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武漢人民站在一起,無怨無悔——一位援鄂醫生的“家書”

與武漢人民站在一起,無怨無悔——一位援鄂醫生的“家書”

羅璇(右三)與隊友出征

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日子裡,沒有往日春節的熱鬧非凡,沒有城市的喧鬧聲音,街道上沒有商家的此起彼伏的叫賣聲,遊樂場沒有孩子的歡笑聲……都是因為武漢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國各地蔓延。

1月21日,鳳岡縣人民醫院部署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了應急預案,要求全院醫務人員做好應急準備。我作為感染科的一名醫生,深知此次疫情的風險以及任務之艱鉅,我當即就向院領導請戰。1月28日,我向黨組織寫了入黨申請書。疫情就是命令,我有責任和義務衝在前面,而且我很有優勢,我父母身體還好,孩子也大一點了,我丈夫也是醫生,他能理解我的選擇。我的專業是感染,我有近15年的臨床經驗,平時參加各種體育鍛煉,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都很好,所以,我申請到發熱門診。

發熱門診是接診所有發熱的病人,工作強度以及壓力可想而知。通過幾天上班下來,我及時發現了發熱門診的問題,向院領導反映,並在很短的時間內舉全院之力,對發熱門診的佈局、流程均做了很大的改進,最大程度的保證了醫患的安全。

2月5日,當得知貴陽需要一批醫生支援省職工醫院,專門集中收治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我早就做好準備,強烈要求前往省職工醫院。次日我前往省職工醫院,每天反覆的學習,不斷地練習操作。我有信心和能力完成這次使命,隨時為抗戰一線準備著。

來到省職工醫院,領導們生活中心理上都給了無微不至的關心,每天學習理論,反覆練習實踐操作,時刻準備著上一線。

因防控得力,貴州新冠肺炎疫情明顯好轉,但是武漢疫情形勢仍嚴峻,省衛健委要抽派醫務人員前往武漢支援,隊員們知道後大家都爭先恐後,再次請戰,我很榮幸成為第七批援鄂醫療隊隊員。上飛機前,在機場舉行了出征儀式,當讀著錚錚誓言,我的內心是激動的,那一刻是多麼的神聖。我暗自發誓,一定要儘自己的全部力量救治患者,不辱使命。

在酒店,看著窗外的武漢,白天晚上她都是那麼的安靜,像是一個熟睡的孩子。不,她是一個生病的孩子,祖國母親正在聚集全國之力,召喚其他兄弟姐妹為她治病,不要擔心,不要害怕,她會好起來的,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我們一定會戰勝病魔,擁抱美好的明天。

每天不管是酒店工作人員,還是送我們上下班的師傅,都是那麼的辛苦,他們沒有到一線病房,也在默默的付出。雖然身體上累點苦點,但當收到貴州給我們援鄂醫療隊帶來的“暖心包”時,我們真的是熱淚盈眶,裡面的東西大到電熱毯、電吹風,小到指甲刀,應有盡有,我們沒有理由喊苦喊累。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自豪,為我是貴州人而倍感溫暖,我們不是什麼英雄,我們只是出於崇高職業的本能!誰叫我們是醫務工作者,我們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神。

來到武漢後,我們接管的是武漢市中心醫院的一個病區。我們每天不斷學習院感防護知識,瞭解各項工作流程。為了更好地做好防護,女生把留了多年的長髮毫不猶豫的剪掉。我們不是一個人的戰鬥,而是一個團隊的戰鬥,一次兩次三次的穿脫防護用品,相互監督,相互找茬,大家都很累,但是沒有怨言。大家都知道,只有保障了自己的安全,才能服務更多的患者,都願意用自己的一份力去幫助武漢渡過難關,哪怕是再微薄的力量,只要眾志成城,集結所有人的力量,就一定能夠早日戰勝疫情。

當接到去武漢市中心醫院上班的消息,大家心裡有些激動,那是新冠肺炎吹哨人李文亮醫生生前工作的地方。醫院的外援醫療隊很多,我們貴州醫療隊只短暫的工作一天後,接到通知,有新的使命,去接替天津隊,在武鋼二院的一個病區,我們是白衣戰士,哪裡需要我們就去哪裡。

凌晨3點,武漢的氣溫還是有點低,大家在酒店門口等接送我們的師傅,每天4小時一班,師傅其實比我們還辛苦,送我們上班,再等下班的人回酒店,白天晚上不停的跑,想對您說,謝謝你們的後勤保障,您們辛苦了!

每天因為長時間帶著口罩,把臉頰兩側和鼻子的皮膚都磨破了,面部紅腫是常有的事。雙手長時間的反覆清洗,手部消毒,很多隊友出現皮膚皸裂。臨床工作中,很多患者患病以後,內心是恐懼的,無助絕望的,這時候的治療是那麼的蒼白無力,但是我們用內心深處的愛去溫暖他們。哪怕是早上查房時的一句簡單的問候,也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一百多年前特魯多醫生說過“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一句簡單的話,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帶給人們心靈上的衝擊,也道出了行醫的真諦。

離家久了,有點想你們了,沒有你們的付出,沒有你們默默的支持,我不會那麼安心的出征。謝謝你們,我的家人!也特別感謝一直關心我、擔心我的領導同事及鳳岡的父老鄉親!請你們放心,我在救治病人的同時一定會保護好自己的!

“武漢是英雄的城市,武漢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們堅信,沒有什麼能難得住武漢人民,我們無怨無悔,始終與武漢人民站在一起,我們終將戰勝病魔,體驗春暖花開。(作者系鳳岡縣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