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疫線”故事——“48”

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一個多月,在疫情抗戰的前線,我們已經見到過無數個默默無聞的身影,他們就像是一隻只螢火蟲一樣在黑夜裡穿梭。

甘孜道孚,誰都不曾意料到,這樣一片神奇美麗的淨土,居然成為了新冠疫情的重災區。幾十名道孚群眾感染新冠病毒,牽動著無數同胞的心,誰都在默默祈禱,但願明天醒來打開手機,看到一個叫做0的數字。事與願違,這個0的出現讓我們等待了太久。在這個時期,等候無疑成為了煎熬。還好,他出現了,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數字,他叫48。

我的“疫線”故事——“48”

我是王大劍,就職於甘孜州道孚縣綜合行政執法局八美鎮綜合執法所,是八美鎮綜合執法所的代理所長。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我正在家鄉丹巴過春節,突然收到了上級的電話。"大劍,道孚突發疫情,請你速回單位報到"。"好的,我馬上出發。",命令如山,我沒有絲毫的遲疑。從收拾到出發加上給家裡人交代,前後也就十來分鐘。

我回到崗位後,立即與上級部門取得聯繫,響應疫情防控工作,及時組織四名工作人員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對八美鎮的街面、寺廟、公廁、廣場、政府機關單位、垃圾填埋場、垃圾箱、商鋪等公共場所,全部需要消毒。我帶領的執法所五位兄弟日以繼日的開展工作,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2月8日,為了徹底阻擊疫情向外擴散,道孚縣封城。所有外地運往道孚縣的物資只能在八美鎮進行中轉。這一天,我們八美鎮幾乎忙壞了,中轉車輛人員太少,物資中轉面臨很大的困難,我也在第一時間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緊迫性。時間就是生命,刻不容緩,主動向上級請纓,就這樣,一個由我們八美鎮綜合執法所五名同志臨時組成的八美物資轉運先鋒隊成立了。

我的“疫線”故事——“48”

八美物資轉運先鋒隊 從左至右:高絨所朗 降央扎西(八美強盛環衛公司職工)白瑪降澤、王大劍、尼瑪西日,照片拍攝於2020年2月8日 物資轉運先鋒隊成立當天

轉運物資先鋒隊只靠5個人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不僅僅要承擔日常的所有防疫工作,還要承擔轉運物資的志願工作。2月8日當天,從外地運送物資的車輛就有4輛,剛卸完一車貨的先鋒隊員們已經有些力不從心了。面對如此重的物資轉運工作量,我當時也是一籌莫展,幾位成員也已經精疲力盡。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立即發動當地的朋友。在微信建了一個名為"八美抗疫物資轉運先鋒隊"的群聊,號召在八美鎮的朋友們積極加入。這番舉動的號召力量之大,從2月8日陸續就有志願者加入,其中還有身子弱小的女同志。截至2020年2月24日,我們先鋒隊成員已經增加至48人。

我的“疫線”故事——“48”

先鋒隊從成立之後就開始忙碌了,每天都有大量物資陸續運到八美鎮,據統計,先鋒隊每天要轉運近一百噸的物資。2月17日晚上11點半,降溫導致甘孜州部分地區普降大雪,氣溫低至零下十幾度。兩輛物資運輸車抵達八美鎮。由於擔心物資車回程的過程中在折多山遭遇大雪,只能晚上卸貨中轉。當時我們大多數成員都已經休息了,很多人都是從溫暖的被窩中鑽出來走進了大雪紛飛的中轉站。不過,令人感動的是,沒有一個成員抱怨天氣寒冷,大家幹勁十足,一鼓作氣在兩個小時內就完成了全部物資的卸載中轉。


我的“疫線”故事——“48”


八美抗疫物資轉運先鋒隊,一個全部由單位職工和群眾組成的志願者隊伍,在八美這樣的高寒極端地區,承擔起了道孚抗疫物資轉運的重任,把一件件物資成功轉運到了道孚人民手中,這一件件物資是幾十位兄弟姐妹的淚和汗。

我們先鋒隊每天卸貨量驚人,儘管天氣寒冷,大家幹起活來都是汗流浹背,有時候覺得頭髮長了都是負擔。為此,我和另外六個頭髮長的兄弟把頭髮全部剃光了,於是,七個光頭成為了八美街上最亮的仔。

我的“疫線”故事——“48”

每天看到我們穿梭於八美鎮上忙裡忙外、馬不停蹄,吃著方便麵有說有笑。老百姓們也為我們先鋒隊送來了熱饃、包子和酥油等食物,老百姓們眼噙淚水,感激不盡。由於我們先鋒隊成員眾多,生活問題也的確不好解決,每天中午全部成員只能吃方便麵,所以老百姓送來的食物無疑就成了最豐盛的晚餐,老百姓們送完就走,看到他們消失在視線裡,我們先鋒隊員們渾身都充滿幹勁。

2月22日,甘孜大地全民歡慶,那個期待已久的0,終於出現了。在這樣的一個寒冷的時期,這個0就像是一個大太陽,溫暖著全國人民的心。此時的八美抗疫物資轉運先鋒隊還來不及歡慶,繼續在貨車上卸載物資,這樣的高強度工作還要持續多久不得而知,不過八美鎮上有一個叫做48的數字還會持續存在。

2月24日,我撥通了老婆的電話,電話那頭孩子們的笑聲傳至手機聽筒。內心的疲憊也煙消雲散了。正當我像往常一樣和老婆聊天,詢問家裡的情況,孩子們的功課完成的怎樣的時候。突然又一個電話打進來了,電話那頭告知,明天有八輛阿壩州的支援物資會抵達八美。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道孚八美鎮出現了一個暖心的數字,它叫"48"。

我的“疫線”故事——“48”

記者:郝健壯 王大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