了孫權更有意於荊州!

《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

早在諸葛亮《隆中對》之前,魯肅就提出了兩分天下的榻上策,核心思想就是立足江東、西取荊州,所以孫劉雙方在戰略層面都不可能放棄荊州,這是雙方無可調和的矛盾,總有一天會大爆發。

果然219年襄樊之戰,孫權趁關羽主力在襄樊前線、荊州後防空虛的情形下,主動暗中向曹操稱臣出兵襲取了荊州,關羽匆忙回師戰敗被殺。

漠視江東的利益在前,不重視荊州的防守在後,《隆中對》雖然在戰略上肯定了荊州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但是戰術上卻不夠重視,所謂的兵分兩路成了關羽孤軍北上,連東三郡的孟達和劉封關羽都調動不了,這是關羽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這個鍋不應該由諸葛亮來背,主要責任也不在關羽,而在於劉備自己。

《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第二個硬傷:忽視了劉備人才積累和兵力的不足

諸葛亮提出《隆中對》的時間大概在207年冬到208年春之間,此時赤壁之戰還沒打響,劉備仍然是客居荊州寄人籬下,雖然招攬了一些人才,但是實力並不強,麾下兵馬不過一萬多人,武將不過關羽、張飛、趙雲,或許再加上魏延,可能連諸葛亮當時都沒意識到劉備人才的不足,拿下荊州再圖益州當然沒錯,那麼由誰來守荊州?

211年劉備率龐統、魏延、黃忠等人入川,諸葛亮、關羽、張飛和趙雲留守荊州,214年諸葛亮、張飛和趙雲再次分兵入川支援劉備,荊州只剩下關羽一人鎮守,同年龐統死於雒城。

劉備入主益州後重心東移,荊州地位有所下降,關鍵之處還在於劉備麾下能用之人不多,資源和人員都向益州傾斜,配備給關羽的陣容相對單薄,原本如果徐庶不出走、龐統不戰死的話,他們兩人加上諸葛亮必定有一人會留守荊州輔佐關羽。

《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兵分兩路北伐中原是《隆中對》的既定戰略,關羽提兵北上攻取襄樊是遲早的事,荊州兵團只守不攻守住荊州沒問題,但是既要攻打襄樊又要分兵留守荊州以防不測,兵力和人員配備上就捉襟見肘明顯不足了。

關羽這邊困難重重,劉備那邊日子也不好過,天下十三州,即使按照諸葛亮的構想劉備能據有益州和荊州兩州,但是實力也明顯不如佔據整個北方九個州的曹操,就算劉備能籌措十多萬兵力,也仍然不足以抗衡曹操,除此之外劉備在益州對雍涼用兵,糧草運輸也是一個大問題,諸葛亮日後北伐有幾次都是因為糧草不繼而只能退兵。

《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第三,高估了劉備的號召力

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諸葛亮這麼說有點一廂情願,不說漢室早已衰微,漢獻帝已成為傀儡,僅憑劉備皇叔身份北伐中原就能做到振臂一呼,天下從者雲集?恐怕未必,如果漢獻帝尚在,劉備北伐名不正言不順,如果曹操已經代漢自立,北方九州又豈會對劉備的到來歡呼雀躍!

《隆中對》三大硬傷:諸葛亮畫了一張藍圖,卻忽略了幾件事情

諸葛亮《隆中對》為劉備畫了一張藍圖,從結果來看至少實現了一半的戰略構想,那就是佔據荊州和益州、三分天下成就霸業,但是它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壓根沒提孫權,無視江東的根本利益,殊不知荊州對孫權的重要性猶在劉備之上,為了得到荊州,孫權不惜大打出手也要和劉備撕破臉。

劉備要為失敗的另一半買單,因為他太心急了,219年5月拿下漢中,7月迫不及待進位漢中王之後馬上就發動襄樊之戰,漢中之戰打了兩年多,士卒疲憊沒有得到休整,既不能有效支援關羽,又無法做到兵分兩路策應關羽,被虎視眈眈的孫權襲取了荊州,《隆中對》的構想再也無法實現了,以至於劉備死後諸葛亮只能獨自從漢中北伐,無法做到荊州和益州同時出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